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微信改版,容易找不到尹哥的文章,大家记得把尹哥设为星标⭐️ 哦~

(一)

从第一次邂逅尹哥书房,弹指竟一年有余。

彼时的北京,尚在疫情的阴影笼罩之下,仅是知道有桂花胡同八号院的存在,已让当时蒙尘的心境,时时可得一丝宽慰。

这不是修辞,而是在那段时间,我们都需要一些比口号更有力量、更加永恒的东西,而尹哥书房的存在,便是传递着一个声音。

固然,生命本是偶然,也注定充满不确定性,但是还有书籍。

如果要让这句话更加准确的话,或许应该是:但是,我们人类,还有书籍!

《但是还有书籍》,这是2019年末火爆B站的一部纪录片的名字,目前已经推出了两季,豆瓣评分都破了9分。(顺便一提的好消息是,第三季似也已在筹拍之中)

石火光阴,三年过去,已然忘了大部分片中提到的那些书、那些作家,以及形形色色的读书之人、爱书之人和护书之人,但这部纪录片的总导演罗颖鸾在导演手记中的一段话犹在耳边。

她说,“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让我们在这个世界以外,还拥有无数个平行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的语境当中,一个个书房或读书之地,理应就是一个个可以穿越到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虫洞,而一本本书所记载的,就是穿越虫洞的密码。

不同的通关暗语,把人们带往不同的平行世界里,让生而有涯、无一不活在信息茧房的人们,得以体验另一重世界里的或人性之光、或理性之美,或宇宙洪荒、天地玄黄,再或玄妙高深、万载一瞬,合上书本的一刻,则穿越回现实时空。

人类,便在这样一次又一次的穿越中,涌现了我们可以引用为傲的多姿多彩的文明图景。

(二)

之所以写下这篇文章,是因为2023年,对我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年份。

也许是因为是尹哥书房2022年预约次数最多读者的缘故,也许是因为写了那篇《桂花胡同8号,一个理科生的极致浪漫》的缘故,年初,书房主理人yy邀请我加入书房的志愿者阵营,毫不意外地,我欣然应允,我们的志愿小组内部群打趣称“护法”

初听到这个名字旋即想到了2017年那部动画片《大护法》,片中小姜、太子和小鸣的交情一直成谜,直至隐婆现身,我们才明白原来花生人会讲话,原来小姜不是唯一清醒的花生。她让小姜知道了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她就是那个卧薪尝胆的英雄,是点燃希望火种的神!她说:“为什么假眼睛假嘴巴戴着不舒服还要戴?是因为怕被别人笑话?就是这样,我们才活成了笑话!”

“护法”这个名字可是取得真好啊,藉由我们的微薄之力,守护由尹哥精心为读者准备的一本本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书。

正是这些书让我们和读者,在一次次守望相助的时空穿越中,都多了一丝回答出“我们是谁,从哪里来”的永恒之问的可能,都多了一种即使在迷乱年代也要保持清醒,不可活成笑话的笃定。

当然,除了于我个人,从读者变成了志愿者,2023年的尹哥书房,藏书又多了几百本,而孩子们在暮春时节参加“普罗旺斯计划”种下的西红柿盆栽,正在书房的露台享受着二环内的阳光雨露,长势喜人。

△读者们参加北京尹哥书房的“普罗旺斯”计划,并种下西红柿

一个个青涩的“读书人”也在尹哥的精神感召和“领读人计划”的促动之下,用一则则阅读笔记、书摘音频或者领读视频彼此分享心得或书评,让在尹哥书房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自娱或“独乐乐”,更不是一种优越感的炫耀或者追逐潮流的打卡行径,而是让知识可以流动、让兴趣可以长出果实,让文字可以连接人与人的美丽约定,更多有趣的想法和活动也在偶然的碰撞和机缘中诞生。

△刚刚过去的5月28日,刘心博士做客北京尹哥书房,为读者们带来讲座《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

感恩2023,让我从尹哥书房的读者,成为志愿者,成为领读人。

(三)

前两天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少给年轻人建议,是智者的自觉,还能去油腻》。

文章的缘起是5月16日在中科院主办的高能论坛上,当被问及对学物理的年轻人有什么建议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丁肇中幽默回应:“我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他们从来不听我的建议。”

除了开篇的这段耐人寻味的故事之外,作者还提到在印刷术诞生以前,藏书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即使是十五世纪的法国国王,以藏书甚丰享誉欧洲的查理七世藏书也不过900余本……

看到这里,想到作为当代人的我们是何其幸运,能邂逅的书籍远远不只900本,更加幸运的是,这个时代还有尹哥这样的读书人,让我们在帝都二环的老胡同里重拾阅读的纯粹,让这种或许只能存在于电影镜头中的美好,成为可能!

所以,最后,一个愚者,愿意冒着被指油腻的风险,给所有可能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一个建议:

来桂花胡同8号院吧!来尹哥书房吧!

或许,在这里,你会发现生命的另一个面向;或许,在这里,你会找回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恩;再或者,在这里,你会在一个人类可能一无所知的领域,找到关于你、我、TA、地球万物乃至宇宙生命的无限可能!

书房志愿者:波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