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连载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读红楼梦,三个阶段

我读《红楼梦》三十年来,经历了三个阶段:

起初只读正文,不愿做任何索隐求证,觉得那些说黛玉指谁、宝钗又指谁的人都脑子不正常。读书嘛,就好好读原文,品鉴传统文学的经典之美。但读熟了以后,就发现很多问题,甚至错误,而且越读越多,从正面文字和情节没法得到解答。

然后就随大流,听专家言,放在康雍乾时代的背景下又去读,后来发现问题更多,有些完全说不通,甚至出现明显骂胡贬夷的话。

然后就采取空杯方法,把以前脑子里被灌输的东西全部倒掉,把杯子置空,从零开始。既然书中多次出现唐寅,那就从唐寅时代开始;手抄本在乾隆时代流传,程甲本在乾隆年间刻印,那就把结束时代先算到乾隆。当视野放大到唐寅至乾隆时代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再读时发现豁然开朗,很多问题迎刃而解,甚至很多细节都吻合,很自然就能看到作者的“一把辛酸泪”。我深知,这个方向没走偏。

1.1 第一阶段:只读正文

只读正面原文,不管所隐真事,脂批也仅作为参考和提醒。

享受中国古典的文字和意境之美,风花雪月,诗词歌赋,儿女情长,红尘游戏,射覆斗草,饮酒赏戏,嬉笑怒骂,贫嘴吵架。不知不觉笛声转悲,随着剧中人物联诗流泪,寒塘鹤影,香销金鼎,已见沙尘渐起,腥风吹近,眼看要生离死别,芳魂消散,却在八十回戛然而止。但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已成定局。作者却用了更严重的句子:“白骨如山忘姓氏”!好像是天灾人祸,如瘟疫战乱留下的人间地狱,残碎世界,把悲剧推向了高潮!已经不是小儿女的情缘婚变,也不止是一个家族的抄家衰亡,好像是身边的世界发生了水火大战、女娲补天这类涉及到整体国民的极大灾难。

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碎给人看。《红楼梦》是个没写完的悲剧,已经让你我嗟悼悲怨,欲罢不能。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古瓷花瓶已经被推下,却尚未落地,在将碎未碎之际,才更让人不舍,想要看到结果,又怕看到结果,干脆就维持这个美好的残像,在瞬间中永恒。

正面读发现很多问题,甚至错误,多到每回都有不少,仅列几个:

第一页《凡例》,写《红楼梦》、《风月宝鉴》、《石头记》这三个书名,“皆书中曾已点晴矣”,写为“点晴”,不是“点睛”。而且显然不是偶然写错,后面又连续写错:“此则《红楼梦》之点晴”,“此则《风月宝鉴》之点晴”,“此则《石头记》之点晴”。

第一回,“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注意“胡州”,不是“湖州”。中秋夜,甄士隐邀雨村小酌,“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注意“限斝”,正面读似乎应为“献斝”。类似这种别字每回都有,数不胜数。像“绿蜡”写为“绿腊”,把诗人“钱珝”错写为“钱翊”等。

玉在匮中求善價:论语中现成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玉椟的“椟”,为何不用?却用一个比装虎牛的“柙”更大的“匮”字?关于柜子的高大,刘姥姥在黛玉屋里还专门提醒过:“那柜子比我们一间房子还大还高。”

第二回“赦公也有二子,长名贾琏”:满书的琏二爷、琏二奶奶,作者会把贾琏是长子还是次子写错?而且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都没发现?只能是作者故意的。如果像有的版本改为“次名贾琏”,也不对,加上贾琮,就不是二子了。

第三回宝黛初会,黛玉六岁,宝玉问:“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有这样问人名的吗?我叫“李白”、“杜甫”不行啊?非要“白居易”这样两个字的名?奇葩的是,宝玉居然又问表字,然后送妹妹“颦颦”二字。更奇葩的是,姊妹们也跟着叫,甚至贾母也叫“颦儿”。宝钗十五及笄,贾母特意给她过生日,旧时女子十五,笄而字之,表示到了出嫁年龄。宝玉连这点常识都不懂吗?姊妹、贾母也都跟着起哄?

