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兰与顾廷烨第一次拜见王老太太时,康姨妈对明兰道:今日喜气,外甥女怎么不把你家哥儿带来?
听到顾廷烨说“孩子还小,待他大些了,再带出来”后,康姨母讽刺道:侯府公子金贵……
她话还没说完,王老太太立刻出言打断:谁家孩子不金贵。没满周岁的孩儿,带出来作甚?

王老太太的话,让明兰有些诧异。因为,她久居外地,竟然对团哥的齿龄这么清楚。
小庶女明兰高嫁顾廷烨后,让盛家的发展和她紧紧联系在一起。尖酸刻薄的康姨母又刚刚给顾廷烨塞妾失败。所以,王老太太的话,透露了三个重要信息。
其一,康姨母将明兰和顾廷烨的事情,事无巨细地告诉了王老太太。
其二,王大娘子将明兰和顾廷烨的事情,对盛老太太全盘托出。
其三,王老太太对明兰和顾廷烨的事情,甚至对京城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前两种情况,只能说明对于高嫁的庶女明兰,王大娘子和康姨母都比较关注。

最后一种情况,说明王老太太是个好母亲,对于跟两个女儿相关的事情,都了如指掌。
只是,在康姨母给盛老太太的下毒时,好母亲王老太太的虚伪面具,被彻底撕了下来,而她对三个儿女,从来没有一碗水端平过。
因为她的“爱子情深”,差点断送嫡长子王舅父仕途。
在重男轻女的古代,王老太太没有重男轻女的思想。
她随着王老太爷赴西北上任时,她将嫡长子寄住在成大学士门下读书。
原著中,王大娘子为了长柏的仕途,宁愿被与她不和的盛维夫人管制,也要回到宥阳家庙,为盛老太太祈福。

可是,王老太太为了摆平康姨母搞出来的烂摊子,一次次要求嫡长子出手。为了给妹妹善后,王舅父多次豁出脸面去求人,走路子,使银子,做了许多不该之事,
依王舅父的资历,早该调任京官。可是他做了太多为官之人不该做的事情,导致本来比盛紘官位要高的他,十几年来只在外任打转。
最后,康姨母给盛老太太下毒时,盛紘的官位比王舅父官品高出半级,加上他是京官,就更高了。
因为她的“爱子情深”,让小女儿一生都有遗憾。
如果说王老太太不重男轻女,按照惯例,她应该更疼爱年纪最小的女儿王大娘子。

可是,她和夫婿赴外任时,王大娘子被她丢给了商贾出身的小叔子夫妻。
小叔子夫妻对王大娘子这个侄女,虽然好的没话说。却因为小伙伴们欺负她时,总要说一句“爹娘不要,丢弃了的孩子”。
而王大娘子回到父母身边不久后,又嫁给了盛紘。
这样的经历,不仅给王大娘子留下了心理阴影,更让她遗憾的是,年少时,没有在父母身边承欢膝下,
王大娘子出嫁后,按照惯例,奶母自然要做王大娘子的陪嫁。可是,王大娘子奶母的夫婿是她用惯了的老人。所以,她又将王大娘子奶母一家留下。

直到林姨娘上位成功生下长枫后,她才火急火燎的将奶母的女儿,刘妈妈夫妻送过来。
刘妈妈送过来后,她全心为王大娘子筹谋,还找来了卫姨娘分宠。
如果刘妈妈在王大娘子出嫁时,就被王老太太陪嫁过来,林姨娘可能就不会上位了。
因为她的“爱子情深”,让二女儿一生疯批。
康姨母自小聪明伶俐,又会在父母面前撒娇卖乖,比老实木讷的儿子聪明,比直来直去的次女机灵。
所以,王老太太随着夫婿外任时,身边只带了康姨母。

当初,盛紘和康姨夫一起来康家求亲时,王老太太从心里瞧不上康姨夫,可康姨母却对康姨夫一见钟情。为了争夺康姨夫,康姨母还与王大娘子吵架。
只因康姨母喜欢,王老太太硬是压着王大娘子,让康姨母嫁了过去。
第一次读到这里时,小仙儿觉得康姨母是京中有名的才女,适合高嫁,鲁直的王大娘子,适合低嫁。
就连王大娘子都感慨:我吃了半辈子的苦,才知道当初父母给我择的这门亲事真是好的,婆婆省心,夫婿上进,虽不是大富大贵,却也衣食富足,若不是我自己不当心,也轮不到那贱|人进门!想想我姐姐如今的日子,真是好险,我还眼红姐姐嫁的比我好,姐姐那般手段嫁入康家都成了那样,要是我……
当康姨母为了拿捏盛家,撺掇给王大娘子给盛老太太下毒,求王老太太救她时的内心活动,说明了一切:

这么多年来,母亲说归说,骂归骂,最后总是肯帮自己的。那年丈夫最宠爱的小妖精和她肚里的孽种一齐见了阎王,丈夫几乎要请族长写休书了,母亲还不是护着自己顺当过关了么?这么多年大风大浪都经过了,眼前这关也必然能过去的!
可见,王老太太的心是长偏了,如果说康姨母陷害妾室,她为康姨母出头,只是单纯的偏爱女儿。
但是,王老太太明知道康姨母不顾念骨肉亲情,存心陷害,却依旧要保住她时,她对待三个儿女,就从未一碗水端平过。

结语:原著中,孔嬷嬷审判四个兰时,曾说两段话:
第一段: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最要一碗水端平才能家宅宁静;虽说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但也是今日这个让,明日那个让的,没的道理只叫一头让的,日子长了,父女姊妹免不了生出些嫌隙来。
王老太太一味偏袒长女,在选婿时,她明知两个女儿都看中了康姨夫,她却让让大女儿嫁了康姨夫。导致两个女儿出嫁后,基本不来往。
后来,王大娘子的日子越来越好后,她为了银钱,主动联系了王大娘子。

此时的康姨母,对王大娘子没有姐妹之情,在她眼里,王大娘只是她的一个提款机。
所以,她撺掇王大娘子给盛老太太下毒,并非不顾念亲情。因为,她对王大娘子根本没有亲情可言。
康姨母对哥哥可能还有一些感情,但是,她的女儿嫁给侄子后,被嫂子欺负时,那点子亲情也消耗殆尽了。
第二段:须知一个家族想要繁盛,必得兄弟姐妹齐心协力才是。
康姨母为了自己利益,让哥哥不停为她善后,导致哥哥仕途停滞不前时,王家已经呈衰败之势。

康姨母给盛老太太下毒后,明兰曾说过:祁二管事四处结交会制毒的人,恰是王家传信说要举家迁回京城之时;祁大管事下定金给那老道时,正是老夫人和舅母回京之时;康姨妈决议下毒之日,正是舅父回京后聚芳斋那老师傅第一回亲手开炉。
康姨母这样算计娘家,无非王老太太年事已高,若嫂子掌家,康姨母可能会失去娘家这个提款机。
另外,只要她哭求自己可怜,王老太太就会化身她的擎天护。
可你回头看看这一切,如果王老太太一碗水端平,对待子女的错处,狠狠指责 再教他们互敬互爱。

那么,康姨母就不会这样自私,她的另两个孩子也不会被康姨母算计拖累。
可见,儿女众多的家庭,父母更要将一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