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赫穆特,瓦格纳可谓一战成名,浴血厮杀224天终于拿下这座“钢铁堡垒”,无论毅力还是战斗力,都让外界刮目相看。但瓦格纳毕竟只是个雇佣兵组织,其在巴赫穆特的部队都是由雇佣兵和没有接受过军事训练的囚犯兵组成,战斗力远不如俄正规军。再加上其兵力远不如对面的乌军,最多的时候达到5万,但乌军却长期保持8万兵力。既是进攻方又没有兵力优势,瓦格纳凭什么能以少胜多,并在巴赫穆特杀伤超过10万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小编看来原因或有两点:第一,瓦格纳并不冒进。在巴赫穆特的战斗中,其部队每天只推进几公里,先派出大炮猛轰,随后步兵冲上阵地进行占领。当时不少俄专家认为瓦格纳这种打法太低效,这么打何时才能拿下胜利?在这些专家看来,战争就该大炮开路、导弹猛轰,可瓦格纳用实际行动证明,真正的战场并不是好莱坞电影。巴赫穆特固若金汤,乌军在这里进行了长达8年的部署,就是大炮持续猛轰也难彻底攻破。

所以瓦格纳能保持每天推进几公里,其实已经很了不起。看看俄正规军,在冲突初期时连没有什么防御的大型城市都没能拿下几座,所以瓦格纳的确打得不错。当然,这可能与其只是雇佣兵组织有关,他们打仗的第一目标不是拿下阵地,而是确保能活着,在这个前提下然后再夺取阵地,计算KPI领工资。为了活着拿到工资,瓦格纳的士兵们必定会采取最稳妥的战斗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俄军提供了足够的火力支持。虽然瓦格纳是夺取巴赫穆特的主力,但俄军的贡献也不可忽视。如果没有俄军火炮持续猛轰,瓦格纳根本无法保持一路推进。尽管普里戈津和绍伊古等俄国防部高官存在矛盾,但他们毕竟都是为普京效力,哪怕不和也得配合作战。而这也是瓦格纳为何只是雇佣兵组织,却能获得堪比正规军火力的原因。

别看普里戈津经常叫嚣缺少弹药,但只是相比俄军少,和乌军比依旧充裕。正是在这种既稳妥又能保持火力的进攻方式下,瓦格纳才能只靠雇佣兵和囚犯,就夺下巴赫穆特市区,实现以少胜多。而俄正规军的确有必要好好学学瓦格纳的战术,既然打不出“闪电战”,那就采取稳妥推进的战术,否则冲突还将持续下去,最终受损的还是俄罗斯。

(文/席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