1955年9月27日下午5点,共和国元帅授衔典礼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主席把元帅命令状,分别授予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等7位开国元勋。
当时缺席授衔仪式的三位开国元帅分别是林总和刘帅以及叶帅,林总和刘帅在青岛休养,叶帅在辽东半岛抗登陆演习中担任指导工作,因此三人没有到场。
当天,十大元帅授衔完毕,随后在国务院也隆重举行授衔典礼,由周总理分别将大将、上将、中将和少将军衔的命令状,授予粟裕等在京将官。
55年大授衔是对开国将领在革命年代的功劳评定,这其中参考的东西很多,军衔评定工作做了两年多,才出了最终的名单。开国将领授予什么军衔,除了战功,还综合了资历、经历、贡献以及所属部队所代表的军队历史等各方面因素。
军衔评定名单一出,有很多高风亮节的将领,他们觉得自己功劳没有这么大,再加上想到牺牲的战友,觉得能活着看到革命的成功就很欣慰。所以,这些同志主动让贤,比如许光达就觉得自己的大将受之有愧,应该降为上将,徐立清将军觉得自己的上将应该降为中将,还有孙毅中将觉得自己应该降为少将。
当然军衔评定有一个硬性的标准,对于主动降衔的同志,大家都非常敬佩,但是也不是说人家要求降衔,就真给人家降衔了。
要求降衔的,只有徐立清将军得到了批准,其实徐立清将军是正兵团级,按照规定理应授予上将,但是考虑到徐立清将军的再三要求,再加上徐立清将军负责军衔评定工作,本着有利于开展工作的目的,批准了徐立清将军授予中将,并且位列第一中将。
开国将帅多达一千多名,这么多开国将领,可是上将以上的就只有几十名,军衔评定名单一出,有让衔的,自然有觉得自己军衔授低的,比如许世友上将觉得自己应该授予大将,王近山中将觉得自己应该授予上将,钟伟少将觉得自己应该授予中将。
比较有名的是许世友上将,他觉得自己戎马一生,打了很多硬仗,并且自己的能力和资格完全够大将,直接找到了周总理,向总理诉苦。
其实,许世友将军确实战功卓著,参加革命也比较早,确实也是一位难得的将才。红军时期许世友就担任过红四方面军的军长,抗日战争时期的386旅副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更是指挥了济南战役,为解放济南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许世友上将还很勇猛,打仗是出了名的不要命,数次负伤,数次担任突击队长,有“常胜将军”的美誉。
不过即使许世友将军这样优秀,可是开国将领太多,很多人的贡献更大,而大将名额有限,许世友将军只能授予上将。
周总理知道了许世友的疑问,就说了:“粟裕才是大将!”
许世友将军听了,觉得粟裕将军曾经是他的上级,理应授予大将,可是粟裕是大将之首,自己的功绩不够大将之首,大将排名靠后总该可以吧!
总理看出了许世友的意思,立马又说了句:“萧克也才是上将。”
这句话一出,许世友将军觉得立马自愧不如,从此再也没有提这个事情。
这件事一出,很多人怀疑,许世友将军觉得自己应该授予大将,是对比了王树声大将。
那么,到底王树声和许世友,谁最有资格授予大将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我们来看一下他们的经历就可以了。
王树声和许世友都是红四方面军的元老级人物,红四方面军的起点是黄麻起义,而王树声和许世友两人都参加了黄麻起义,而且是直接参与了黄麻起义。
王树声在1926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
许世友是1927年8月入党,时间比王树声晚一些。
黄麻起义之前,王树声就在家乡组织了农民自卫军,是麻城县农民自卫军的灵魂人物,多次同地主武装进行斗争,曾经打垮地主武装万余人的进攻,追杀20公里,毙俘敌3000余人。1927年9月,领导了“九月暴动”,11月13日参加了黄麻起义,王树声当时带领一支部队负责阻击河南援敌以确保大部队顺利攻打黄安城。
黄麻起义时,王树声是麻城县农民自卫军队长,已经属于黄麻起义的主要领导了。
而许世友8岁上少林寺,学武8年,曾经在吴佩孚那里当兵,后来参加国民革命军任连长。黄麻起义之前,许世友是乘马岗六乡义勇军大队长兼炮队队长,这个对比王树声来说,就好比乡级大队长和县级大队长的关系。
所以黄麻起义时,王树声是许世友的上级。其实不止是黄麻起义前后,整个红军时期王树声一直职务比许世友高。
黄麻起义后的部队改编成了鄂东军,1928年1月,鄂东军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王树声是工农革命军第7军第1队党代表,他率队返回黄麻地区,参加开辟柴山堡根据地,实行边界武装割据。而这时候许世友因为黄麻起义后与大部分走散,在寺庙呆了几个月,王树声派人找到许世友,于是许世友编入了第七军第1队,只是普通士兵。
1928年7月第七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1师,王树声已经是第1大队(第91团)党代表。而许世友在第31师才从排长慢慢的往上升。
1930年,鄂豫皖三支红军队伍(31师、32师、33师)合并为红1军,王树声是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长,许世友是他手下的营长。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时,王树声已经是副师长了,并且没多久王树声就担任了红4军第11师师长。而许世友等到1932年才担任了红4军12师34团团长。
1933年川陕苏区反“三路围攻”后,许世友任红9军副军长兼第25师师长,王树声则是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兼第31军军长。
因此王树声在红军时期,或者说在红四方面军里,一直比许世友职务要高。
后来王树声参加了西路军,任副总指挥,一路披荆斩棘,西路军失败后王树声九死一生的回到了延安。而许世友也差不多,直到抗日战争时期才复出担任副旅长。
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也要比许世友级别高一点,王树声担任过晋冀鲁豫军区代司令、太行军区副司令、河南军区司令等职,其中太行军区司令员是刘伯承元帅,足见王树声的级别之高。
而许世友虽然担任过山东纵队第3旅旅长、胶东军区司令等职务,但是还是略低于王树声。
等到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才算和王树声差不多了。不过解放战争时期论战功许世友解放济南,功在千秋,战功卓著,略微占点优势。
1952年级别评定,王树声和许世友都是正兵团级,但是考虑到王树声在红四方面军的功劳和地位,理应代表红四方面军授予大将。所以王树声成为开国大将里面为数不多的正兵团级,其他人除了许光达,剩下的八个开国大将都是军委委员级。
因此,王树声确实比许世友更能代表红四方面军,授予大将实至名归。不过有人说许世友觉得自己可以授予大将是因为参考了王树声,这是不对的。
其实,许世友对于王树声一直是无比的尊敬,毕竟王树声是他的老首长了。而王树声作为许世友的老首长,一直也很喜欢许世友将军。
1974年,王树声大将去世,许世友将军听说后悲痛到昏厥,并且由于自己身体原因无法进京,派了夫人前去吊唁。
所以,综合来看,王树声可以力压许世友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主要还是因为红军时期王树声的特殊功劳。红四方面军出来了很多开国将军,但是这些开国将军都是后来成长起来的,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早期的主要领导人都牺牲了,像黄麻起义的总指挥潘忠汝和副总指挥吴光浩,还有后来的第一军军长许继慎等人,都没有能看到新中国的成立。王树声作为硕果仅存的主要领导人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代表红四方面军授予大将是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