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人、哲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过:''人生到处充满因果,此刻你的选择,会在以后的人生中得到结果''。
这句话用来描述国民党军统局特务沈醉,再合适不过了。说起沈醉,他的故事也堪称传奇,沈醉出身贫寒,书也没读过几本,小的时候曾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然而在他18岁的时候,却出人意料地被戴笠看中,进入国民党军统局,成为一名特工人员。

在军统期间,沈醉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天分,着实帮戴笠完成几项重要任务,不到5年的时间就做到了军统的高层军官,成为戴笠的左膀右臂。沈醉不仅在特工方面有着天分,对于大形势的嗅觉也非常敏锐。
1948年辽沈战役结束后,沈醉就意识到国民党的势力日渐衰弱,恐怕要日落西山,而共产党则如刚刚升起的太阳一般,蓬勃向上而富有活力。从那时起,沈醉就私下里秘密接触我党的地下人员,并在1949年公开宣布起义投诚。
沈醉的投诚为我军带来了许多重要情报,使解放全国的进程大大加快。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在1960年,沈醉作为唯一的军统高官被毛主席特赦,恢复了普通公民的身份,那么成为公民后的沈醉后来怎么样了?他的家人境况又如何呢?

成为特工
沈醉出生于我国的湖南省湘潭市,湖南自古以来就是钟灵毓秀之地,人才辈出。沈醉小的时候读书也很有天分,尤其是在自然和数学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分,这也锻炼了沈醉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沈醉18岁的时候顺利考取了长沙文艺学校,本来家人是希望沈醉以后能做一个教书先生,安稳度过一生,为他选取文艺类的学校也是出于这个目的。可是进入大学的沈醉却并不安生,当时正值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尤其是关于革命的思想,在全国各地大学都流传得非常广。

沈醉在大学期间也深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在这种思潮下,沈醉整日里根本没心思学习,反而加入了学校的革命社和社员们一起搞学潮运动。几次大的学潮运动下来,当地政府盯上了这群闹事的学生,学校迫不得已将这些学生开除了学籍。沈醉担心这样回家会遭到父亲的叱骂,一咬牙就去了上海投奔他的姐夫徐乐醒。
徐乐醒本来是共产党员,但因为忍受不了共产党员的清苦,转而投了国民党,此时的徐乐醒正在担任军统上海站的站长,是军统局长戴笠眼前的红人。徐乐醒见小舅子也一心想参加革命,于是就带着沈醉去拜访了戴笠,戴笠见沈醉谈吐不凡、反应灵敏而且做事十分机警,就让他担任了上海站与军统总部间的联络员。
起义投诚
担任联络员后不到一年,沈醉又被戴笠送入特工学校学习爆破、刺杀等等专业技巧,学习一年期满之后,沈醉再也不是那个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的毛头小子了,转而变成了工于心计、喜怒不形于色的专业特工人员,要知道沈醉此时才不过20出头。

此后沈醉的仕途可以用平步青云来形容,22岁就担任了上海站特别行动处的处长,在此期间沈醉参与谋划了刺杀日本海军次长的活动,这次活动的圆满完成,令戴笠对沈醉刮目相看,沈醉也彻底成为了戴笠的心腹。
1946年戴笠因为飞机失事去世,毛人凤成为了新一任的军统局局长,此时的沈醉已经成为了军统总局情报处的处长,军衔升为了少将,是军统局中的高官,不过毛人凤对沈醉的印象却并不好,处处排挤他。1949年眼看解放军即将渡过长江进军江南,毛人凤却突然任命沈醉为云南站的站长,并要求沈醉立即上任。对此沈醉内心中充满愤恨。
沈醉到云南上任后,突然一天昔日的好友徐恩曾上门拜访,谈话期间说到全国局势,沈醉对于百姓的苦痛也满怀同情,对于国民党的腐败也是痛心疾首,徐恩增趁机说明来意,此次前来就是代表共产党前来劝降,沈醉这才明白过来,经过好友的仔细劝说,沈醉心中也很清楚国民党大势已去,共产党才是人民的选择,几番思量之后,沈醉终于决定起义投诚。

特赦出狱
1960年,经过中央的慎重考虑决定对一些态度良好,对国家、百姓伤害不大的国民党军官,其中就包含唯一的军统局高官沈醉。被特赦之后的沈醉先是被安排到农场劳动改造一年,然后组织上又安排他去国家档案馆中的文史工作组中工作,由于沈醉有着深厚的文史功底,这份工作非常适合他。

再次以自由之身回到大城市的沈醉第一件事就是打听自己妻儿的下落,不过时过境迁且刚刚经过大战,想要寻人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最后还是通过同样被特赦了的杜聿明托熟人才打听到,原来沈醉投诚之后他的家人因为情况不明,所以举家搬去了香港。
沈醉恢复自由后,也托朋友和妻子联系过,希望他们回国一家人团聚,可台湾当局得知这个消息后,几次派出特务阻挠,最终沈醉的妻子为了儿女的安全,还是决定暂时留在香港。不过好在经过数年的努力,1980年沈醉的女儿沈美娟终于得到了香港政府的特别探视权,沈醉一家最终在北京实现了团聚。

总结
龙潭三杰之一、开国大将李克农将军,曾这样评价过沈醉:''于民有亏,于国有功''。
说的就是沈醉投身国民党做了很多不利于人民的事,但是在抗日战争期间,沈醉面对国家大义不惧生死,数次给予敌人重创,在云南时又能主动投诚,这份功劳也不能被忘记。
晚年的沈醉一心扑在了祖国统一的事业上,他曾数次通过广播向台湾当局喊话,希望他们以民族利益为先,不要做无谓的反抗。直到临终之时,依然不忘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为祖国的统一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