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别称泉城。这里钟灵毓秀,泉水众多,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济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早在9000年前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更是史前“龙山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民国初年,设济南道。1929年正式设立济南市。分享一组上世纪40年代山东济南老照片(黑白照片上色),共同感受下80年前的济南城市和人文风貌,或许和你想的不一样,每张照片都值得珍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0年,站在高处俯瞰济南城,放眼望去,气势恢宏。房屋鳞次栉比,并没有太过高大的建筑。城中遍植绿树,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片静谧祥和之中。
如果仔细看,你还能看到济南城的城墙,以及城墙上向外凸出的马面。城墙里面,应该是一个工厂,高大的烟囱顶天立地。城墙外面就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民居。最远处,是连绵不绝的青山。

40年代,济南普利门外街景。街道一眼望不到尽头,两侧大多为欧式建筑。街上人来人往,有开汽车的,有拉黄包车的,还有很多逛街的人。
从照片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济南已经相当地繁华和热闹。两名警察身穿制服,腰间挂着警棍,正在街上维持治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照片中这座山叫方山,半山腰上矗立着一座古塔,塔下有一座寺庙,这就是著名的灵岩寺。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灵岩寺在唐、宋、元、明时期达到鼎盛。
寺院内那座高塔叫辟支塔,为八角九层楼阁式青砖塔,塔高55米。该塔气势雄伟、造型美观,是灵岩寺的标志性建筑。

40年代的济南泺口码头,一片繁忙。泺口码头,自西向东依次为上关、渡口、下关三大码头。大小船只停泊在码头上,岸上堆满了等待装船的货物。由于退潮,一些码头工人正扛着货物涉水往船上运。
泺口,因盐而兴,因黄河而旺。这里是闻名全国的海盐集散地,海盐销售到河南、河北、江苏、安徽等地。

这是40年代的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站房建筑为浓郁的德国风格日耳曼式,高耸的罗马式圆顶塔楼清晰可见。这里曾经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
津浦铁路济南火车站,始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它见证了济南铁路发展的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年代,游人凭栏观赏趵突泉。世人皆知,济南除了有水有山,最美的便属天下闻名的趵突泉了,该泉为济南三大名胜之一。
你看,清澈的泉水,分成三股从水底翻腾涌出,连绵不绝,堪称奇景。游人们都被奇特的趵突泉的吸引,站在边上久久不愿离去。

在济南城内的一条街道上,几名车夫正推着独轮车赶路,车上装满了货物。他们的工作和现在的物流很相像。
这种独轮车载重量大,在当时是最主要的交通和运输工具之一。驾驭独轮车,不仅需要有力气,还要有娴熟的驾驶技巧。

照片中这座山十分奇特,孤峰耸立,植被茂盛,山腰和山脚下有寺庙。它就是著名的华不注山,位于济南的东北角。山前是平原,有村庄和大片的田地。
此山在当地非常有名,山上古迹甚多,可以说是一座文化名山。华不注山,曾经是春秋时期的古战场,山上有华阳宫。现在的华不注山,已建成华山省级地质公园。

在济南的街头,有一座水井,两名男子正挑着水桶取水。从男子取水用的井绳看,水井比较深。在当时,水井打在街头,是很普遍的现象。
这座水井位于一个十字路口边上。从这里看过去,远处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不时有车辆经过。街心还有一名警察在站岗执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张照片,拍摄于济南大明湖畔。这里是湖畔的一个码头,几艘画舫停靠在岸边。湖面上,一艘小船正在驶向湖心。岸上绿树成荫,设有专门的休息区。
大明湖,是济南三大历史名胜之一。湖水由众多泉水汇集而成。大明湖景色秀丽,历史悠久,湖畔有很多人文景点。历代文人墨客都对大明湖推崇有加。

在街边,有一位老人坐在墙根下的石头上。他身体消瘦,满脸皱纹,头发也很稀疏。那时候的人们,生活没有现在富足,闲暇之余吸上几口水烟就是最大的乐趣了。
他左手拿着水烟壶,右手拿着香火,正在聚精会神地吸水烟。根本没有注意到摄影师正对着他拍照。

