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cultural identity)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一种个体被群体的文化影响的感觉。即身份角色定位,文化群体,社会阶层,个人发展,时间空间等等特定维度中个人所无意识携带的文化意识,在文化差异性多元性下文化身份的交流碰撞,并对文化身份产生文化意识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 陈可辛电影作品中的文化认同和叙述策略

(一)多元文化下出走者形象的塑造与戏剧性的情节构建

陈可辛在电影中常塑造一种出走者的形象来串联起各个文化之间的关系。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陈可辛表示:“作为一个中国人,拍中国人自己的电影是很自豪的事情。我相信中国人自己也能拍出好电影。”在谈到“双城故事”时,他说:“首先,故事里的香港和美国是一对兄弟和一对恋人的关系;其次,就是香港和美国两个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差异。”

在电影《双城故事》中,志伟(曾志伟饰)和阿伦(谭咏麟饰)是年少非常要好的玩伴,两人常常拿着海盗船一起玩耍,最大的梦想就是出海寻宝探险。可因父亲欠下赌债破产,不得已父亲带着志伟远走他乡,去到了美国旧金山,志伟也被迫与阿伦分离。多年之后,志伟重回香港,找到了在酒吧打工的阿伦,两人多年重逢,志伟借住在阿伦家,带着年少的热情合伙开办了养鸡场,又认识了olive(张曼玉饰),三人陷入了情窦初开又为爱情两难抉择的三角恋困境。随后,志伟经历了养鸡场倒闭,感情失意又远走出海,追寻自己年少的梦想,阿伦也因自己独有的嗓音事业蒸蒸日上,远走美国演唱。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故事。

它有一点像我们中国人自己拍的电影《甜蜜蜜》。这部电影里有我们自己的文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自己对爱情、友情、亲情等一些非常美好、纯粹且珍贵的东西的理解。这是一个很不一样的故事。”陈可辛说。在谈及为什么会选择《双城故事》作为影片时,他说:“我觉得这个故事不只是讲香港和美国两个地方之间很特别的关系,它讲了两个地方之间有很多很多相似和不同的地方。我们中国人会很自然地想到这两个地方是不同文化的代表地,有很多很深、很有特色、很有意义的东西。

立足于香港,这也是我觉得中国人能拍出这么好电影非常重要的原因。我想这可能也是香港电影能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那么大影响力和重要地位的原因之一吧!”。在志伟角色的塑造上,我认为陈可辛融入了自己早年在外漂泊的经历,剧中志伟跟随欠债的父亲出走于旧金山,现实中陈可辛跟随爸爸搬去泰国,都是自身经历的缩影。而在女主olive身上,也有出走漂泊者的形象,他们回国后,居住在远离城市的海边,无法融入都市生活。

而早在陈可辛执导的电影《甜蜜蜜》中,也将出走者的身份引用其中。黎小军(黎明饰)与李翘(张曼玉饰)是在改革开放初期,千里迢迢从中国内地来香港谋生,他们也正是千千万万选择“港漂”和“美漂”的缩影。内地青年黎小军为了挣钱来到香港打拼,希望赚到大钱风风光光地娶未婚妻小婷过门,来香港定居。他在香港邂逅了同样从广州来的李翘,两人机缘巧合下,质朴地共同经历患难岁月,共同品尝贫穷以及在香港这样大城市的艰苦与寂寞,生动地刻画了一对孤独异乡人的无助心酸。

在辛苦难熬的日子里互相帮助,萌生了爱情。他们之所以在嘈杂陌生的香港社会底层里可以看见彼此,相爱,奋斗,因为他们都是乐观的青年人,虽为异乡人,但都是对未来充满憧憬并一刻不停地为之努力,对于任何窘迫的现状都一如既往保持孩童般的善良质朴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在互相扶持与奋斗的历程中,并没有失去自我,而是各自仍顺着自己原本的目标前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后半段,戏剧性的情节构建,小婷来到香港,她的到来彻底打破了二人的美梦,意识到责任和无缘的两人黯然分手。黎小军结婚,李翘跟了黑社会豹哥最后去了美国。豹哥意外死在美国纽约街头,被一群不起眼的小混混抢劫而意外致死,也让观众看到了美国混乱而暴力的街头文化,一代叱咤香港的“大哥”豹哥却戏剧性地惨死街头。李翘也继续漂泊于异国他乡,继续以出走者的形象几经辗转,又因为黎小军和李翘共同喜欢的邓丽君那首《甜蜜蜜》,两人再次相遇。在影片中,陈可辛也将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往事记录其中,例如1987年中国香港股票大跌,1995年邓丽君逝世,唤起观众对那个时代的共同记忆,引起大众的情感共鸣。

