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博士毕业当农民:种地11年、年收入破百万,父母已认不出

“北大屠夫”陆步轩给母校捐款9亿,在演讲中,他的一句:“我给母校丢了脸、抹了黑!”令人唏嘘不已。

陆步轩当然不是反面教材,正如许智宏校长所说的:“北大学生可以做科学家,也可以卖猪肉。”

无独有偶,有这么一位女博士,她毕业于河北农业大学,也是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前程无量,却毅然隐居山林,当上了一名“土农民”,让父母及旁人惊讶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埋头苦干11年,模样连父母都已认不出来,如今她终于取得了成功,当选了2016年度“全球青年领袖”,每年农场的营业额可达几百万元。

她就是世界CSA联盟副主席,“小毛驴市民农园”、“分享收获的创办者——石嫣。

城市独生女,心系“三农”许多农村学子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考上大学,跳出“农门”,去更加发达、繁荣的大城市去追逐自己的目标。

“人往高处走”,这也无可厚非。

石嫣却反其道而行之,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城里人。

石嫣于1982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父亲石嘉辰在供电局工作,母亲耿素芬是化工厂的工人,家庭条件在当地也算是中等偏上水平,作为独生女,父母待她如掌上明珠。

父母都曾经做过下乡知青,他们也是在农村生活时相识结合的,父母在家经常会聊起有关农村的一些事情,有许多趣事和愉快的记忆,更多的是对农村艰苦环境和贫困生活的思考。

因此,石嫣虽没有生活在农村,但她对农村并不陌生。

2002年高考结束后,石嫣第一志愿填报了河北农业大学。

因为成绩比较出色,大四时,石嫣获得了推荐读研究生的资格。

经过面试,她取得了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硕博连读的资格,师从我国著名的“三农”专家温铁军教授。

温铁军教授为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在乡村建设与治理以及农村金融等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

温铁军教授重视实践和调查,在人民大学学习期间,石嫣跟随导师深入走访了几十个乡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此过程中,她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对农村的现状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对一些深层次的农业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

我国农民大多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每天在泥土上辛勤耕作,换来的初级产品利润较低,随着各地对农民增收的重视,出台了许多措施,总体形势有了明显的好转,但石嫣在调查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有一次,石嫣去南方一个著名的有机产品生产基地调查。

当地推出了“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的农产品概念,不仅将产品的价格提升了不少,还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体验了农家生活。

但石嫣发现,随着资本的介入,这些大规模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很难做到完全有机。

有养殖户偷偷地告诉石嫣,所谓的“有机鸭蛋”饲料里面都添加了“增蛋宝”;有机大米除了少数样品外,大部分都是施了化肥的;卖十多元一斤的“纯绿色玫瑰”,其实化肥、除草剂和杀虫剂都用上了。

资本拿走了大部分的增值利润,一旦爆雷,留下一地鸡毛给老百姓。

如何能让用户吃到真正的“有机”食品?如何让农民的利益得到保障且可持续?

石嫣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并致力于寻求一种合适的农业发展模式。

长期在农村调查实践,与农民打交道,让石嫣养成了朴素务实的作风。

她认识的一个女孩收到了富豪男友送的限量版名版包,同学们十分羡慕,而石嫣则认为,这买包的两万元钱可以解决一家子农民一年的伙食了,这种炫富的审美观不值得效仿。

读博士期间,石嫣参加了一个“首都高校生挂职”的实践活动,前往江津挂职。

大家在聚会中聊天,谈论的都是如何在官场上发展的话题,石嫣在旁边有些格格不入。

她想利用这个好机会,更多的了解农村,探索如何更好的提升农村的现状。

当时政府准备花巨资为每个村子配几台空瓶回收机,石嫣通过调研后,认为此举不合适,不仅没能方便了农民,而且还浪费了宝贵的支农资金,而走村串巷收废品的人轻易就可以解决收瓶子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嫣一直在田野中实践,带着对农民的感情去思考,她的学业基础极为扎实,先后发表了多篇高质量的有关农村发展的论文,获得了导师和专家的极高评价。

去美国进修,在CSA农场当农民“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08年春季开学不久,学院接到了美国一个研究所的交流项目,邀请一名学生去美国实地参与农场的运作,了解“社区支持农业”模式。

对方对人选的要求是英语水平好,从事过农业研究,导师毫不犹豫地推荐了石嫣,石嫣就这样成为了国内首位公费去美国当农民的留学生。

石嫣要去学习的“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简称CSA,最早起源于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获得推广。

消费者通过预付一笔资金来支持农场主的生产,以获得环保、健康的绿色食品。

农场主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消费者有了稳定、高质量的食物供应,双方通过这种直销方式,在信任中合作,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小范围食品生产、销售模式。

4月18日,石嫣顶着凛冽寒风,单枪匹马来到了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地升农场”。

这个偏僻的小农场由两名修女创办,目前由尼克夫妻俩负责经营,雇了三名实习生做帮工。

这完全颠覆了石嫣的想象,之前她认为应该是那种机械化作业的大农场,她不由得问自己,不远万里来到这个小地方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吗?

