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大侠,豪杰,这是人们对于那些在江湖遇到的人的最高赞赏。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对不少中华儿女造成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因此在大家的心目当中,真正的大侠一定是具备家国情怀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可以放荡不羁,可以大隐隐于市,也可以游离在尘世之外。但是他们都必须具备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拥有不屈不挠的家国情怀。

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当个人原则必须在国家大面前妥协时,他们能够做出最合适也是最正确的决定。在中国封建统治中,侠文化也是由来已久。

纵观整个历程,侠文化与封建统治社会简直就是爱恨纠缠。

一向爱重大侠的普通民众,真的能够理解古代侠文化的内涵吗?

侠文化又是怎样与封建统治爱恨纠缠的?

  • 侠之文化,起源已久

中国人心目当中的大侠到底是怎样的?

对于这个问题,相信大家心中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我们现代人对于大侠的认知大多都来源于武侠小说,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比如《天龙八部》当中的乔峰,比如处处留香的楚留香,再比如无所不能的陆小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人都是武侠小说或者武侠影视剧当中的经典角色,他们的形象其实承载了一部分人们对于大侠的期待。

大侠就是要有为国为民的情怀,要有高超的武艺,要有豁达的胸襟和广阔的气魄,能屈能伸,在复杂的江湖当中游刃有余。

我们现代人对于江湖的概念已经非常陌生。与侠文化之间的距离也更加遥远。有人甚至说,在当代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大侠已经不复存在了。

要想真正去了解中华文化的概念,我们首先应该去追溯一下侠文化的发源。从其产生之时来研究,或许我们能看到侠文化的与众不同的魅力。

孟康对侠文化多有研究,他曾经就对“任侠”一词做出了自己的解释。

在他看来:“信交道曰任”。侠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当中的任何一个人,都必须要在潜移默化的规则影响之下,不断调整自己的处事方式。

而对于这个群体当中的每一个人来说,诚信是最重要的特质。人无信不立,用真诚之心行走江湖,以人格来为诚信做保障,这才是他们对自我的普遍要求。当然,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诚信二字,在当今社会当中依旧被不少人奉为圭臬。这个词汇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也具有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古人会以诚信来要求自己,现代人同样会用这个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人格和人品。

由此可见,诚信是人们心中的一把道德标尺。而那些备受追捧的侠者,他们必须把诚信当成头顶上悬着的利剑。在做任何事情之时,身处任何一个情况当中,他们都必须遵守这个基本原则。

古人对于诚信二字看重到什么地步呢?

司马迁在他的作品当中给出了解释。他说,人们应当遵守言必信,行必果,诺必成的美德,不管对人对事,都应当本着一颗真诚的心出发。只要做出了承诺,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一定要完成诺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人际交往当中的一个基本共识,也是从封建礼教制度当中剥离而出的一个时代对于民众的要求。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等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经常会周游列国,面向各个国家不同的群体宣扬自己的学术思想。

他们二人算得上是儒家学说的奠基人物,他们在自己的思想体系当中都不约而同地强调了一点,那就是诚信。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这是孔子在教学过程当中面向自己的弟子发出的拷问。从这一套学术体系上来说,不少人都认为其中包含了古代游侠文化的基本内容。

所谓游侠,就是游走在江湖之中,居无定所的大侠。他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会遇到种种复杂到难以应对的事件,会与肝胆相照的兄弟绝交,也常常遭受伪君子和真小人背后插刀。

他们的江湖经验十分丰富,所以他们对于人情世故看得非常透彻。可知世故而不世故,饱含真挚的情感,以一颗赤子之心去对待这个世界,谁又能说这不是侠之大者所为呢?

还记得在看楚留香的时候,不少人都对大侠做了一个相对刻板的定义,那就是劫富济贫。

大侠的心中都满怀正义感,他们视金钱如粪土,但又常怀悲悯之心,眼中能够装得下平民百姓的痛苦。他们看到了社会不公,看到了世道黑暗,看到穷人越穷,富人越富。

社会资源分配的极度不公平,导致上层贵族阶级几乎垄断了一部分资源。而真正落到平民百姓头上的,只是为数不多的、鸡肋一般的资源。

匡扶正义的情怀,让他们劫富济贫的行动有了一个合理的出发点。在他们的眼中,富人积聚的钱财似乎都是不义之财。所以他们可以违背社会道德标准,违背法律原则,凭借自己过人的武艺来偷盗财物。

虽然侵犯了别人的私人财产,但是他们不会遭受良心上的谴责和道德上的拷问。因为这些钱并不会被大侠们据为己有,而是被他们用来救济贫穷百姓。钱财真正流向了需要他们的地方,这就是大侠心中匡扶正义的最合适的办法。

