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香致远,墨卷至恒。青大附中致力于书香校园的建设,在青岛市教育局开展的首届中小学教师读书节活动中,学校充分调动全体师生和家长的阅读积极性,激发阅读兴趣,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营造读书环境,打造书香校园,推动青大附中教师带头读书,引领学生及其家庭共同读书,全面提升育人水平让读书成为学校永恒的风景。青大附中首届教师读书节涌现出非常多励志的、感人的、暖心的读书故事,希望通过跟大家分享,让书香沁入更多人的心。

以礼为绳,有度则安》

刘新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至炎黄,下至明清,悠悠五千年,文献永流传。古代典籍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是留给今人的一笔丰厚遗产。渺渺青史中,总有礼仪之清风徐徐吹来。品读文化经典,让书写在典籍里的故事“活”起来,让蕴藏在典籍里的朴实真理“走”出来,让蕴藏在典籍里的礼仪精神“传”下来。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所作,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如天道观、宇宙观、人生观)、教育思想(如个人修身、教育制度、教学方法、学校管理)、政治思想(如以教化政、大同社会、礼制与刑律)、美学思想(如物动心感说、礼乐中和说),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不仅是礼仪礼节,更是人在走向成熟中必须学习的思想道德规范。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礼”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个人的修身养性、人际交往、国家典制。有礼则安,无礼则危。位居“三礼”之首的《礼记》,是古人为人处世的“教科书”,其意义除了宣扬礼法之外,对于个人而言,便是在体会一个人行事的尺度。人生有度,过则为灾。

曾国藩说:“傲气既长,终不进功,所以潦倒一生,而无寸进也。”《菜根谭》中有言:“苦心中常得悦心之趣,得意时便生失意之悲。”人行于世,没有一世的顺利,只有一时的如意。你的低姿态、平常心,才是人生道路上最好的铺陈。

1.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礼记·表记》

译文:君子的举止要不失体统,仪表要保持庄重,言语要谨慎,不要说错话和说不该说的话。所以,君子的外貌足以使人敬畏,仪表足以使人感到威严,言语足以使人信服。

感悟:此句意在说明做人要谨言慎行,对人不要说不该说的活,也不要做不该做的事。这既可以避免授人以柄,招致非议,也是君子的个人修养。事情的成败得失,很多时候取决于说话之人能否在适当的场合说出适当的话。做人做事,无论个人能力多强都不可狂妄自大,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人才能真正成长。

2.一出言而不敢忘父母,是故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不辱其身,不羞其亲,可谓孝矣。——《礼记•祭义》

译文:一开口说话而不敢忘记父母,因而不说恶毒伤人的话,也就没人用忿恨恼怒的话说你,然后才能做到不辱身体,不让父母蒙羞,这样做可以说是孝了。

感悟:曾子说“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反过来怎样对待你。对别人恶言相向,别人也会如此对你,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不利影响,更是不“孝”的体现,古人认为轻“身”就是轻父母,轻人伦,辱“身”就是辱父母,辱祖先。因此说话之前先想到父母,不要放肆言行,这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不羞其亲 ”的要求。

3.言必先信,行必中正。——《礼记•儒行》

译文:说话必须首先要体现诚信,行为一定要持中端正。

感悟:开口说话,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但做到言而有信,言出必行,似乎就不那么容易了。《论语·卫灵公》记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只有言而有信,言行一致,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如果获得他人的信任,那么即使是在蛮荒陌生的地方也会行得通;如果说话不忠诚信实,行为不恭敬实在,就是在本乡本土,也处处受阻。信用是一个人内心真诚的外在标志,也是成大事者必须坚守的重要品质。

4.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礼记·曲礼上》

译文:侍奉先生,如果先生问话,一定要等先生问完,再回答。

感悟:不要打断先生的话,不要插话。同样,在与别人交流时,出于对对方的尊重,最好不要主动打断别人。孔子曾说:“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与人交往,对方没说完就打断别人抢先说,是急躁;该自己说了还不说,是隐瞒;不看对方脸色就冒然说,是“眼瞎”。

5.君子约言,小人先言。——《礼记•坊记》

译文:有德行的人谨慎说话,注重干实事,说到做到;品德低下的人妄言妄语,抢先说大话,说到做不到。

感悟:人们常说“小人话杂而虚,君子话简而实”,老子也说“轻诺必寡信”,他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言不辩,辩言不善”。巧辩和饰美会伤害言语的真实和诚信,不是正道所为。“实干胜于雄辩”,任何真理都不是由论辩和互相诘难而生的,欲要达到目标和求知,就要做到实干,就如词人陆游所说:“绝知此事要躬行”,有志之人要谨记于心。

《春秋》中说:“君子之行也,度于礼。”天下万物皆有度。低调为人,不生傲气;持重自守,莫纵欲望;谦逊虚心,戒满自是;居安思危,勿忘形已。人有很多种活法,但好的人生,一定需要适度。以礼为绳,有度则安。《弟子箴言》有言:“有一分谦退,便有一分受益处,有一分矜张,便有一分挫折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不自满,不自以为是,保持好学之心,才能不断进步,完善自我。

中华之礼,与时代偕行。先贤用汗水和心血,浇灌了中华礼仪之美。如今,它不断被赋予新的形式和意义。许多大学的校训就出自《礼记》,例如中山大学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中国科学院大学校训“博学笃志、格物明德”;香港大学校训“明德格物”;中央美术学院校训“尽精微、致广大”……

“礼,时为大”,这是华夏文明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中国人独有的民族凝聚力,让我们一同品读《礼记》,领略中华礼仪的魅力吧!

编辑 | 李源心

审阅 | 周元春 齐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