在电影《新难兄难弟》中,出走者的形象则是以“穿越者”的视角叙述,这种新奇与新颖的情节构架和人物塑造,加之倒叙,插叙等方式,以父子不同的为人处世方式和价值观的冲突引入,儿子楚原(梁朝伟饰)穿越到父亲(梁家辉饰)年轻时生活的春风街,二人成为了好朋友,也被父亲的故事和真挚热情人格所打动,最终理解了父亲的难处,父子矛盾得到化解。

以这样一直独特方式,导演也向观众展示了当时香港底层群众热情真诚的品格魅力,虽然在穷苦朴素的香港底层但不乏努力奋斗的生活热情,春风街的居民都如春风般温暖,吃饭时相互串门,家家交换菜肴等温馨小事,都处处透露着属于那个年代香港人的温情与质朴,这是属于香港人感情里特殊的记忆文化。在影片结尾,陈可辛写到“献给所以留予我们宝贵回忆与智慧的前辈”。这正是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给予一种对先辈和老香港人和那个时代环境下人情品格的认同与怀旧。

陈可辛在叙述中采用严肃性和幽默性并存的两全叙述手法,不仅很少见极具激烈与惊心动魄的画面冲突,还在严肃庄重的主题下掺入幽默与夸张的表现手法,给人一种“含泪的微笑”的微妙体验。例如在影片《新难兄难弟》中,陈可辛适当加入幽默的台词与夸张的表演,或者用“不合时宜”的小特效给电影画面增添趣味性,而在影片最后,楚帆从过去穿越回来的彩蛋,找到儿子说自己没地方住的桥段,让人觉得又好笑又好玩。

正是这种无厘头的幽默给庄严的时代人情主题给电影叙述增添了温情与幽默。还有在他执导的恐怖片《回家》中,主人公为了妻子复活用传统古法擦拭浸泡在药水中的女尸三年,希望可以唤醒妻子,但陈可辛却又用极具反转性的叙述,将恐怖阴森地融入了爱情的感动和坚持,赋予了它人性的光辉和爱情的伟大,剧中于辉(黎明饰)将爱情的不计付出,漫长等待饰演得淋漓尽致。陈可辛的温情叙述也同样体现在他的角色塑造上,在他的电影叙述中,很少见到性格火爆,极端的人物形象,即使是叱咤香港的“黑社会大哥”豹哥也存在着含情脉脉的一面,他对待李翘温柔而又极其稳重,给人一种强烈的角色反差感,这种在暗处惊心动魄而又细水长流的感情,极具戏剧张力与感染力。

(二)文化认同下电影题材的选取与艺术表达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陈可辛敏锐地捕捉时代话题——创业,杂糅着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平凡人理想遇到现实,性格改变命运,商业竞争,兄弟反目,咸鱼翻身等等大众所喜闻乐见的话题,一经上映好评如潮,获得了5,73亿的票房,一举摘得内地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与此同时,陈可辛也在电影中表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碰撞。影片中,他们在美国被无辜起诉,因为他们培养教育出来的中国考生总能在雅思托福里取得那么高的分数,说他们机构违规盗取考试题目并泄露给中国考生。

然后,三人组打赢了这场官司,这个赢,既赢在法律上,也赢在能力上——成东青给美国人表演了一下他的背诵能力,并且告诉他们,这是中国考生从小就要掌握的东西,因为他们面临着世界上最残酷的竞争和考试。这正是我们中国教育从小倡导我们刻苦学习,认为学习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荣耀,中国的学生更加重视学习,而努力学习,拥有良好的学习品格和学习习惯。真正征服美国人的,不单单是这场官司,更是优胜劣汰的规则意识,是持之以恒的坚持努力,是优良的文化教育。“家国情怀是主体对共同体的一种认同,并促使其发展的思想和理念”。这正是香港导演对中国内地文化教育的一种认可,对底层基层人民努力创业奋斗改变自己人生实现梦想的赞扬,也赢得了内地观众的青睐与喜爱。

电影《武侠》《投名状》的拍摄均是当时最火的江湖,武打系列,《投名状》改编自清末四大奇案之一的“刺马案,《武侠》极其新颖地采用新的表现手法来诠释武打,把幻想元素现实化,具象化,给观众一种新奇的感官体验。例如,用科学来解释轻功,奇经八脉等武学中常见的各种现象。这也是陈可辛对于大陆武侠文化的致敬与演绎,更加贴切内地大众的文化审美。而在角色演绎中,片中的甄子丹,更是演绎了铁汉柔情,面对妻儿的他,更多的是作为丈夫责任与担当。