也许从感性的角度上来看,这个做法无可厚非。可是从理性的角度上来看,大侠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秩序。

在一个稳定运转的社会当中,种种社会资源的流向都自有其规律。如果因为外力加以破坏而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整体的统治秩序必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

所以,在我们现代人看来光明磊落的游侠们,其实并不怎么受封建统治者们的欢迎。事实上,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传统的侠文化与封建统治一直都是爱恨纠缠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游离世俗,冲击秩序

侠文化真正兴起的时候,大约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侠文化的兴起,其实也是符合时代背景及上层贵族阶级需求的。

当时,周天子逐渐式微,各个诸侯国也逐渐强大。众位诸侯和王侯,都在越发混乱的社会局势当中,开始豢养门客。

这些门客大多都是自由人,他们没有奴隶的身份,不依附于任何人而存在。他们也没有相对稳定的阶级地位,所以仅仅凭借自己的努力是暂时没有办法发挥价值的。而当他们被作为门客豢养时,为自己的主人效力,就成为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

这群人,其实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游侠最初的样子。他们似乎居无定所,似乎漂泊无依,似乎绝对自由。但他们的心中自有一杆是非道德的秤,他们也完全凭借自己的本心去做出一系列看似正确的举措。

比如最典型的荆轲,他就是春秋战国时代游侠的化身。《荆轲刺秦王》,在这篇文章当中,荆轲完全能够当得起侠之大者一类的评价。但他的行为是绝对正确的吗?这个不一定。

从他的立场上来看,他与秦王所属的阵营完全敌对。因此刺杀秦王这样的举动,也完全是出于一个侠的追求,其行为更称得上壮烈。可是从秦王的角度上来说,荆轲只是一个刺客,而且是一个失败的刺客,仅此而已。

由此可见,这一时代的游侠们算得上各为其主。他们所做的一系列行为,有的甚至已经公然违背了社会道德标准和法律准绳。但是,他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会受到主人的包庇。

因此,游侠文化当中的某一部分内容,在这一时代是被不少人所抵制的。因为大侠们的所作所为,已经从实际意义上对社会秩序造成了破坏。

到了封建大一统王朝建立之后,这样的情况则更为严重。秦汉时期,侠文化在统治阶级的刻意打压之下迎来了停滞阶段。那些肆意游走在江湖当中的大侠们,无视法纪,无视社会秩序,所以并不被统治阶层所接受。

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谷以后,唐朝时期,侠文化又迎来了复苏。

唐朝是一个相对开放和包容的时代,社会文化发展也十分繁荣。种种不同类型和不同特色的文化体系相继浮出水面,不同的文化要素也为侠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这一时期,许多文学作品当中都饱含着对侠文化的大肆描写和渲染。在这些作品里,大侠们都成为了心怀大义的正面角色。

他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或许犯下过错误,可是他们的所作所为最终会迎来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而对他们的价值升华,也成为了这类作品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对大侠的价值升华,其实也就是文学创作者们对侠文化的价值升华。

  • 时代不同,逐渐陨落

不管是唐宋时期的文学作品,还是明清时期的章回体小说,对侠文化都有着十分全面的描写。

不过,两者还是有区别的。明清时期的小说回归到了现实社会当中,那些作家们幻想出来的大侠形象也逐渐落到了地面,变得更加接地气。他们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仅脱胎于现实社会,也在现实社会当中不断摸索和成长。

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性格更加复杂和立体,家国情怀有之,大仁大义有之,诚信豁达有之,嫉恶如仇亦有之。他们身上承载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对于邪不胜正的美好信念的期待。

而到了近代,侠文化具象为了一个个武侠小说当中的人物。金庸,古龙,这两位武侠小说创作领域的大家,为我们展示了两种不一样的江湖,以及江湖之中的两种不一样的大侠。

他们笔下的人物形象,与古代封建统治之下的侠文化又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侠文化被时代注入了新的内涵,但内核还是始终如一。

所以我们能看到,郭靖死守襄阳,杨过仗义相助。这种具象化的人物,他们所承载的正是古代侠文化当中的家国情怀。

可到了现代,能够承载侠文化的具体的文学作品却越来越少。因此也有不少人说,侠文化终究还是迎来了陨落。

天下正义,这是侠文化的核心表达。情情爱爱,并不能够成为阐释侠文化时的主要表达内容。从这个层面上来看,现代人对于侠的理解,确实有些偏颇之处存在。

  • 结语

从春秋战国之时起,游侠就逐渐成为了一类非常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仿佛游走于世俗规则之外,但又能够始终坚持内心正道,匡扶正义。

他们爱国爱家,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他们的精神内核,正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某种诉求。而到今日,侠文化正在逐渐陨落。但是,它一定不会从中华大地上完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