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即将开考,语文是每年高考的首场科目,而作为“语文半壁江山”的作文更是全民关注的热点。

高考在即,网络上有不少关于今年作文题目的预测分析。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会重点关注哪些内容,又有哪些高频热点方向呢?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部分中学语文名师,通过复盘近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梳理分析了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的特点和趋势,也由此观察语文教育的一些变化。

“名著”进作文 考查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

新课标精神是高考作文命题的统领性纲领,诸如坚持立德树人、以核心素养为本、加强实践性、注重时代性,这些既是新课程修订的基本理念,又是高考作文命题的宏观纲领。自2017年高中新课标出台以来,高考作文命题对学生语文学习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思辨性等诸多能力考察的追求,始终都在深耕。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关注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越来越重视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

在2022年高考7套语文试卷里,最受热议的高考作文题当属全国甲卷。以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里关于亭子匾额题名的选段为材料,让学生通过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骆冬青曾多次参与高考作文的命题与阅卷。他在媒体上分析认为,材料选段本身就和写作相关,名著成为高考的考试内容已经比较常见,不过名著“进作文”,还比较新颖,或许今后会成为一种趋势。多位高中语文特级教师也有同样的判断。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何杰说,《红楼梦》是新统编教材中设计的“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必读书目。选段作文,既在考学生的基础阅读,也考察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拓展能力

高考志愿专家、升学规划专家梁挺福同样认为,中华优秀传统的话题正逐步进入高考作文命题材料中。他也以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进作文为例进行了分析:“虽然没有直接考查《红楼梦》相关的知识内容,即使没有读过原著也可理解命题意图,但是通过教材中《红楼梦》选篇的学习或对整本书阅读的研习则能够更好地理解试题材料,这将对启发当代中学生阅读名著,传承传统文化有积极的启迪意义。”他还表示,在二十大上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写入党章,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建党史上是史无前例的一件大事情。因此,相信今后作文命题将更加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时事”进作文 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

从历年高考真题的梳理和分析中不难看出,北京卷高考作文题不刻意回避时事热点。比如,去年大作文的第二题,要求以“在线”为题,题目贴近学生在当年疫情之下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此外,2019年北京高考作文考到了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和欢庆共和国70华诞,2020年北京高考作文提到了当年6月23日北斗卫星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

对此,多位语文名师分析认为,近年来高考作文命题旨在引导考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相关联,激发考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注重考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留给考生个性化、有创意表达的空间,体现立德树人的良好导向。

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十一学校高中语文课程首席教师雷其坤认为:“高考作文要为‘时’而作,就是文章要有现实意义; 还要文中有‘我’,就是作文要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观念,表现和创造自己心中的美好形象。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雷其坤建议同学们,临近高考时阅读一些精粹时文,可从中获取丰富的滋养,诸如积累新鲜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累时新素材,有助于写出具有现实意义、体现时代精神的佳作。“阅读时文,有助于逻辑思维、辩证思维的发展,能促进深刻性、批判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提高写作素养。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揣摩时文,可以学习如何建构文章,如何将深刻的思想充分有力地表达出来。”

2022年是政治大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党的二十大是我们党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梁挺福说: “迎接党的二十大,关注新起点与新征程,将会成为高考作文备考的重要内容。 ”2023年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传承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旧是值得关注的主旋律。 他认为2023年值得关注的热点还有很多,比如《中国青年》创刊100周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辨”进作文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淬炼认知

近年来,高考北京卷作文命题一直以来都追求明确的命题意识,大多以命题作文为主,文体明确,一个议论思辨,一个联想感悟,不在审题上设置障碍,而要求考生感悟生活、关注时代、深入思考、多维思辨、淬炼认知,写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这个导向是十分好的。

