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俄乌冲突延续至今,在正面战场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俄军愈发重视对乌军后方设施,特别是弹药库、燃料库的远程打击。

5月13日晨,俄军对乌克兰西部赫梅利尼茨基州境内的一处目标发动空袭,乌军方宣称俄军发射了21架自杀式无人机,其中17架被拦截,但仍有4架命中目标,引发剧烈爆炸,现场升起巨大的蘑菇云,经测定爆炸能量相当于3.4级地震。

尽管乌克兰官方否认那是一处军用设施,但种种迹象表明俄军成功摧毁了一座大型弹药库。

■5月13日赫梅利尼茨基州弹药库爆炸现场升起的巨大蘑菇云。

在爆炸发生后,各路消息充斥网络。

据报道,这座弹药库除了存储有乌克兰空军的大量航空弹药外,还存放着大批西方援助的武器装备,包括卫星通信系统、数据加密系统及军用平板电脑等,总价值约2.2亿欧元,更严重的是英国刚刚交付的数千枚贫铀穿甲弹也在爆炸中被悉数摧毁。

随即有消息称当地辐射水平大幅上升,关于贫铀弹被毁引发核污染的传闻持续发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13日赫梅利尼茨基州弹药库爆炸后,乌方救援人员使用机器人进行勘察,引发了现场存在核辐射的联想。

5月19日,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公开表示,贫铀弹被毁产生的放射性物质正向西欧漂移扩散,暗示西方正在自食恶果,波兰也传出辐射升高、碘片售罄的消息。那么,赫梅利尼茨基州的这座弹药库究竟是何来头?贫铀弹被毁是否会引发核污染?笔者收集各方资料,尝试进行解答。

第649弹药库

据国外军事爱好者在社交媒体刊文称,本次遇袭的弹药库全称为乌克兰空军第649弹药库,乌军内部编号为A3013,坐落于赫梅利尼茨基州首府赫梅利尼茨基市以西约5千米处的格鲁泽维齐亚村。该弹药库始建于苏联时代,曾在二战及冷战期间发挥过重要作用。

■赫梅利尼茨基州格鲁泽维齐亚村第649弹药库的航拍照片,可见规模相当大。

从归属关系上来说,第649弹药库应为乌空军第7战术航空旅的基地配属设施,该旅驻地位于斯塔罗孔斯坦科夫斯克,下辖2个轰炸机中队及1个侦察机中队,装备若干架苏-24M战斗轰炸机、苏-24MR战术侦察机及捷克制L-39M1“信天翁”教练/轻型战斗机等,主要作战基地位于赫梅利尼茨基市以北约41千米的旧康斯坦丁诺夫。

据乌媒ye.ua网站报道,一家名为Unroboronservice的国有企业在第649弹药库内负责废旧弹药的回收事宜,爆炸发生后该企业负责人为避免殉爆的范围扩大,第一时间将一批未被波及的37毫米防空弹药进行集中销毁。

■近期被怀疑泄密的乌克兰明信片上的苏-24战斗轰炸机就来自乌空军第7战术航空旅。

在二战及冷战时期,第649弹药库曾为苏联空军近卫第85歼击航空兵团和苏联战略火箭军第19导弹师储存弹药和燃料。

近卫第85歼击航空兵团组建于1943年,苏军内部编号为06904,驻地位于乌克兰赫梅利尼茨基州境内的旧康斯丁诺夫,隶属于苏联第17空军集团军第138歼击航空兵师,该师于1980年转隶于第24空军集团军。

近卫第85歼击航空兵团进驻期间,第649弹药库曾为该团储存各型航空弹药长达数十年,时至今日弹药库内还遗留有大量苏制航空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世纪60年代苏联军用地图局部,标注了第649弹药库的位置(红框处)。

除为近卫第85歼击航空兵团储存航空弹药外,第649弹药库还被用来储存苏联战略火箭军第19导弹师的SS-19“短剑”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液体推进剂。第19导弹师驻地位于赫梅利尼茨基州境内的拉科沃,隶属于第43导弹集团军。

该导弹集团军组建于1960年9月,驻地位于乌克兰文尼察州文尼察市,其前身为1949年1月组建的第43空军集团军。

苏联解体后,按照俄乌双方签署的军备划分协议,第43导弹集团军并入乌克兰武装部队战斗序列,成为乌克兰唯一的战略导弹部队。

遗憾的是,根据苏美此前签署的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第43导弹集团军所属的1272枚核弹头全部移交俄罗斯,175个导弹发射井及7个指挥所则在俄美欧多方代表的亲眼见证下悉数摧毁,但剩余的1.3万吨火箭液体燃料是否得到妥善处理,情况不明。

