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使李辉5月中旬分别访问了俄、乌、欧多国,同各方积极交流,劝和促谈。但是此访却被美媒造谣成“在欧洲遇冷”,美媒为什么要“无中生有”?中方推动和平的阻力又在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26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某不知名西方官员的话称,李辉特使的欧洲之行“遇冷”,原因是提出了“让俄罗斯控制在乌境内占据的部分地区。”然而,不仅我们外交部驳斥了这一无端捏造,乌外长库列巴也迅速在社交媒体上否认这一说法,声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表示李辉特使作了该报道中提到的表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明显,这又是美国针对中国积极斡旋俄乌冲突使出的又一损招。在李辉特使出访欧洲的15日到26日期间,外交部一直在持续发布特使与俄乌双方以及欧洲官员的会见成果。尤其第一站在乌克兰期间,特使直接与乌总统泽连斯基当面会谈,中国劝和促谈的态度也得到了乌方的积极评价。中方的和平倡议并没有美媒所说的“遇冷”,而是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从俄乌冲突开始之际,美国就一直暗戳戳地给中国制造一个又一个“无中生有”的议题,对中方的中立态度横加指责,企图将中方描绘成偏袒某一方的“不负责任的中立”。比如一直在污蔑中国“给俄罗斯提供武器”,威胁中国应该“加入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没有“及时和乌方交流”,等等。中国在今年2月提出十二点和平倡议时,美国又公开表示反对。但是中国既没有在战争中火上浇油,也不是冲突的当事方,我们的立场始终站得住,也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期待和平国家的利益。而美国一边拱火,希望冲突延续下去,却又恼恨中国负责任的中立态度,于是发动舆论攻势,否定中国的促和努力,企图让中国陷入“拉偏架”的道德困境。

不仅如此,30日的时候莫斯科又遭到了无人机的攻击,此举也引发了克里姆林宫方面的愤怒。俄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俄军将对乌军的行动作出“最强硬回应”,普京证实了对乌克兰军事情报总部实施了打击。在这个巴赫穆特战役刚刚结束,乌方宣扬的反攻尚未开始之际的微妙节点,双方在战场上刚刚有了一个短暂的喘息之机,和平的曙光若隐若现时,莫斯科遇袭事件又将局势提升到了一个十分紧张的时刻。尽管乌方和美国都否认对袭击负责,但是这一次行动很符合美方在俄乌冲突时给俄方“伤害不大但侮辱很强”的打击,旨在不完全激怒俄罗斯引发核战争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给俄罗斯造成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去年10月遇袭的克里米亚大桥,最初也无人承认俄方的指控,直到前两天才有乌国安局局长承认了对袭击的策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此可见,俄乌冲突至今历时一年多,冲突的双方以及背后的欧洲其实都有些吃不消。但诡异的是每当深受波及的欧洲刚刚看到一点希望时,总有一只无形的黑手想要激化矛盾,持久的冲突既能给俄罗斯放血,也能让欧洲一直处在担惊受怕中,从而更加依赖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这个组织的保护,这双黑手的主人明显是美国。但是冲突的双方以及欧洲都渴望早日摆脱战争的泥潭,明眼人都能看出持久的冲突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可又都无力摆脱当下僵持的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完全解决乌克兰问题很难,但是中国做出的行动就是不断凝聚共识,积累互信,推动形成最大公约数,这一主张将在中方的努力下,不断给冲突的各方提供和平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思路。在各方厌战情绪蔓延时,美方的态度似乎也有所软化,国务卿布林肯曾在5月初表示“欢迎中国在这方面发挥作用”。也许未来美国迫于形势压力和停战呼声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终于抽回了那只操纵欧洲的翻云覆雨手,到那时和平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