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 | 燕梳楼

今天的文章,要从“毁灭地球的嗝”说起。

关于谁是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学界一直争执不下。

有一种观点认为,是牛。因为牛在打嗝、放屁以及撒尿时都会排放出甲烷和一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因此牛应该对地球变暖负主要责任。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2014年,德国一农场发生爆炸,警方的调查结果表明,元凶就是牛棚里的90头牛,它们的屁导致空气中甲烷和氨气浓度过高,偶然遇上静电后,引发爆炸。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从2003年开始,新西兰就数次提出要对牲畜征收“放屁税”,牛不会说话,当地农民却气炸了肺:

人们吃牛肉喝牛奶涮牛肉火锅最后还嫌牛屁多,任劳任怨的牛儿们到底冤不冤?儿童节期间的一场讲座给了答案。

最近,一档名为《未来科学说》的青少年知识栏目在抖音上线,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孙立成院士有理有据地揭秘了“牛打嗝”的真相——当然,这只是其科普的众多知识点之一。

资料显示,孙立成是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人工光合作用领域专家,现任西湖大学人工光合作用与太阳能燃料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而《未来科学说》是抖音和西湖大学联合推出一档面向青少年群体的知识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些科普短视频中,孙立成院士立足专业,趣味讲解了“自然界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是什么”“人类从什么时候开始利用太阳能的”“牛打嗝是否会引发全球变暖”等诸多科学问题,并进一步介绍了科学家们如何向自然界学习,探索人工光合作用和太阳能燃料的过程。深入浅出的讲解受到很多老师和家长的欢迎,短视频观看人次达到数百万。

除孙立成院士外,节目嘉宾还包括自然语言处理专家张岳,蛋白质组学领域专家郭天南、精准营养与计算医学领域专家郑钜圣等,他们将围绕ChatGPT和自然语言处理、甲状腺和营养学等话题,分享最新技术进展和思考。

一切都是为了教育。就像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院士在节目寄语中说的那样,人才的培养不应仅仅停留在校园内,也应同时面向社会大众。

显然,一个没有围栏的线上课堂已然问世,而它将成为无数少年投身科学、探索世界的起点。

三寸舌,三寸笔,三尺讲台,三千桃李。

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学堂式教育几乎承载了知识传承的所有重量,但随着时代进步,空间与时间的限制和藩篱早已被科技拔除。

必须承认的是,在互联网愈加普及,互联网使用者愈加低龄化的今天,短视频平台在科普工作上具备其他教育媒介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众所周知,科普之所以难以推进,一方面是具有兴趣门槛,科普带有天然说教性,对观众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是科普具有文化门槛,文化水平或理解能力达不到的观众被排斥在外。

而科普类短视频的出现,恰恰完美填平了这两块传播洼地。

借助受众广泛的短视频平台,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参与到线上课堂中,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知识分享出去,老师可以学到新知识,学生也可以成为知识传播者,全民科普、全民学习不再是天方夜谭。

这种模式的优势非常明显:

一是兼顾广度与深度。 众人拾柴火焰高,全民参与不仅能够确保知识覆盖面广,还能够向下深耕到每一个垂直细分领域。比如有人擅长讲昆虫,也有人专攻植物,有人喜欢艺术普及、有人则专注于传统文化普及。

二是呈现方式多样,趣味性强。可以结合动画、短剧、手绘、幽默搞笑的叙述方式等形式,突出干货分享和实操性。

只要科普无处不在,课堂自然就会无处不在。

事实上,以抖音为主的短视频平台,正在成为顶尖科学家传播知识、青少年群体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这得益于长期以来,抖音等内容平台一直有意识地倾力整合自己各方资源,力图面向青少年呈现出更多的优质内容。

从内容方面来说,抖音与众多专业科普机构和高校合作,打造了诸多高校系列公开课。

如2022年6月,“人文清华”讲坛联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在抖音推出的阅读经典活动《典读中国》,数位文史大家在直播间带领大家品读经典,节目累积播放量高达1000万。

2022年9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注册抖音账号@北大历史,发布系列公开课合集,目前粉丝已经超过70万。其中,邓小南教授主讲的《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系列,观看人次超1170万。

从2021年年底开始,抖音和少年儿童出版社合作,共同推出《十万个为什么》系列短视频,经典科普书籍《十万个为什么》中的问题,将通过实验、动画、实景装置等方式进行变成视频向观众们呈现出来,这无疑是中国青少年最好的科学启蒙所之一。

