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和每个家庭的未来,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为了更好地培养祖国的人才,近年来教育部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可以用“一年一小改,三年一中改,五年一大改”来形容,然而这些改革措施推进得太快,甚至存在前后自相矛盾的地方,引来了不小的争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不,“3+3”“3+1+2”新高考改革还没有适应过来,教育部又要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表示要通过3至5年努力,帮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各地在进行中高考试卷命题时,要注重素养立意,增强试题的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减少机械刷题,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同时还会试点建设科技类高中,探索中小学生的科学类课程的开设。

部分家长、老师吐槽:“双减”减了啥?

很显然,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是教育部推进素质教育非常重要且关键的一步,但此消息一出,立刻引来家长、老师的广泛讨论。

有的家长、老师认为,教育部的想法非常好,增加孩子们的实操能力,才能避免培养“书呆子”。也有不少家长、老师认为这是“乱折腾”,改来改去的,教育部的flag是立起来了,却苦了孩子们,喊了那么多年“减负”,课业负担不仅没有减下来,反而更重了,难道非要让孩子们语、数、英、物、化、政、地、史、音、体、劳、美样样精通才是素质教育?这不是反人性吗?看现在得抑郁症的孩子有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得不说,那些提出质疑的家长、老师说得不无道理。

就拿“双减”来说,校外培训机构是被减掉了,孩子们的上课时间以及作业是减少了,但是大家要学的知识点、要掌握的题型一点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且这两年来又推进体育、美育中考,必学的科目也多了。

上课的时间就这么点,要教的东西却那么多,老师只好赶进度,能不细讲的就不细讲,不敢多布置作业,只能建议学生、家长课后多看多练。

上课的时间就这么点,要学的知识和科目却在增加,老师又做不到事无巨细,布置的作业虽然变少了,但是中高考的要求和竞争却没有降低,所以学生、家长也不敢松懈,私底下有条件的请“一对一”家教或者其他违规补课,没有条件的自己盲人摸象,总之就是不能停下来。

除了考试的文化课程,还有手工、信息作业以及交通安全、法律、心理健康、防溺水等教育课程,一个接一个打卡,让人应接不暇。

表面上孩子们的课业压力是减少了,实际上要学的东西反而更多、领域更广。以前孩子们只要专心学好几门文化课程就可以了,发展兴趣爱好全凭个人意愿,现在不管是必考的文化科目还是艺术、科学特长都要学、都有任务。

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孩子们要同时面对这么多学习内容,而且每个科目的上课时间还变少了,课业压力可能减少呢?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尽管这些年一直喊“减负”,心理抑郁的孩子越来越多,轻生走极端的孩子越来越多,都开始相约跳楼了。

这些虽然不能都算到课业压力上,但课业压力大却是非常重要的诱因。

当然,并不是说艺术、科学素养不重要,但是客观上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爱好也不一样,全面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的出发点固然是好,但全部变成了学习任务,就违背减负的初衷了,也不利于孩子们真正发展他们的兴趣特长,反而会导致他们厌学。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与其要求每个孩子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如为孩子们提供平台和空间,让他们自行发展兴趣特长,发自内心喜爱学起来才不会觉得是压力。

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迈大了容易受伤。教育是一项非常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像一艘巨轮,急转弯的风险太大,任何一项改革都需要一个过程,必须留给学校、老师足够的适应时间,也要留给学生、家长足够的适应时间才行,不然很容易出问题。

对于教育部推进中高考内容改革,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