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平谷线捷报频传,更多规划和建设细节流出。

平谷线构建了3个枢纽点,分别是燕郊站、城市副中心站、东大桥站未来在燕郊站可实现与市郊铁路S1线换乘。

新京报5月31日报道,截至5月20日,平谷线全线已有6座车站实现了主体结构封顶, 其中, 通州区2座:政务中心站、政务中心东站;平谷区2座:马昌营站,马坊站;河北段2座:神威大街站、潮白大街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谷段马坊站,高架车站的钢架结构已经完成,在进行收尾作业。按照规划,今年年底平谷段高架区间下部结构计划都将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新京报

平谷线全线共设21座车站(地下站18座、高架站3座),其中换乘站12座。据了解, 未来可与6号线(城市副中心站、北关站)、10号线(金 台夕照站)、14号线(红庙站)、17号线(东大桥站)、八通线(管庄站)、东四环线(慈云寺桥站)、M103线(管庄站、运河商务区站)、M102线(政务中心东站、神威大街站)、M101线(城市副中心站)、市郊铁路S1线(燕郊站)等15条轨道交通线路实现换乘。

图片来源网络

预计运行初期(2028年)全日客流量可达56.2万人次/日,其中承担燕郊地区进城客流可达8.2万人次/日,占燕郊全部进城总量的43%

乘坐平谷线从副中心政务中心、燕郊、平谷三地出发,到东三环内的东大桥的最短时间分别为23分钟、32分钟和55分钟。平谷线还采用了大小交路、快慢车混跑等灵活运营模式,初、近、远期高峰小时最小行车间隔分别为2分44秒、2分30秒、2分18秒。

为充分满足乘客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平谷线还设置中心城-城市副中心、中心城-北三县、中心城-平谷区3种灵活运营交路,并设置早晚高峰大站快车,提高出行效率。

据微信公众号BJLine分析, 平谷线客流具有较大的潮汐现象,早高峰上行方向客流量较小,上行方向总进站量只有下行方向的47%,平谷线早高峰上下行组织可能不对称发车。早高峰上行方向(东大桥站至平谷站),快车可能停靠东大桥站、金台夕照站、红庙站、城市副中心站、政务中心站、神威大街站、平谷站共计 7 站。早高峰下行方向(平谷站至东大桥站),快车可能停靠东大桥站、金台夕照站、红庙站、管庄站、北关站、城市副中心站、政务中心站、政务中心东站、燕郊站、神威大街站、平谷站共计 11 座车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BJLine

平谷线串联了CBD核心区、定福庄组团、城市副中心、燕郊、平谷新城等重点功能区,线路全长约81.82公里。各站均设置了交通接驳设施,并在外围设置5处P+R停车场,与地面交通良好衔接,还可与2条城际铁路以及2条市郊铁路高效衔接。

未来,平谷线将按照市域快线进行网络化运营。其中,齐心庄站预留了向东延伸支线条件,在管庄站设置了与通密线联络条件,可实现“一干多支”的网络化运行效果;在三河市设置车辆维修综合基地一座,设置厂修功能,可承担本线及新机场线、新城联络线、东北环线等市域D型车快线网络的大修功能,集约使用网络资源。

图片来源网络

据了解,平谷线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全线20个土建标段的施工招标已完成,17个标段实现进场,16个标段实现实质性开工。北京段车站主体结构完成27%,区间主体结构完成7.8%;河北段主体结构完成20%。 到2023年底,车站主体结构计划累计完成38%,区间结构累计完成15%。

平谷线所选用的市域D型车,地面及高架段最高速度160公里/小时,地下段最高速度120公里/小时,与北京市域内其他城市轨道交通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平谷线建成后,从燕郊到副中心和北京中心城区将实现快速通达。

来源:燕郊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