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无小事


5月28日8时许,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金神镇香铺旭日米业加工厂发生一起有限空间事故,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据了解,事故发生时,有4名工人在清理米仓的底部,由于缺氧和有毒气体中毒窒息,其中3人不幸遇难,1人被送往医院抢救。这起事故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反思,为什么一家米业加工厂,会发生如此严重的安全事故?大米等谷物在储存过程中会出现哪些问题?如何预防和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进行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涉及矿山、化工、建筑、电力、造纸、造船、食品加工、餐饮、市政工程、城市燃气、污水处理、特种设备等多个行业领域,是企业易忽视的高风险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哪些安全风险?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可能发生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坍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的风险,其中中毒、窒息和爆炸事故较为常见。根据应急管理部公布的一批有限空间作业生产安全事故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事故的特点和共性问题明显,充分暴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部分企业对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能力不足、认识不到位;
- 未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
- 将有限空间作业发包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单位,以包代管、一包了之;
- 未按规定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和应急装备;
- 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作业人员习惯性违章作业、出现紧急状况盲目施救导致人员伤亡扩大等。

如何预防和避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


要预防和避免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首先要提高企业和员工对有限空间作业危险性的认识,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其次要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切实做好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防控工作。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 全面摸清底数。确定企业内的有限空间数量、位置以及危险有害因素等基本情况,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
- 健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审批、现场安全管理等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开展作业。
- 加强分包管理。发包给其他单位实施的项目,承包方应具备国家规定资质或安全生产条件,并签订协议明确各自安全职责。
- 强化安全教育。加强对临时工、农民工、外包单位人员安全培训,开展有限空间事故警示教育,严禁盲目施救。
- 配齐防护装备。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必要的气体检测、呼吸防护、坠落防护、通风、照明、通讯等设备装备。
- 做好应急准备。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预案,配备必要应急救援器材,加强应急预案演练,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人员伤亡扩大。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如何正确施救?


有限空间作业事故发生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施救,防止事故后果扩大。企业有关负责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预案响应程序,组织应急救援人员开展救援。在自身救援技术、装备、队伍无法施救的情况下,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伍等专业救援单位开展救援,并提供有限空间各种数据资料。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有限空间作业是一种高风险的作业方式,一旦发生事故,往往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风险防控和应急准备工作,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学会正确地识别和处理有限空间作业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