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爆火”,揭开了科技巨头在AI大模型赛道竞争的序幕。有业界知名人士断言:我们正处于AI的“iPhone时刻”。

事实上,从AlphaGo战胜多位世界围棋顶尖高手,到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群雄并起,AI浪潮早已汇入人类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对于人类文明而言,AI会是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还是潘多拉的魔盒?在AI学习、感知、模拟人类日趋深入的当下,人类如何更好理解、反思、应对AI的迅猛发展,已迫在眉睫。

从文明视角观之,“AI革命”或可从三方面为文明交流互鉴提供有利条件。

一是跨越语言差异,减少译介谬误导致的误解。

语言是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字更是文明诞生的重要标志。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造成不同文明的语言文字虽有相似但更相异。翻译无小事,从汉字“龙”被误译为带有邪恶寓意的英文“Dragon”,到19世纪中叶日本萨摩藩与英国爆发“萨英战争”,历史上因译介谬误导致的误解乃至冲突屡见不鲜。

如今,AI翻译的速度、精度不断提升,AI翻译工具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教育、文旅等产业,极大降低了跨语言、文字沟通的门槛。未来,经过人工调校的AI翻译工具还会继续优化,为人们减少译介谬误和沟通成本提供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1)上,科大讯飞展台展示的翻译终端,可同时翻译8国语言。(中新社资料图片)

二是跨越认知差异,减少信息茧房导致的偏见。

人类文明的发展,始终伴随着信息的生产、储存和传播。四万多年前,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的洞穴中出现了目前已知人类最古老的叙事性壁画;两千多年前,西汉蔡伦发明造纸术,书籍逐渐成为人类记录、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半个多世纪前,晶体管和集成芯片问世,数据载体信息量得以指数级跃升。

▲三星展示5纳米EUV(极紫外光)工艺制作的晶圆。(中新网资料图片)

Z世代每天获取的信息量,已远超古人穷其一生所得,但信息茧房随之而来。AIGC的普及,为人们突破信息茧房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具备认知智能的AIGC应用,可通过分析海量数据而生成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超越使用者的信息获取习惯和偏好,呈现出信息茧房外的内容。

三是跨越文化差异,减少习俗各异导致的分歧。

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历史境遇各异,集中体现在文化习俗上。从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时的“跪拜事件”,到电影《刮痧》里中医传统疗法被美国律师视为暴力倾向,古往今来,文化的差异最难弥合却又容易导致严重分歧。

AIGC的发展使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传统下的礼仪习俗变得容易许多。过去,无论资深外交官还是跨国旅行者,出国前往往都需要做大量功课;现在,人们只需通过咨询AIGC工具,就可在短时间内了解相关信息,大大节省时间精力,同时也为减轻“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提供了更多缓冲空间。

同历史上其他划时代科技产品一样,AI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中涉及的意识形态、道德伦理等问题,仍需理性看待、审慎应对。当人们因为“AI革命”而倍感焦虑时,或许到了该自我反思的时候。AI的大门已经打开,前路通向何方,最终还要看人类自身能否求同存异、同舟共济。(完)

作者/安英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