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年,李世民不顾大臣求情,处死猛将单雄信。260年后,单雄信的后代杀入长安,李唐皇室死伤惨重,唐僖宗逃往成都,大唐灭亡已定。

唐太宗李世民以广纳贤士,胸怀宽广名扬天下,有能力的隋朝将领投降,他都愿意再给机会,为何独独对单雄信不留余手。
单雄信是隋末猛将,瓦岗寨结义的兄弟中,无人功夫可敌他,著名的大将秦琼也只能与他打个平手。
李世民对于这样优秀的将才不拉拢,反而不顾一切要处死他,这其中的原由历史上有三个解释。

其一,李渊要单雄信死。
隋朝尚且繁荣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与皇族杨广政见不合,积怨极深。杨广这人心思狭隘,一心要杀死李渊泄愤。
但李渊家族也是隋朝贵族之一,杨广无法光明正大杀掉李渊,只能从黑市培养一批死士,准备暗杀李渊全家。

有一天,李渊请假要携家人回乡探亲,杨广知道机会来了,立马派出死士追杀李渊等人。李渊料到杨广会动手,所以带的随行侍卫都是府中高手。
可惜李渊的侍卫不敌死士,很快所有的侍卫都被击杀,死士慢慢包围李渊等人准备屠杀殆尽回去复命,千钧一发之际,秦琼带人插手战斗救下了李渊。
秦琼规整之后见杀手已退,李渊和家人也没什么事,遂请辞离去。李渊因为自己思虑不足导致侍卫全灭而心中悲痛,决定将所有侍卫安葬过后再赶路。
谁料,此时一阵阵马蹄声传来,李渊脸色大变,难道杀手又回来了,他赶忙交代儿子带着家人先走,他留下断后。
李渊手握弓箭,藏在林中,给骑马那人来了一暗箭,箭头正中胸膛,李渊趁机骑马逃走,可来的人并不是之前的杀手,而是闻声赶来援助的单雄忠。

单雄忠是单雄信的亲哥哥,李渊这一箭直接要了单雄忠的命,从此单雄信发誓与李氏家族不共戴天,在单雄信被抓时,李渊直接发话不留,所以李世民才不顾求情,处死了他。

其二,单雄信不够忠心,是墙头草。
单雄信一开始是和秦琼、程咬金等人一起在瓦岗寨做起义军,当时瓦岗寨的头领是一个叫翟让的乡下人,翟让这人没有什么远见,无法带领瓦岗走的更远。为了瓦岗的发展,翟让决定将首领的位置让给李密。
不曾想李密是个心胸狭隘之人,刚接手首领的位置就派人杀了翟让和效忠翟让的人,单雄信也在其中。当单雄信发现自己一人打不过众多杀手的时候,他果断选择投降于李密,替李密办事。
李密掌管瓦岗不久就被王世充算计,遭遇了一场偷袭战,李密不敌派人去请单雄信支援,单雄信置之不理,李密大败被迫逃离瓦岗投入李渊旗下。

王世充取得胜利后,单雄信又降于王世充,做了王世充旗下的大将军,秦琼等人瞧不上王世充的人品,转身投入了李世民的队伍。
随着李家拿下江山,收服各地起义军势在必行,首先进攻的就是王世充,虽然单雄信带兵尽力抵抗,但还是被打的节节败退,直至被李唐军队围在洛阳,王世充为保性命向李世民投降。
见此,单雄信也表示愿意投降,可单雄信频繁的投靠行为让李世民不安心,他不想留后患,于是不顾手下求情执意杀死了单雄信。

其三,李世民差点被单雄信杀死,李世民容不得他。
在王世充的军队退回洛阳后,也曾和李世民的部队发生过战役。当时王世充被围在洛阳城中,李世民身先士卒前去叫阵。
单雄信看只有李世民一个人叫阵,立马找王世充请缨:对方只有主帅一人在城下,请主公允许末将前去对敌,杀了他们的主帅,敌军必退。
王世充清楚单雄信的本事,亲自送单雄信出城迎敌,果不其然,单雄信一路飞驰连斩敌军十数人,逐渐逼近李世民的位置。
李世民不知单雄信的本领,被一路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直面而上与单雄信对打,结果两招就被打败,若不是亲兵及时赶到,李世民应该已经被单雄信斩于马下。

大军中,徐世绩(隋唐演义中的徐茂公)见出城的是单雄信便心感不妙,骑马飞快往李世民身边赶,李世民有了亲兵拖住单雄信,也是急忙撤退,单雄信见李世民要跑,两枪甩翻身边的敌军,继续冲向李世民。
李世民惊慌不已,一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这一耽误,单雄信追了上来,挥起手中枪就要刺穿李世民,徐世绩心惊在后方大喊:大哥住手。
单雄信念及与徐世绩的兄弟情,这才收回了长枪,让赶到的尉迟恭救下了李世民。单雄信失去了杀李世民的绝好机会,只得退回洛阳城。
后来,王世充战败,他和单雄信被俘,李世民见王世充有心归顺大唐,便饶他一命,却唯独无法原谅单雄信。

他疼很自己差点被单雄信杀掉,这种耻辱对于李世民来说,是无法容忍的,他将单雄信单独关押起来,秋后问斩。所以不管徐世绩如何求情,李世民都坚决要处死单雄信。
不过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唐朝统治260年后,进入了衰退期,单雄信的第11代后裔单兴、单旺、单茂、单盛四人领导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斩杀皇室数十人,唐僖宗为避祸逃入川渝。
这正应了徐世绩的那句话:杀了单雄信,后患无穷。

虽然黄巢起义最终失败了,但是它却给了唐朝致命一击,大唐至此气数皆尽,公元907年李唐王朝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