■1992年12月,前苏联第43导弹集团军某部正在销毁一枚SS-19陆基洲际弹道导弹。

俄乌冲突爆发后,第649弹药库除为乌空军继续提供服务外,还用于储存经铁路、空运而来的各类北约援乌武器,比如制式炮弹、通信器材、军用防具等。

第649弹药库遇袭后,乌克兰前总统顾问尤里·卡西亚诺夫旋即在社交媒体发文吐槽称:“我们何时才能停止把所有鸡蛋(北约援乌装备)放在一个篮子(仓库)里?”此番表态等于是间接承认第649弹药库内储存有价值不菲的北约援乌武器,其中包括英国新近提供,尚未投入使用的贫铀穿甲弹。

英制贫铀弹的实相

2023年3月21日,英国国防部发言人对外表态称,向乌克兰提供的28辆“挑战者2”主战坦克说配用的弹种内,除L23A1型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L31型碎甲弹及L34型白磷发烟弹外,还将包括两款颇具争议的贫铀穿甲弹,分别是1991年服役的L26A1型穿甲弹和1999年服役的L27A1型穿甲弹。

4月26日,英国国防部武装部队部长詹姆斯·希佩在社交媒体发文确认,已向乌军提供数千枚“挑战者”2主战坦克的配属弹药,包括贫铀穿甲弹,他还表示英国国防部不会追踪上述贫铀穿甲弹的使用过程及地点。希佩的言外之意是,在英制贫铀穿甲弹移交给乌克兰后,英国不会履行任何监督责任。

■英国“挑战者”2主战坦克配属的弹药,最左侧就是贫铀穿甲弹。

L26A1型贫铀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与L23A1型穿甲弹长度基本相似,弹重8.5千克,不同之处在于弹芯直径更小,以贫铀合金代替了钨合金作为弹芯材料,发射药也更换为“杰里科”型装药,弹托也进行了优化。

L26A1型穿甲弹的炮口初速达1530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460毫米垂直均质钢装甲,穿甲能力比L23A1提升25%。L27A1型贫铀穿甲弹长500毫米,弹径25毫米,长径比为20,全重约4.5千克,炮口初速提升至1650米/秒,在2000米距离上能击穿550毫米垂直均质钢装甲。

■英制L23A1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左)与L26A1贫铀脱壳穿甲弹(右)。

客观而言,英制L26A1及L27A1型贫铀穿甲弹的威力逊色于同时期的美制M829系列贫铀穿甲弹和德制DM系列钨合金穿甲弹,更多被视为在L23A1型穿甲弹无法击穿目标装甲时的一种补救措施,显而易见,英制贫铀弹对俄军制式主战坦克的威胁相当有限。相比之下,外界更关心的是贫铀弹可能造成的危害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英军装甲兵在展示坦克弹药,左侧士兵手中就是贫铀穿甲弹及其发射药筒。

贫铀弹的危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化学毒性,二是辐射毒性。在化学毒性方面,当人体与贫铀物质发生接触后,会对人类内脏(特别是肾脏)、血液造成不可逆伤害,轻则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神经功能紊乱、染色体损伤、免疫功能下降等疾病,重则致癌(主要为肺癌、骨癌、白血病等)、造成遗传及生育发育障碍等。在辐射毒性方面,人类若与贫铀物质或是经贫铀物质污染的水源、食品、环境等长期接触后,会对内脏造成毁灭性的内射性损伤及各类肿瘤的高发。

此外需要注明的是,贫铀弹除对使用地点的环境、人类及被打击方造成危害外,也将会波及己方作战人员,最显著的例子便是海湾战争结束后,从前线归来的部分美国退伍军人,因受到贫铀物质的污染,回国后饱受多尿症、血管球性肾炎、狼疮及肾功能衰竭等病症的折磨。因此在俄乌战场上,除俄军对此需要高度防范外,作为使用者的乌军也要细细掂量一番……

波诡云谲的核污染

乌克兰环保组织Saveecobot网站曾刊文报道,乌军第649弹药库遇袭事件发生后,赫梅利尼茨基市附近的γ射线检测值呈大幅上升水平。消息一出,旋即在赫梅利尼茨基市造成恐慌,当地市民纷纷涌入超市、药店,购买碘酒及碘化钾酒精溶液,以求躲过“核污染”。

