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1日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有记者提问:中国和印度都在用拒绝续签签证的方式相互驱逐对方记者,中方能否证实并介绍情况?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复,长期以来,中国媒体记者在印度遭受不公正、歧视性的待遇,中方不得不采取适当的反制措施。

看了这个新闻,我们才知道中印媒体交流出问题了。这又是一起对外交流过程中,很典型的,对方先动手,我们隐忍,等我们对等反制的时候,对方先倒打一耙、上演贼喊捉贼戏码的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是,为什么几年前当印度开始刁难折腾中国记者的时候,我们的媒体不报道呢?当我们决定对等反制的时候,为什么我们的媒体不提前预热,不报道几年前印度就开始恶形恶状呢?

在舆论战里,对方的倒打一耙,必然伴随着我方的迟钝和犹豫。这些年我们在中外交流出问题的案例里,能看到不少这样的事情。

拿中印记者签证这件事来举例,印度先动手折腾中国记者,但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隐忍什么呢?是为了中印关系的大局考虑吗?是为了中国在印度的投资和经济收益考虑吗?

我方的犹豫和迟疑,说明了我们对印度的定位模糊不清,说明我们对印度没有很明确的战略。

这些年,中印之间的关系如何?

在军事领域是最清晰的。

在和中国接壤的国家中,只有印度和中国有领土争议,这些年甚至发展成了中印边境的常态性军事对峙。我们中国对印度的挑衅是烦不胜烦,印度却在用领土争议打政治牌,中印边境成了莫迪的印度人民党政府的选票提款机。

在南海、在东海,在整个印太区域,美国在组织对付中国的印太联盟。印度的态度很清楚,不当美国的代理人,但愿意插一脚。如果美国能用代理人战争从中国身上挖块肉,印度也乐意跟着美国一起喝口中国汤。当美国炮灰,印度是不干的。

在政治领域,中印关系复杂一些。

就地缘政治来说,中国和巴基斯坦关系很好,而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当中国崛起,影响力辐射南亚次大陆其他国家的时候,印度是把中国和尼泊尔、不丹等国的合作视为一种挑衅的。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有一条支线途经印度洋沿岸国家,印度更是如坐针毡。

就中国来说,在南亚次大陆上,中国并没有针对印度的意思,但印度却把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看成了印度实现大国梦的阻碍和挑战。于是,在印度国内,中国议题成了印度主要政党的选票提款机,“敌视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印度的政治正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让人看不懂的是中印的经济关系。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承认,印度都是一个拥有巨量人口红利,经济快速发展,极富消费潜力的一个市场。那我们中国能吃到多少印度经济发展的好处呢?

欧美在过去十几二十年,都在鼓吹印度替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取代中国在全球化工业供应链中的位置。然而现实是,欧美自己跑去印度投资的却并不多,相反,这些年我们中国倒是在印度投资不少。

如果我们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拆分成三个部分,基础建设投资就是挖河道、清淤泥,投资建厂搞工业生产就是卖渔网,直接从本国出口商品,就是卖鱼。现在,我们中国在印度市场,这三件事都在做。

假设我们中国在战略上把印度定义为竞争对手,那帮印度搞基础建设,这合适吗?这符合我们中国的战略利益吗?

如果不在战略上把印度看成是对手,那怎么解释印度动不动就封杀中国APP,几次三番抢劫小米、OPPO等在印度投资建厂的中国企业?印度搞的可不是消费者抵制,印度这是国家行为。

中美关系也不好,但中国不会和印度一样,去抢劫美国企业。除了国家信用和国家形象上的考量外,更重要的是美国有足够强大的金融经济工具。印度抢劫了中国企业,小米他们只能自救,如果抢到美国企业头上,印度会在国际金融领域,输得连底裤都不存在。

所以,即便中国不把印度当成战略对手,但印度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者啊。中国去印度搞大规模投资建厂之前,首先要建立有足够威胁力的反制工具。我们中国企业屡屡在印度吃亏上当,就是因为把其他国家想得太好了,以为全世界各国的市场,都和中国市场一样遵规守矩。

从印度的角度来看中印经济关系,就更奇特。

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主打的经济口号就是“印度制造”。也就是说,印度这些年来,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工业化。

工业化的过程就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进而导致工业化进程中的国家,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剧烈的社会矛盾。

印度莫迪政府一边是用宗教的力量,想把整个印度“印度教化”,用宗教矛盾来取代工业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另一边那就是发动印度民族主义,搞排外。

排外,排谁呢?印度每年大量进口中国商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商品,与此同时,印度每年出口中国的,大部分都是很容易被替代的原物料、农产品。印度对中国,进口远大于出口,排外不排中国,排谁?

用印度制造替代中国制造,印度媒体和政客都已经挂在嘴边了。在经济领域,或许印度也想不通为什么中国会去印度投资基础建设,会去印度投资建厂。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要否定我们中国和印度展开经济贸易合作,而是要说明中国和印度看待对方的不同之处,因为我们对印度的定位模糊不清,我们对印度没有很明确的战略,这些年我们在印度身上吃的亏,实在是太多了。

有了明确的战略,就有了明确的行动方案,就知道了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说明事情先做,说明事情后做。有了明确的战略,就知道为了防止吃亏上当,我们应该在哪些问题上准备好反制工具,好让对方投鼠忌器。

印度毕竟是个在快速成长中的大市场,我们中国要想的是如何能吃下最大大饼的同时,将自身风险降到最低,让印度政客不敢把中国议题当成选票提款机。

只有军事、政治、舆论媒体上的中印矛盾,我个人认为是避免不了的,这是地缘政治和国际政治所决定的。隐忍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隐忍只会不断重复对方的倒打一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