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是一座属于打工人的城市。

清晨,人们迈着匆忙的步伐,逐分逐秒,涌入地铁站、写字楼。夜晚,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回到家,卸下所有疲惫。

日出日落,昼夜流转,我们用相机记录了通勤路上的深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地铁,太挤挤挤了”

今年的深圳,明显变得更挤了。

据统计,今年深圳全网16条地铁线路单日客运量,多次在工作日超过800万人次,刷新历史新高。

这组数据的直接反应就是:

从龙华直达福田CBD的“死亡四号线”,早高峰的打工人一般是被工作人员塞进地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号线的商务车厢,也被迫在早晚高峰开放了。换乘大站深圳北、岗厦北的人流,多到挤爆站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跨越多个区的5号线,挤到手机信号全无,多次缩短发车间隔时间。固戍坪洲等“打工人睡区”的地铁限流时间越来越长。

“没有人能笑着离开早高峰”

对于部分打工人来说,拥挤的通勤路比上班还要痛苦。毕竟,没有人能笑着离开早高峰。

有人的智能手环只剩一个壳;有人带着鸡蛋上地铁,最后被挤破成炒蛋;有人的衣服被挤烂;有人的鞋子只剩一只......

为了应对恐怖的早高峰,深圳地铁还准备推出“早鸟计划”,鼓励人们错峰出行。

“深圳人为了全勤,有多拼?”

在早高峰的通勤路上,经常能看到上班族冲刺跑的身影。因为晚一分钟,就有可能刚好错过的那班拿全勤的列车。

前几年,深圳地铁1号线就经常因为延误而上热搜,有时候高峰期还会“临时停车”,或者进站被限流、运气不好挤不上车......打工人的全勤奖属实不易拿。

在地铁上经历一番无法喘息的拥挤、汗如雨下的闷热、嘈杂的噪音环绕之后,好不容易从早高峰“逃生”的打工人还要匆忙跑去公司打卡。

逐分逐秒,是深圳人经历早高峰的常态。

“通勤路上,99%都是低头族”

通勤路上的打工人,大多是以同样的姿势,低头看着手机。

毕竟,在完全被工作信息轰炸之前,得好好放松一下!

不过,深圳人看似低头在玩手机,其实很多人都在用手机看书学习。

也有人在回复工作消息,毕竟深圳人的生活和工作很难分开,即使是下班时间,也要随时在线处理工作。

深圳人的通勤路,离不开耳机,戴上耳机播放音乐,或是打开降噪,就能将嘈杂的世界隔绝。

“上班通勤工具,都有啥?”

众所周知,深圳的地面交通堵起来也是“寸步难行”。

今年深圳工作日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为 24.8km/h,较2019年下降7.8%;畅行度为 58%,较2019年下降6个百分点。

住在坂田的人,不堵车二十分钟到福田,堵车时感觉怎么都到不了。住在距离科技园仅8公里的蛇口,每天单程通勤都要40分钟。

这个时候,拥有一部“小电驴”,就能完美避开拥堵,在早高峰畅行无阻了。

电动车除了是外卖小哥、代驾司机等职业人的生存工具,也是写字楼打工人挚爱的代步工具,既没有停车负担,也不怕交通堵塞,同时还能节约通勤成本。

话说回来,在通勤上拥有绝对优势的,还是租住在公司附近的打工人,因为他们骑着小单车或是步行就能上下班。

夜幕降临,真正属于打工人的时间终于到来了。

晚上六点,关机下线,打工人大步流星地迈向回家的地铁,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今天这个班,就上到这儿!”

不同于早高峰的“致命拥挤”,晚高峰会温和很多,因为能准点下班的深圳人不太多。

在深圳,朝九晚五准点下班是奢侈,熬夜加班、大小周、单休、996才是常态。

晚上十一点过后,“加班大厦”科技园候车排队几百号人;最晚的地铁末班车,满载了疲惫的乘客们。

“如果可以躺平的话,谁又愿意这么卷呢?”熬夜晚归的背后,是无数深圳打工人为理想为家庭奋斗的缩影。

上班、下班,是打工人每周五天都要循环往复的生活。

有人选择极端通勤,跨市甚至跨境上下班;有人每天披星戴月,追赶着末班地铁的时间回家;有人住在地铁最远的站点,只为每月能多省几百元的房租......

都说打工人的怨气最重,尽管重复的生活会令人感到疲劳麻木,但当上班族跨越拥挤的通勤路,提着早餐,走进写字楼,坐上工位后,他们又能迅速调整状态,开启新一天的奋斗。

编辑丨ss

摄影|jacky

校对 | 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