“既来之,则安之。”石嫣决心好好地当一回“洋农民”,和上班一样,她每天早上八点钟下地干活,一直要忙碌到下午五点,中午只有一小时吃饭休息。

这种劳作方式比起国内农民的强度有过之而无不及,碰上给菜地除草时,就得在大风中,单膝跪在地上,一拔就是大半天,一不小心,很容易被杂草划破手指。

每天收工回来都是累得腰酸背疼,躺床上就睡着了。

刚开始,尼克以为这个瘦弱的姑娘会坚持不下去,但石嫣具备了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美德,她绝不会轻易放弃。

几个星期后,石嫣渐渐适应了农场的生活,就连拔草这种“苦活”也能欣然接受。

在劳动过程中,石嫣可以和同事交流观点,了解美国农业的现状,对比中国农业的优劣势,双方往往能碰撞出火花。劳动结束后,石嫣受益匪浅。

很快,石嫣就学会了室外和温室的全套种植技术,从耕地、播种、浇水、施肥到采摘,她都会干,拖拉机等农用机械也都驾轻就熟。

尽管依然忙碌,但她每天都有收获,浑身充满了干劲。

有劳动就有收获,到了六月份,各种各样的菜就可以上餐桌了。

在农场,大家是轮流做饭,得益于妈妈出国前对她的强化训练,石嫣做的鱼香肉丝和宫保鸡丁成了大家最喜欢佳肴。

CSA的核心是有机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在农场内,禁止使用农药、化肥以及除草剂,垃圾都是严格分类,烂菜叶和剩饭经过发酵处理后都是天然的肥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嫣发现室友小便从来不冲厕所,一打听,她们是为了节约水资源,农场平时种菜所耗用的水都是收集的雨水。

CSA的最高经营理念是信任。有一次配送蔬菜时,因为保温措施没有做好,部分芦笋被冻得有点变色了。

尽管并不明显,但尼克得知后,连忙给收到蔬菜的用户打电话道歉,安排把新鲜的芦笋重新一一送上门。

尼克告诉石嫣:“诚信是这种经营模式最高的原则,没有成员的信任,农场就不可能持续经营下去。”

石嫣在美国是短期交流,按理说信用积累不够,办不了信用卡,但银行告诉石嫣:“只要农场创办人在申请表后面签个名就能办理。”石嫣感受到了诚信的价值。

在“地升农场”,石嫣除了学习CSA模式,还融入了当地的生活方式。

在尼克家做客时,石嫣好好地体验了一把他们夫妇简单朴素的生活。

尼克家里除了收音机,没有电视机、洗衣机等电器,家里的衣服以二手的为主,他们从不吃返季蔬菜,面包、草莓酱、比萨都是自己种植的有机原材料制作的。

劳作之余,看书是他们最大的爱好。

6月份,石嫣应邀在农场设立的地球安息日庆典中担任旗手。

在活动中,她体会到保护地球家园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一个细节组成的行动。

尽管这种田园生活让人心情舒适,但这并不是石嫣完全想要的生活,她的目光并没有束缚在这个只有33个客户的小天地里面,她清楚前来美国交流的目的,是为了探索我国三农问题的提升之道。

石嫣认为,“地升农场”的这种耕作方式,对于有几千年耕种经验的中国农民来说并不新鲜。

只不过近几十年来,在商业的推动下,各流通环节片面追求效益,导致食品质量下降,甚至出现了三聚氰胺等危及生命的食品安全事件。

如果我们能借鉴CSA模式,让农民的生产端直接面对用户的需求端,就能很好的解决农民增收和提供真正的有机食品这个问题,而且还可以恢复目前农村的生态,让更多年轻人回到乡村创业。

想到这里,石嫣再也呆不住了,她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

2008年10月13日,石嫣告别“地升农场”的朋友们回到北京,母亲专程前来机场迎接,初见到女儿时,母亲吓了一跳,差点没认出来。

半年时间,石嫣变得又黑又瘦,手上长了一层厚厚的老茧,母亲心疼不已,石嫣笑着安慰妈妈:“黑点算什么,能换来见识和知识,太划算了!”

回国创业11载,终于功成名就回到人民大学后,石嫣将自己想在国内试验、推广CSA的想法向导师作了汇报。

正好学院刚在西北郊的凤凰岭山下申请到了一块试验基地,温教授同意让石嫣在这里建立一个绿色生态种植园区。

温教授早年在河北定州乡村免费推广过饲养小毛驴的项目,他认为小毛驴算得上是我国传统农业的一个见证者,因此,他替石嫣的这个农场起名为“小毛驴市民农园”。

石嫣挑选了五名研究生同学和九名本科实习生进入项目组。

他们周一到周五在地里耕种,周六是采摘、配送时间,石嫣把有机生态作为立场之本,她制定了详细的农场作业流程。

在种菜过程中,严禁使用化肥、农药,为了降低猪舍里的臭味,石嫣在秸秆上面洒满锯末垫在地面上,通过微生物分解排泄物,效果很好。

“小毛驴农场”主要是靠人工作业,刚开始那些同事都大呼太累、吃不消。

产品供应有了保障后,石嫣将重心放在了拓展客户上面,她将客户分为两种类别:劳动型和普通型,两者的共同点是都要先与农场签订一个为期半年的合作协议,共担风险,并提前支付一定的费用。