金城武蹩脚不熟练的四川方言,和那邋遢凌乱的造型形象,执拗不拘的性格表现,这些反而更给观众一种带入感。这些不同于传统武侠,展现出大侠们身上普通人的平凡特质,也是此片吸引人的一个原因。汤唯中规中矩的表演为这部电影添上一缕暖色,窦唯的音乐为这部男人的电影加上一声灵动。王羽和惠英红两个老戏骨的表现更让人找到了近年很少在香港电影中感受的那种经典港片的滋味。全片也是一个充满致敬味道的动作片,甄子丹最后的独臂持刀有几分向张彻纯然阳刚暴力的《独臂刀》致敬的意思,宛如精神分裂的捕快金城武也有几分搏击俱乐部的味道。都是陈可辛导演对多种文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完美诠释。

(三)以音乐叙述聚合文化认同

陈可辛的电影中,音乐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他电影视听语言的神来一笔。通过对音乐等声音元素的巧妙运用,他成功地将电影与观众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情感连接,文化共鸣。陈可辛电影所运用的背景音乐在电影表现中的重要性。在许多场景中,背景音乐不仅预示着情节的发展,而且通过音乐的音调和速度,感染观众的情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也是陈可辛为什么一掷千金大量购买齐秦,罗大佑等人的音乐版权,正是因为音乐在电影叙述中能直击人的内心,叩击灵魂深处。

在电影《甜蜜蜜》中,更是以邓丽君的《甜蜜蜜》贯穿始终,片名也是因此命名。白岩松曾说道:“如果有一个声音能让全世界华人安静下来,那就是邓丽君的歌声。”可见,邓丽君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中国文化艺术的象征,更是那个时代的辉煌。在海外漂泊的游子心中来说,那就是他们心中对故乡的寄托,更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神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影片中,李翘和黎小军因为共同喜欢邓丽君而结缘,两人摆摊卖邓丽君的唱片与磁带,偶遇邓丽君索要签名,影片最后也因听到邓丽君的歌声最终相遇重逢。可见,《甜蜜蜜》也正是二人的爱情主题曲。而在电影前半部分,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似乎还没有那么明朗时,男女主在自行车上经典桥段却被《甜蜜蜜》的前奏增添了许多妙不可言的温情,随着李翘的脚在自行车后座上微微晃动,好似他们两人的内心对爱情的朦胧也在邓丽君的歌声里微微晃动,路边的嘈杂与世界的纷扰都被这个声音隔绝开来,黎小军也越蹬越快,脸上写满了对此刻幸福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正是因为此刻邓丽君的歌声,才将这段朦胧美发挥到极致,这也成了中国文艺片史上十分经典的桥段之一!

电影《如果爱》更是陈可辛对于歌舞片的初尝试,他采用“戏中戏”的叙事框架,音乐更是承担了重要的叙述与表现功能。片中多次应用《人生蒙太奇》《忘了我是谁》《外面的世界》《你是爱我的》《十字街头》等等歌曲表达男女主爱而不得,物是人非的愁难困苦,歌词也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每个阶段主人公的心境与感情经历,例如《命运曲》中,聂文决定放开这段感情的束缚,选择放手,便修改了剧本,在空中表演的时候,聂文放开了小雨的手,他说“放手吧,让我成为你的回忆。”也正对应了歌词中所唱的“-我不是你的自由,白云晴天向我招手,我愿为你接受这命运。我终于找到了爱情故事,一生中也无法彻底忘记。我终于拥有了美丽回忆,飘过来淌过去永不忘记。”聂文所饰演的班长重重地摔在雪地上,倒在血泊中,那更像是他的心灵,血与雪凄美地融为一体。成全了小雨,也成全了孙纳。是珍惜曾经拥有,还是只顾眼前成功,聂文和孙纳一起做出了选择。

在电影《双城故事》中,陈可辛更是借被称为“谭校长”的谭咏麟的时代歌声,凝聚起那个时代的情感共鸣与强烈认同。作为驻唱酒吧的歌手阿伦,从小歌声动人但缺乏自信,志伟却在他身边一直鼓励,剧中也是围绕他唱歌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展开的,剧中olive对阿伦一曲定情的《月亮河》,这正是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中的插曲,歌曲深情悠长,娓娓道来,正如月亮下好似有一对恋人缠绵邂逅,互表心意,这也正切合了olive与阿伦前期在海边小屋一起画画,一起邂逅的恋爱场景。

影片中,《一生中最爱》更是以歌抒情,在阿伦被受邀去经纪公司试音时,他优美动人地唱响词曲,也是他唱歌事业的开端,也奠定了他与olive爱情的甜蜜与幸福。在影片的后半段,这首歌再次唱响,此时的他将自己对olive的爱意表达到极致,也明白了自己对于志伟友情的眷恋与年少岁月的追忆,三人在此时紧紧依偎,正如歌曲中所唱的那样“如真如假如可分身饰演自己,会将心中的温柔献给你唯有的知己”,此时他们明白在前途和名利面前,友情和爱情的温暖是多么难能可贵。