5月17日,据波兰UMCS大学网站报道,位于该国东部的卢布林检测到铋同位素也呈现异常升高的趋势,此事很快被国外媒体与赫梅利尼茨基州弹药库遇袭事件挂上等号。加上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帕特鲁舍夫的说法,使外界认定赫梅利尼茨基州弹药库遇袭可能引发灾难性的“核污染”,而爆炸现场出现的蘑菇云更加强了这种印象,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乌克兰环保组织Saveecobot网站的截图,数据显示赫梅利尼茨基市γ射线检测值在5月13日前后出现异常活跃状态。

首先,乌军第649弹药库遇袭当天所产生的巨大蘑菇云,可能源自弹药库内储存的SS-19陆基洲际弹道导弹的液体燃料,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二氮与偏二甲肼,如果确实如此,那么表明乌克兰境内仍保有相当数量的火箭液体燃料;

其次,在很多人的固有思维中将蘑菇云与核爆炸、核污染联系起来,实际上蘑菇云是由剧烈爆炸产生的蘑菇状火积云,即使非核爆炸只要能量足够大且符合条件,也能产生蘑菇云,并非核爆炸所独有的现象;

再次,赫梅利尼茨基市附近的γ射线值暴涨,据乌克兰独立分析机构VoxUkraine刊文分析称,该市γ射线异常活动在俄军打击第649弹药库之前已经出现,在打击行动结束后该地区的γ射线值早已回落至正常水平,因此他们有理由相信,此次γ射线上升应与太空中恒星内部的聚变活动有关。

■数据显示,在俄军对赫梅利尼茨基州弹药库发起打击前,当地的γ射线就已处于上升趋势,遇袭事件过后这一趋势迅速消减。

最为关键的是,贫铀弹被引爆后产生的辐射主要是α射线和β射线,并与γ射线不相关,所谓由于贫铀弹被炸而致发生核污染的说法缺乏依据。

同样,波兰卢布林地区铋同位素上升的原因与弹药库被炸也缺乏直接联系。波兰独立分析平台Fakenews指出,卢布林检测到高浓度铋的真实原因是由自然界中的降雨引起的,而且当地铋同位素的辐射量远未到威胁人类健康及影响生活的地步。

由此可见,帕特鲁舍夫所说的“放射性物质向西欧漂移扩散”更像是一种旨在制造恐慌的舆论战手段。

■波兰UMCS大学在官网发布的卢布林铋同位素检测异常的图表,事后查明放射性物质的上升由降雨引起,而非“核污染风险”。

实际上,对乌军而言,数千枚贫铀弹被毁并不是第649弹药库遇袭导致的最严重的损失,同时被炸毁的卫星通信系统、数据加密系统与军用平板电脑等才是真正令乌军痛心。

按照外媒分析,所谓的卫星通信系统应为美国SpaceX公司生产的“星链”地面终端系统,该系统具体由便携式转接终端与卫星天线组成,体型紧凑,使用便捷,系乌军访问互联网,实施战场指挥、通信联络、数据传输、目标打击、评估毁伤等行动的重要器材。

相比性能相当鸡肋且存在副作用的贫铀弹,这批“星链”地面终端系统的销毁才会真正触及乌军的筋骨。

■乌军士兵正在组装“星链”地面终端系统的卫星天线,客观而言,相比于贫铀穿甲弹,“星链”产品对乌军更为重要。

结语

此次乌空军第649弹药库遇袭背后,意味着俄罗斯在战场目标侦察甄别、情报收集整理分析、综合手段远程打击等方面愈发趋于成熟,相较于此前那些不痛不痒的袭扰,这种打击样式对乌军造成的损失更为猛烈直接。

反过来讲,得到西方大量军备援助的乌军依旧缺乏快速反制俄军的能力,特别在国内军事设施保护方面还有很大漏洞。在下一阶段的战事中,诸如弹药库、后勤仓库这类目标将成为乌军保护的重要目标。

此外,此次袭击也会促使西方加紧向乌克兰移交要地/野战防空系统,进一步强化乌军的防空拦截能力。至于所谓的“核污染风险”,尽管事后证明只是一起“狼来了”事件,但已经向西方乃至整个世界敲响了警钟,任由俄乌冲突持续恶化升级,带来的后果远比使用贫铀弹更严重……

■德军防空部队向乌军移交美制“爱国者”防空系统,摄于2023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