不同点是,劳动型不享受每周一次的配送服务,还需要在周末前来农场劳动。

石嫣联系了一个社区去做CSA模式讲座,结果只来了两名听众。

幸运的是,听了石嫣的讲解后,他们都很认同石嫣的理念,并当场缴纳了半年2000块钱的费用,初战告捷,让石嫣信心大增。

为扩大影响力,石嫣印刷了一批宣传单,带着伙伴们去各小区发放、张贴,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招到了37位普通型和17位劳动型会员。

尽管地里的菜都还没有长出来,但对有机安全食品的渴望和对石嫣她们的信任,让这些会员们成为了“小毛驴农场”的会员。

蔬菜、瓜果成熟后,石嫣亲自跟随配送,每天下午二点准备好蔬菜,四点坐公交车从农场出发,到达用户家里时,正好赶上下班。石嫣利用机会和客户做个短暂的交流。

有位阿姨说:“你们的黄瓜就是比超市卖得好吃,我差点连蒂子都吃掉了!”

石嫣听后,开心极了,所有的劳累顿时烟消云散。

当然,也有客户提出意见和批评的,甚至有一次,客户还把送上门的蔬菜扔了出来,抱怨连续一个月送过来的都是绿叶菜。

石嫣虚心听取客户意见,回来后针对菜品种类、口感等问题进行改正。

“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过后,已经成功地步入良性运行轨道。

2011年,有800多名会员加入了“小毛驴农场”,另外还有200多个家庭排队候补。

“小毛驴”顿时声名远扬,来自各地的参观者络绎不绝,对于这种热闹的场面,石嫣也曾有过担心,农场是否会过度商业化?

但趆来趆多的人开始接受CSA理念,比如会员钟大哥习惯了将家里的剩菜叶收集起来送往农场。见此情景,石嫣也就释然了。

尽管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曲折,在付出了无数汗水后,石嫣终于取得了成功。

她在“小毛驴农场”另一大收获就是找到了伴侣,男朋友程存旺也是温铁军教授的研究生,两人有着共同的理想和爱好,在农场耕种、送货过程中,产生了共鸣。

2011年,石嫣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后,与程存旺在“小毛驴农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婚宴上的食材都是来自于农场。石嫣开玩笑地说:“老公顺便从地里摘了一棵西兰花就求婚成功了!”

2011年,人大博士毕业后,石嫣和老公选择了继续创业。

她建立了一个“分享收获”的平台。认同生态农业理念的农民和消费者都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对接,形成直接的销售关系。石嫣的公司在通州马坊村租了一个农家院住宿办公,房东郎叔也申请加入了种植生态蔬菜的队伍。

和“小毛驴农场”全程都是自己亲历亲为不同的是,“分享收获”是一个平台,商品生产者是加入进来的农户,这其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就是如何按CSA标准控制整个流程。

石嫣团队前期对种殖大户进行严格的考察和细致的培训,并在协议中制定了质量保障条款;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巡检、抽查;完成交易后,对消费者进行回访。

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力地保障了“分享收获”有机生态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区分于那些电商平台。

有一次巡查员在郎叔的地里检查,发现茄子的叶片有些不对劲,经过询问,得知郎叔担心茄子容易长虫子,偷偷地用了药。

石嫣非常生气,决定将所有的茄子全部拔掉,郎叔深受震动,再也不敢投机取巧了。

如今郎叔的种植规模已经扩大到了十几个大棚,是CSA的直接受益者。

2012年,应顺义区农业部门的邀请,石嫣在顺义柳户庄村建立了另一个CSA基地首批用地40亩,建了26个大棚,专门生产蔬菜水果。

一家三口每月只要花1200元,成为“分享收获”的会员,就能吃上有机安全的肉、蛋和蔬菜。

石嫣在《分享收获:社区支持农业指导手册》写道:

“每五名会员,可以改良一亩土地的生态;每十名会员,可以养活一个农民;每一百名会员,可以吸引五名青年回乡创业;每一千名户会员的加入,可以支撑一个乡村持续振兴下去!”

如今,石嫣的“分享收获”已在全国建立了五百多家CSA社区,服务于近百万名用户。

她不仅为探索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作出了成功的尝试,自己也获得了巨大的回报,如今她的公司年利润已高达几百万元。

作为国际社会农业联盟副主席,石嫣经商之余,并没有放弃理论研究。

她目前在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课题是可持续农业与公平贸易,她一直没有停止过在农业领域的追求。

“你要实现什么理念,自己先要活出来。”

石嫣是一名理想主义者,更是一名理想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