宝钗十岁进贾府做客,都过十五岁生日还不走?仅从正面文字去读,这是一个怎么都无法自圆其说的异常现象,或者说小说这么安排情节是根本不及格的。有这么当亲戚的吗?在亲戚家一住五年?这次新冠肺炎,有人被困在武汉亲戚家,一个多月双方都受不了了。如有亲戚一家子来你家,你殷勤留客,结果人家五个月不走,过了一年还不走,你们双方还能正常相处吗?这跟黛玉的情况不同,黛玉是父母双亡,不能独自过活,外祖母接来养的。而且薛家在京有多处房舍,就不去自己家住,老赖在亲戚家不走,这就不是脸皮厚、不懂事、关系好、为子女等等任何理由能解释的了,这是何居心?即便贾母、贾政一声不吭,王夫人也不能坐视啊,毕竟是自己娘家亲戚,待在婆家几年不走怎么回事?这点破事如都摆不平,王夫人有什么资格当家?更过分的是,薛蟠居然把媳妇也娶到亲戚家来了!有这么办事的吗?

宝玉初试云雨情,是宝钗刚到贾府这年,宝玉八岁,作者为什么要让一个八岁孩子干这事呢?

作者又为什么要给宝玉选个李嬷嬷那么老的奶妈呢?不是太老,就是太小,写成合适年龄有那么难吗?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刚进凤姐堂屋,“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确定“头悬”没写错?

写宝钗第一次正式露面:“满面堆笑让周姐姐坐”。下回对宝玉、黛玉这样重量级的人物来了,也只笑让坐,对一个下人,却“满面堆笑”让坐,作者什么意思?只随手那么一写,何必咬文嚼字?如果你把《红楼梦》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十遍以上,就不会有这种想法了。而且宝钗给人的印象是大方、从容、优雅、稳重,“满面”堆笑绝不是宝钗的举止特点。

第11回贾敬寿辰,大老爷、二老爷并一家子的爷们都来了。然后贾蓉进来,当着邢王二夫人,说的那段乱辈分的话:什么“给太爷送吃食”,“伺候老爷们”,“好生伺候太爷、太太们”。大老爷、二老爷是贾赦、贾政,却称贾敬为太爷,欺负谁?太爷、太太压根儿就不是一辈儿人!作者却在这回开始就让贾珍向贾蓉说了“你留神看太爷喜欢不喜欢”,摆明了是警告读者:“你留神看太爷”!要我们看太爷什么?

按嫡长子继承制,“荣禧堂”显然应为贾赦、邢夫人所居。贾政、宝玉这家早就该分出去,不能有了孙子还住在荣国府里,否则荣国府早让贾政的叔叔们住满了。这么明显的问题,从正面没法合理解答。

秦可卿的葬礼,问题太多,后面专门探讨。我只想问作者,秦可卿死葬,到底在春天还是秋天?前面说春天人死,后面做五七时却到九月以后了。为什么要把葬礼拉长到半年,还用国葬规模?宝玉都要穿孝服?宝玉和贾蓉出了五服,即使贾蓉死,宝玉也只需白布缠头,不能穿孝服,何况其妇!关系再亲近,不能乱礼仪。

黛玉葬花前一天,四月二十五,薛蟠哄宝玉出来,请宝玉赴宴,连比带划夸张地说:“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在明清时代,没有大棚种植技术,四月底有藕吗?有西瓜吗?还让薛蟠给读者比划:这么粗!这么长!这么大!作者还特意问读者一句:“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

宝玉生日:湘云醉眠芍药,芍药花飞了一身。然后香菱她们斗草,有人拿出牡丹花,还说“我有牡丹亭上的牡丹花”。在芍药盛开之时,有牡丹花吗?什么时节开什么花,都是常识,以前一个农村老太太都知道,红楼作者会不知道?看作者对芍药做了多少提醒!还让宝玉拿着并蒂菱来找香菱,从正面读,菱花跟牡丹能同时开花吗?