以近两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一为例。 北京2021年作文题一: 就“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等材料,以“论生逢其时”为目,写一篇议论文。 北京2022年作文题一: 就“古人说,‘学不可以已’,重视学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在当代中国,人们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一样的地方”等材料,以“学习今说”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北京市语文特级教师袁志勇说道:“从这些作文题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高考作文命题之中,在重视价值引领、重视思辨能力、重视文化自信,关注个体成长、关注内心感受,强调抒发真情实感、强调综合素质培养、强调语文应用能力、强调文体意识等方面的探索,始终没有止步。”

“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只有着力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作文备考才能富有成效。 ”雷其坤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备考作文,务必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南。 梳理融会统编教材,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单元学习任务”是新教材中极为重要的内容。 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内容丰富,涵盖课程标准18个学习任务群。 不少课文,都是古今中外脍炙人口的名作; 一些古诗文,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元典意义的作品。 将教材内容重新梳理、整合、融会贯通,创造性地建构,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大有裨益。

2022年北京卷命题重视与单元学习任务的联系。 比如,大作文(1)是在新教材必修上册“学习之道”单元学习任务基础上的深入转化,体现出对任务背后探究与反思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的理解和重视。

雷其坤以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为例,引导同学们如何联系课文来写作。 该对应的学习任务群是“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人文主题是“理论的价值”。 “同学们通过温习《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联系课文《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有助于把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联; 温习《怜悯是人的天性》,联系课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有助于理解“怜悯”之心。 在此基础上,如果能写一篇相关文本的综述,更能有效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人生在世,不仅需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以提高理论素养,指导社会实践,也需要个人立身处世的原则,以提升人生境界,行稳致远。 ”

名师建议:既读圣贤书 也闻窗外事

纵观近二十年来的高考作文,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于晓冰老师认为,厚积薄发无非就是要做好两件事:一是“读圣贤书”;二是“闻窗外事”

他以北京市2022年高考作文为例解释。 题目一是以“学不可以已”导入,要求以“学习今说”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题目二是——请以“在线”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导语中清楚地写道“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你一定有不少关于“在线”的经历、见闻和感受。 ”

“面对这些作文题目,同学们如果不对‘古’有一个准确把握,怎么能奢谈‘今’? 如果不读圣贤书,就不能深入地理解我们的传统; 如果不闻窗外事,只是困于象牙塔之中,是写不好作文的。 ”于晓冰说。

他建议同学们既要“读圣贤书”,又要“闻窗外事”。“读圣贤书”与“闻窗外事”二者缺一不可。前者提供深入认识的武器,后者提供开阔认识的材料。只有学会用经典观照现实,在面对高考作文时,才能游刃有余。于晓冰认为,这种能力既不是高三训练就能做得到,甚至也不是高中三年训练就能做得到,而是小学阶段学习写作文伊始,就要“吾道一以贯之”。

作文稳中求变 不必过度忧虑

采访中,老师们表示高考作为严肃的国家级考试,高考作文命题也一直在保持稳中求变,没有大起大落的跌宕。 高考作为国家级人才选拔考试,公正公平十分重要,郑重严肃不可或缺。 高考作文,作为高考重要组成科目之一的重点板块,无疑必须要遵守这一原则。

袁志勇提醒考生和家长大可不必为高考作文如何命题忧虑。 他说道: “应对高考作文,重视命题理所当然,而更需要重视的在于完成高考作文本身——洞察文章生成机理,明晰文章出生过程,抓住文章写作命门,才有可能写好高考作文。 ”

雷其坤建议考生考前翻看自己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的作文,选择一两篇修改、升格。“同学们可以看看自己得意的作品,重温获得高分的作文,再想想自己得分不高的作文失分的原因,想想如果要提升,怎样加以修改。最好的做法,是至少修改其中的一两篇作文,要修改到得分能超过以前自己所能获得的作文最高分为止。在反复修改、不断提升的过程中,明白怎样才能写出获得高分的好作文,切实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增强自己写出好作文的信心。这比盲目地写几篇作文要有意义得多。”

文字:王小艾 冉阳

编辑:苏珊

编审:常悦

终审:王宇 苏金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