这座雄伟的铁路桥,就是著名的泺口黄河铁路大桥。该桥始建于1909年,由德国人兴建。1912年建成通车。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亚洲第一跨度大桥。
詹天佑曾参与该桥的设计施工。1989年,该桥停止使用。2006年,这座百年老桥再次焕发生机,日通行列车28对。2018年,该桥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黄河岸边,停着一艘渡船,从船上放下一块木板,一名牵着毛驴的乘客,正沿着木板登船。岸边搭有一座棚子,是船工休息的地方。
当时的黄河,水宽浪急。人们要想到达河对岸,都得乘坐这种渡船,渡口的小船有专人负责,驾驶小船将乘客运送到河对岸。

40年代的大明湖上,一名男子正划着盆船在湖里采莲蓬。这种盆船呈椭圆形,像一个大木盆。因为荷叶之间空隙小,大的船出入不方便,人们就发明了这种小巧盆船。
乘坐这种小船,只需用一根竹竿插入水底,撑船向前移动,人们就能在荷叶间自由穿行采摘莲蓬。男子采摘完莲蓬,正划着盆舟准备靠岸,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这是民国时期济南的小金山寺,寺庙建在护城河中一块巨大的姜牯石上,只有一人多高,宽一米左右。在寺庙的南侧,还有一面照壁。庙虽小但五脏俱全,可谓是一座“袖珍”小庙。金山寺始建于元代。
这座寺原本不是金山寺,而是一座“龙神庙”,是古代人们祭拜龙神、祈雨的地方,希望风调雨顺。每当护城河水上涨,小金山寺就会没入水中。如今,已经见不到这座水中小庙了。只能在护城河壁上看到“金山寺遗址”的石碑了。

40年代的济南街头,沿街店铺生意兴隆。照片中这个小店,从店门口的招牌上看,应该是一家饮料店。卖的有冰镇梅汤、西式饮料以及椰子等。
店家坐在一张桌子旁边,照看着自家的摊位,摊位上方还搭有遮阳棚。一名光着身子的小男孩,面对镜头露出了好奇的表情。

这是济南郊外的一个小村落,房子前面就是清澈的溪水。几名妇女正坐在水边洗衣服。济南泉水众多,水资源丰富,像这样的小溪在当地很常见。
一名男子坐在自家大门口,脚蹬在柱子上,正和几名妇女唠家常。远处,还能看到地里的庄稼和村民们的房屋。

这是济南一座山上的小型石窟,在岩壁上开凿的石窟里,摆放着几尊佛像。佛像为泥塑,表情和服饰刻画得栩栩如生。

40年代,在济南黄河渡口上,停泊着几艘木船。几名船工正在一艘帆船上聊天。
当时,济南的黄河航运,下可直通大海,上能及鲁南、河南、山西等地,集市贸易十分兴盛。尤其是泺口古镇,是济南重要的盐运中转枢纽。

这张照片,拍摄于济南铁公祠。是为纪念大明湖边,是一处为纪念忠义不屈的明代兵部尚书铁铉而建的祠堂。
铁公祠位于大明湖西北方向。铁铉(1366~1402年),是河南邓州人。铁公祠院内有铁公祠、佛公祠、得月亭、湖山一览楼、小沧浪等建筑。现为国家5A级景区。

在黄河边上,一艘渡船停靠在岸边,乘客们正将货物、马匹等装到船上。黄河水域辽阔,一眼望不到边。
远处,就是著名的黄河铁路大桥,雄伟壮观。这座大桥由德国人修建,始建于1909年。大桥横跨在黄河之上,它的跨度在当时是亚洲第一。

这座位于山脚下的寺庙,就是济南著名的龙洞寺,位于龙洞山龙洞附近。在过去曾是一座名刹。
龙洞寺,始建于西晋时期。寺内供奉的是龙王。宋英宗治平四年(1076年),赐名"寿圣院"。如今,寺院已荡然无存,仅剩下一块石碑和两棵巨大的银杏树。

40年代,在济南街边,男子和一名老人正坐在石头上下象棋。方寸之间,运筹帷幄。楚河汉界,硝烟四起,精神高度紧张,战到酣处,耳边似乎喊杀声震天。

在小河旁的大路上,有一支出殡的队伍。几十名男子抬着棺椁后面跟着的是亲属,他们正在通过河上的一座石拱桥,送亲人最后一程。当时,土葬十分盛行。
写在最后:时光如白驹过隙。回顾这些济南的老照片,让人感慨万千。80多年前的济南,城市建筑和人文风貌让人印象深刻。如今的济南,已成为环渤海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心城市,山东半岛城市群和济南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发展形势欣欣向荣,我们相信,济南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