经常把引用的诗文写错:像“留得枯荷听雨声”,错写成“留着残荷听雨声”,“玉碗盛来琥珀光”错写成“玉盏盛来琥珀光”等等,好像意思差别不大,还不要紧。但有些错,意思完全变了,像“花气袭人知骤暖”错写成“花气袭人知昼暖”,“泉香而酒洌”错写成“泉香而酒冽”,引文意思就变了。宝玉生日,芳官唱的《赏花时》,更是对原词做了多处改动。后来我发现,所有像这些错,都是作者故意写错的,要么另有深意,要么用错误来提醒读者:上下文里有真事隐!

比如贾氏宗祠,大门的对联都写反了,“肝脑涂地,兆姓赖保育之恩;功名贯天,百代仰烝尝之盛。”对联的规则是先仄后平,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觉得红楼作者会把对联写反?还是宁荣两府会把对联挂反?摆明了是“反了”,造反了,天翻地覆了。

像宝钗、薛姨妈、贾母、王夫人的生日日期,没一个对的。薛姨妈、贾母的生日,更是给了两个日期,季节都对不上。尤其是贾母的八旬之庆,您老人家只顾过八十大寿,您让孙女儿们二十多岁都没嫁人合适吗?刘姥姥七十五,贾母说“比我大好几岁呢”。到下个月九月份,黛玉说她十五岁。然后因贾赦要鸳鸯,老太太发火,骂贾琏时说,“我进了这门子,连头带尾五十四年”,再次证明这年贾母七十出头,到八十岁至少还要七八年。那老人家八十大寿,黛玉都二十三岁了,还有迎春、探春,都二十多岁的老姑娘,明显不合适。过完八十大寿,75回又过八月十五,贾珍说咱们是孝家,贾敬死后还没过三年,贾敬是黛玉十五岁的第二年死的,老太太说尤氏“可怜你公公死了已是二年多了”。那为什么要写成“八旬之庆”?红楼作者不可能没算过。后来我知道,作者精准地算过,一年不差!

用别字、时间、年龄、情节等各种错误和异常,作为错误提醒,已经成了《红楼梦》里的一个规律。如果您读时发现有错误或异常,请在上下文里找,仔细思考,一定能发现惊喜。但可惜的是,有些版本,被负责任的编辑出于好心,把这些红楼作者故意留下的错误,给“校对正确”了。

书中很多问题、错误,在正面阅读时得不到合理解答,不由得想起了瑞大爷。作者特意在书中设计了一个大爷贾瑞,这位大爷,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是通部红楼梦中不世出的奇男子!宝玉、凤姐都要当面称他“瑞大爷”,座右铭是“杀人不过头点地”,什么香怜玉爱,根本不放在眼里!连杀人不眨眼的凤辣子都敢硬上解闷,色胆包天,饿虎一般,为逑得美女敢以命相搏,屎尿淋头,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何惧风流!作者菩萨心肠仗义相救,命渺渺真人送风月宝鉴,告诫再三只看反面,瑞大爷骂道士混账,铁血丹心照看不误,举一返三精益求精!面对无常铁锁,志不改色,视死如归,仍要先拿宝鉴,大义凛然,梦萦魂牵,其真性流露铁骨蹂情,秒杀“天下古今第一淫人”。瑞大爷以精尽人亡的悲壮场面,向聪明风雅的读者以死明示:

此书千万不可看正面,只看反面,要紧!要紧!

红楼梦如看正面,瑞大爷便是榜样!

瑞大爷艺高人胆大,反面、正面同时看,不愧精英!生为人杰,死必鬼雄!这倒提醒了我:瑞大爷同时看到的美女和骷髅,不是美女死后变成骷髅,而是看到的美女其时就是骷髅,美女只是假相,骷髅才是真身!骷髅,都是已死之人,就是历史人物。

书中美女:都是历史人物!

只要我们看到骷髅含义,瑞大爷便死亦瞑目,含笑九泉了。

宝玉说黛玉的名字出自《古今人物通考》,作者不惜杜撰“古今人物”这样一个书名,也要警告读者:黛玉的名字,在古今人物里。

所以本书纯非虚构。

完,连载【明月清风红楼梦之龙蛇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