二、陈可辛电影的文化价值和对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

(一)陈可辛电影中值得体味的丰厚文化价值

陈可辛电影在艺术层面上获得了丰厚的成果,是其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他的表现手法充满了深意和内涵,通过独特的叙事方式,通过讲述大时代小人物的主题母体,应用多变灵活的电影语言,让他的作品留给了观众无尽的想象空间和美的启示。

例如,《如果爱》中通过诗意化戏剧化的叙述方式表现出空间中光与暗的不断变换,呈现出两人相互依存、相互控制,生生不息的爱情和对理想的渴望;《武侠》则以创新的艺术手法和鲜明的主题特征新颖而又别出心裁地表现出了江湖和对邪正之间的较量;《投名状》则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表现出人性在逆境中的抉择和挣扎。这些电影作品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是文化上的传承和创新。陈可辛电影的艺术成果的获得,不仅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带来了启示,也对其他文化艺术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陈可辛电影的成功不仅在于艺术上的高水平表现,同时也在商业上取得了极大的突破。这一成功经验给中国电影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启示——中国文化特色的重要性

在陈可辛电影中,中国文化特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通过电影作品中的各种元素,陈可辛成功地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美学、哲学、伦理等多个层面,在海内外受到了观众的追捧。同时,他的电影作品也为中国电影的国际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具体来说,中国文化在陈可辛电影中的体现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形式上的呈现。

电影的视觉语言和叙事手法上,陈可辛充分展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例如,《武侠》中采用的剪纸和水墨画风格,以及对武侠传统文化的演绎,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其次是内容上的表现。在人物形象、情节设定等方面,陈可辛通过深挖中华文化的内涵,把中国文化特色与电影作品的主题相融合。例如,《投名状》中通过真实的历史背景,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义气等价值观,让观众更深刻地理解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又利用音乐元素等等,将时代的记忆凝结成具象的东西,表达一代人的文化凝聚与文化寄托,赋予其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二)给予现当代中国电影发展的启示与导向

在当前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把中国文化特色融入电影作品,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文化,也能够提高电影作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但需要注意的是,电影还需要具备良好的质量和内容,而不是仅仅有中国文化特色,这也是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课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艺术与商业之间并非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

陈可辛电影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运用创新的表现手法,创作出具有艺木性和文化内涵的电影作品,寻找群体与群体间文化的“最大公约数”。这些因素在商业上也得到了巨大的认可和成功。因此,我们在面对许许多多外来文化和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下,开拓更广阔的电影市场,不仅要当好“守门人”,更应当好“把关人”,面对文化差异和市场转型,电影创作需要在注重艺术质量的同时,也推崇商业市场的需求,满足受众不同的审美取向。只有在这两方之间达到平衡,才能够实现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陈可辛电影的成功也启示我们,可以通过将中国文化的魅力与当代电影制作相融合,赢得国际市场的认可。

陈可辛电影作品之所以能够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是因为在表现方式和表现形式上更具有全球化视野。因此,我们需要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以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和创作电影作品,才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的需求。最后,陈可辛电影的成功也反映出,中国电影这个产业需要通过不断地创新和多元化呈现来实现可持续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但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竞争,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技术、艺术、企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电影行业的整体实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综上所述,陈可辛电影作为香港转型导演,中国电影产业的代表人物之一,不仅在艺术上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也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因此,通过陈可辛电影的成功案例,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推广中国文化的同时,还需要注重电影作品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打造更具世界影响力的优秀电影作品。相信只要我们坚持艺术与商业的兼顾,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粹,并不断进行创新和多元化呈现,追求多元文化下的认同,中国电影产业就一定能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参考文献

[1] 王锐芝. 陈可辛“北上”电影创作研究[D].西北大学,2016.

[2] 李宁.从本土意识到家国想象——论陈可辛电影的文化身份流变[J].创作与评论,2016(08)

[3] 沈冬娜.陈可辛电影作品的人物情感张力[J].电影文学,2016(04)

[4] 彭程.离散与还乡:陈可辛电影中的“漂泊者”形象研究[J].电影评介,2022(18)

[5] 冯凝.抢先影评找到最大文化公约数[J].东方电影,2013(05)晁晓峰解析《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叙事[J].中国电视,2016(10):89-93.

[6] 陆杰.由“家”到“国”:论香港电影《刺马》与《投名状》的“兄弟”观[J].电影评介,2010(19)

[7] 崔璨.离散视域下陈可辛爱情电影的文化表征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9,3(0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