好的内容离不开宣传与扶持,这一点,抖音也没有忽视。

从宣传方面来说,抖音陆续发起各类知识性活动宣发,力图树立浓厚的知识氛围,加强全民求知意识。

其陆续推出了“萌知计划”、“星河知识计划”、“学浪计划”、“知识先锋计划”、“知识跨年季”等知识类扶持计划,并从运营服务、产品功能、流量激励等方面倾力扶持优质内容的产出和传播。

今年5月,抖音还在京举办青少年模式媒体开放日,宣布联合科普中国、中科院之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等多所专业科普机构,发起青少年科普创作计划,邀请各界文化组织,共建青少年优质内容池。

如此一来,短视频平台+顶尖高校+科学家+优质科普创作者+家长老师凝结一体协同发力,你猜会发生什么?

是变革,传统的教育变革。

在《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有一句话曾振奋千万人: “当你真心渴望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情绪是会“传染”的,兴趣也是,能量亦然。

目前,已有众多科普人才入驻抖音,其中不乏金涌院士这样的顶尖科学家。

金涌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流态化反应工程领域的领军人物,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学科发展与实践的开拓者。他在清华大学化工系任教50余年,曾获清华大学突出贡献奖,退休后长期致力科学普及,两度荣获“科普中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荣誉。

2022年10月,金涌院士参加了由抖音联合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出品的知识节目《院士开讲》,围绕科技创新和创新思维发表主题演讲。系列短视频在抖音累计获赞超100万,受益人群超2400万。

中国著名地球物理学家滕吉文院士也积极参与了抖音的科普盛会,在抖音知识节目《大家开讲》中,他用包含深情和分量的语言,向观众讲述了一个动荡的地球。

在回忆15年前的汶川地震时,这位已经89岁的耄耋老人,当场哽咽垂泪。 此刻,他传递的不仅是地理知识,更是一个学者的家国人文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止是科学家,在抖音,无数家长、老师也开辟了线上教育天地。

“爸爸,动物会拉粑粑,植物也会拉粑粑吗?”女儿的童真一问,当即令郝博伟拍案叫绝,一期新的抖音科普视频,便围绕“植物排泄物”的主题展开。

毕业于清华大学的郝博伟,先后做过软件研发和教育智能硬件研发,现因在短视频平台专注做青少年科普内容而受到关注,依靠女儿园子“十万个为什么”的助攻,目前其在抖音已经收获近70万粉丝。

今年62岁的退休教师唐守平,在抖音播出了一个“静电章鱼”实验:用餐巾纸分别摩擦塑料丝和PVC塑料管,使其都附着上负电荷,接着将塑料丝放在PVC管的上方,塑料丝便像章鱼一样散开飘扬。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一个简单的物理道理,却被诠释出了无比的浪漫,2000万网友在抖音观看了这则视频,有人诗意评论: 爱意乘风起,风止意难平。

同样在抖音科普中发光出力的,还有正处于学龄的孩子们。比如“好样说虫子”和“柒柒的昆虫世界”这两位“10后”科普少年,今年只有12岁和10岁,却被抖音粉丝们称作昆虫“百科全书”,粉丝数分别为70万和20万。

在最新一期视频中,柒柒带着妹妹去抓知了,并生动地现场教学:不声不响的是雌性,会发出叫声的是雄性。视频最后,柒柒还给妹妹带上了最新款蝉蜕胸针,童趣盎然。

一声号响,万军集结。力大者出大力,力小者出小力,聚个人能量为能量场,集微芒而成明光。

磁场效应正在逐渐形成,并越来越深刻地改变传统教育格局。科普,由此开始真正走入孩子们的每一个生活场景。

《未来科学说》节目内容正在陆续上线,而从众多网友的热切反馈来看,互联网+科普的全新教育变革才刚刚进入高速轨道。

或许,这就是抖音等平台做科普的终极愿景:

用知识与知识的相互补充和叠加呈现,构建出一个由无数饱胀科学的微观世界所组成的全息科学宇宙。

一花不成园,一燕不成春,从没有哪一份伟大事业,是靠个人力量可以成就的,教育也是如此。

最好的教育,不是虽千万人吾往矣。

而是,吾往矣,尔后有千万人;

吾往矣,同行有千万人。

- End -

位卑未敢忘忧国!

@关注和转发,就是最大的支持@

为防失联,请添加作者微信:

ydx202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