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邓公决定对解放军进行大整编,执行精兵战略,裁撤一部分部队和军区,比如福州军区,它原本是东南沿海的桥头堡,是防备国民党残军反扑的第一道防线。但后来,由于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一些变化,福州军区的战略地位大不如从前,没有再继续存在的必要,因而被取消编制,其部队并入邻近军区,其司令员江拥辉则直接退役疗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江拥辉生在江西一个贫农家庭,自幼生活困苦,连吃一顿饱饭都是奢望,更别提读书学知识了。直到1930年,当地农协牵头开办了免费识字班,他闻讯后立即报名去上课,期间不仅学到了基础文化知识,还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理论。次年,深受革命思想感召的他加入共青团,成为一名光荣的无产阶级斗士。

16岁那年,他又被编入红军中,历任通信员、团特派干事,主管政保工作。1934年下旬,他跟随大部队离开赣地,万里转进到陕北扎根,开辟了一块全新的革命根据地。抗战爆发后,他在八路军中担任基层军官,曾参加过多次战斗,立下了不少功劳。抗战结束后,他已经是团长的他奉命率部横渡渤海湾,前往东北支援友军与国民党军作战。至1947年,他因功升任主力师师长,深受林帅器重。

1950年,江跟随老首长梁兴初征战朝鲜,第一次战役时,他与梁将军都比较谨慎,没有使出全力与联合国军作战,结果贻误了战机,受到彭老总的猛烈批评。事后,他憋着一口气,发誓要一雪前耻,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为自己以及部队正名。不久之后,第二次战役爆发,彭老总命令江拥辉指挥部队占据一处战略要点,切断敌人的退路,来个“瓮中捉鳖”。

江接到命令之后,连夜动员部队向敌后穿插行军,一路上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最终成功完成了任务,一举盘活了整个战局,让志愿军牢牢掌控住了战略上的主动权,击败了强大的联合国军,取得了一场大胜。1952年,江升任军长,1953年朝韩停战后,他奉命回国,2年后被授予少将军衔,此时的他还不到40岁,可谓年轻有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他被调到沈阳军区工作,主要负责沿海防务事宜。当时蒋介石贼心不死,一直在派遣小股部队袭扰大陆,在沿海地区搞破坏,制造恐慌,阻挠人民政权开展建设工作。江拥辉为了反制反动派,摸索、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军民联动的保卫体系,在沿海地区筑起一道钢铁长城,有力的保卫了我国领土主权安全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到了6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开始愈发敏感,双方多次在边境爆发冲突,战争一触即发。江拥辉随即转变工作的重心,将沿海防务交给其他同志负责,自己则专心应对苏联的军事压力,随时做好拼死一搏的准备。动荡结束后,他又配合军委对沈阳军区内部进行“清查”、“整顿”,纠正“左”的思想,平反冤假错案,恢复正常行政秩序。

1983年,他被调到福州军区担任一把手,兼任军区党委负责人。福州军区在50、60年代的战略地位仅次于沈阳军区,是人民政权防卫反动派反攻的第一线,备受党中央重视。但到了80年代,随着台湾地区军力下降,敌我攻守易势,国军已经无力再筹谋所谓的反攻,福州军区的战略地位由此急剧下降。

1985年,邓公决定裁撤福州军区,而江拥辉此时年事已高,不适宜再继续服役,所以军委决意安排他内退。他本人对此没有任何意见,坚决服从上级首长的指示,站好了最后一班岗。晚年的他迁居沈阳,他曾在这里生活工作了数十年,早已将此地当做了第二个故乡。1991年,他身体不适去医院输液,结果不慎诱发了心脏病,溘然长逝,时年74岁。

江拥辉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从参加共青团的那天起,他便将国家和民族放在第一位,凡事奉公为先,从未有过一分一毫的私心。从土地革命到抗美援朝战争,他始终冲锋在第一线,高举红旗、肩负使命勇敢与敌人作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心中的理想。福州军区裁撤时,他虽然心有不甘,但没有任何怨言,全力配合上级工作,以身作则推动军改,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