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图、视频/受访者提供

乡愁,是海外华侨华人永恒的话题。日前,一部讲述华侨华人的电影《故园飘梦》在香港尖沙咀圆方戏院举行慈善首映礼,香港台山社团总会负责人、香港各界人士以及香港江门五邑乡亲等多方代表欢聚一堂,共同观赏了这部电影。据介绍,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部反映华侨主题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所有的漂泊 都是为了回家,专访华侨主题电影《故园飘梦》导演李伟年

Transparency

近日,记者专访了这部电影的导演李伟年,请他讲述创作背后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十年磨一剑侨乡人的电影梦

《故园飘梦》讲述了一位海外老华人带着自己的孙子回到故乡寻根的故事。李伟年介绍,从这位长者的回忆中,展现一个平凡的华侨华人家族的历史,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可以让老一辈的台山人重温当年那段让人感慨万千的华侨漂泊史,同时也通过海外年轻华人后裔的视角,去了解老一辈离乡别井的辛酸。

“我是土生土长的台山人,直到18岁才离开台山,到广州读书,后来在珠海工作。”电话一拨通,电影《故园飘梦》的导演李伟年就打开了话匣子,他表示,自己虽然没有在海外生活,但是是被华侨文化滋养长大的一代人。“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几乎都有海外的经历,电影里的所有桥段、体验到的生活细节,全部源于身边人的真实故事。”

谈起何时开始着手电影的创作,李伟年说:“其实十年前,我就在写这个剧本了。”据他回忆,十年前一个春节的夜晚,身在外地的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到自己童年听过的“金山伯”的故事。

“爸爸去金山,快快要寄银。全家靠住你,有银就好寄回。”这是在广东江门五邑民间流传的歌谣。“金山”,其实是当时的人们对曾掀起过淘金热的美国旧金山的称呼。后来,因为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同样发现了金矿,华人们便也将那里称为“金山”。为了区分两个“金山”,美国的“金山”便被改称作“旧金山”,而去往“金山”讨生活的人,则被称为“金山伯”。

李伟年说,他在“金山伯”故事的耳濡目染下长大。这些故事的积累带给了他灵感,让他写下了《故园飘梦》的最初的故事。

“去年在广东省电影家协会举办的观影交流会上,江门台山籍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黄卓才听了我这个故事,笑着表示,这个故事好像在讲他的家庭史。”李伟年说,在创作的过程中,他愈发意识到,与其说写的是一个家族的故事,不如说,它所描述的是近代华侨华人的群体画像。

剧本写好了,然后呢?李伟年告诉记者,10年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台山同龄好友朱英俊与蔡锦煌成了电影的音乐和美术,服装设计赵嘉玲等新生代也与李伟年一道组成了电影的班底。越来越多伙伴的加入,让李伟年的“电影梦”越发壮大。“但是摆在我们面前最难的问题,就是资金。”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热心朋友的牵线下,香港台山同乡总会陈荣濂先生得知李伟年的这一项目,表示愿意了解支持。于是,这部由香港台山同乡总会等牵头资助,相关部门指导,台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等相关资源的支持的作品,才从剧本变成电影,走向大屏幕。

纯侨乡人制造点滴“侨”元素走向大屏幕

数年前的一部《让子弹飞》让不少人在电影里留意到侨乡风貌,今年年初“大火”的连续剧《狂飙》更是让江门这座侨乡成为了不少游客的热门打卡地。李伟年则把他对侨乡更多的感悟,融入到这部电影中。他表示,家乡有着许多让人着迷的东西,例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台山浮石飘色,其艺术形式是人们抬着“色柜”行走,“色柜”上“飘”着由儿童装扮的戏剧故事或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表演内容包括“赵子龙拦江截斗”“嫦娥奔月”“穆桂英挂帅”“木兰从军”等。此外,“广东音乐”“新宁铁路”“排球之乡”等台山因素遍布全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在侨乡全程取景,《故园飘梦》的演员也大胆地采用台山“素人”。李伟年表示,当时他与导演组在本地广选角色,面试了几百人,最终选出适合的演员人选。李伟年表示,考虑到资金问题,团队萌生了用“素人”来演这个大胆的想法,“虽然他们表演技巧上比不上专业演员,却能让这部侨乡题材的电影变得更原汁原味。”

据介绍,此次香港的首映为慈善演出。电影的主要资助人,香港台山社团总会会长陈荣濂在香港出席首映仪式时表示:“我对侨乡文化有特别的感情,投资这部电影为家乡做贡献,所产生的收益都将捐给香港台山同乡总会辖下的青年发展基金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影片已获得国家电影总局《电影片公映许可证》,计划今年上映并同时参加各大电影节巡展。此外,受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邀请,电影团队准备前往北京举办“故园飘梦”——电影首映礼暨收藏仪式。(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陈倩

校对 | 马曼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