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佛之笑,纵使三千烦恼,也具消散于佛祖拈花一笑中。

每逢初一十五,很多人都要去寺院拜拜菩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寺庙,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大多数佛像,表情都是含笑的,端庄又温和。

的确,不同于西方雕塑的庄严肃穆,中国的佛像,大都面带浅笑,静雅又神秘,充满独特的东方诗意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汉学家喜龙仁写道:“他们在眸间唇角带着微笑,好像浸在不可测度的沉思中,无论外部的表情如何,人们都可以看出静穆与内在的和谐。”

纵观世界艺术史,没有哪门艺术像中国佛教造像,那样执着于表现微笑,而又那么精彩纷呈。

这抹微笑在佛陀菩萨、侍童飞天里,在莫高窟、龙门,麦积山、云冈石窟里,在北朝的秀骨清像、唐宋的饱满雄健里。

▲金曜石观音与佛吊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当你站在他们前,无论你是否信仰他,抬眼凝视时都会被那拈花微笑所打动。

看到这里,或许你我都共存一个疑问:为什么佛要微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像的“拈花微笑”

在《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中曾记载:“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迦叶尊者破颜微笑。”

拈花一笑,一念成佛,摩诃迦叶以一笑领悟了佛陀的真意,故而佛陀传禅宗于摩诃迦叶。

这一笑,是一种了悟、通达、心心相惜之笑。

其实,佛像之所以要微笑,有很多种说法。

比如佛典中说:“佛笑是因法喜,因参悟佛法的喜悦,是清净真诚的喜悦。”

在诸多佛经中也记载,佛祖说法,也常会面露微笑,展现了佛的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四无量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现实世界,每个人看佛之笑,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说他笑众生愚妄;有说他是幡然醒悟,证得道果,了然一笑;有说他笑众生皆苦,用微笑给世人慈悲关怀,使众生超脱绝境……

虽然世人观点不尽相同,但毫无疑问的是,大多数人,在佛的微笑中,都有所悟,有所得。

佛像微笑里的“玄机”

梁文道说:“微笑是柔情,在生命中许多如窘迫、羞辱、悲伤、苦恼,和绝望等处境里,微笑都透显出一超脱的可能。”

人们在遭遇苦难时,往往希望神明的出现,因此,当心灵濒临绝望深处,佛的微笑便出现了。

佛的笑,给予了我们慈悲关怀,也是我们自身在绝境中的超脱。

去除一切黑暗

当人们瞻礼佛像时,内心总能感受到片刻的安宁与祥和。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那些矗立人间千余年,带着古意的笑颜的佛像,彷佛照破黑暗的明珠,抚慰着众生孤寂的心灵。

诸佛脸上亲切温和、澄净透彻的微笑,透露着不可思议的力量。

那微笑中,又似有佛光从眉宇射出,光明普照众人心境,破除世间黑暗,令人欢喜,令人充满希望。

解除人间苦难

有一次,苏东坡看到观音合掌念佛,问朋友佛印:“我们有难时合掌求观音,那观音手持念珠合掌是在求谁呢?”

佛印答:“求人不如求己”。

的确,一切苦难,终须由自己的强大的内心去战胜。

观音嘴角带笑,神情轻松愉快,目光相触,让人倍觉亲切。

▲ 和田玉晴水【观音】吊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佛前参悟,读懂了这笑中深意,此刻,佛像的微笑代表了一种心境,这种心境纯净无染又无拘无束,远离苦难、不着行迹、超脱一切。

寄托美好愿望

自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佛像的微笑,融合了儒家的“仁”和“爱”。

这样的慈怀悲悯,穿透了时间的尘灰,抵达千年后的今天。

因此,在中国历代工匠的创造中,佛像都拥有庄严和谐的美感。

他们无一例外都带着澄净而温和的微笑,从容、沉静、安详的端立在佛台上,倾听信徒的发愿,接受信徒的礼拜。

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为了表达内在的气韵。微笑着的佛像看起来超脱、安宁、和谐,寄托着历朝人们心中寄托的美好愿望。

给予生命信仰

当你站在佛造像前,无论你是否信仰他,抬眼凝视都会被他的华丽庄严与悲天悯人所打动。

▲南红精雕【笑佛】吊坠 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拈花微笑,涤荡了世间种种烦恼。那微笑像是在倾诉着什么,似一种无形的风,吹拂心灵。

于山间寺庙,听晨钟暮鼓,自佛殿前穿堂而过,与诸佛相视一笑,是一种了悟。

或许,心存欢喜时,佛便是大笑;不开心时,便是苦笑,须自寻其乐;心无挂碍时,便是莞尔一笑,一切皆因机而起。

佛所笑,即是你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