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导弹这种武器装备,如今世界的各大强国都早已纷纷列装,就连射程惊人的洲际导弹技术也已经有十多个国家掌握。

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导弹技术却是一门只有极少数强国才能掌握的技术,其中更是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掌握了比较先进的导弹实用化技术。

而在我国导弹技术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人是不可忽视的,他就是钱学森。

1955年10月8日,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终于在历经坎坷后回到祖国。

为了尽快了解到国内当时真实的工业制造能力,钱学森顾不上舟车劳顿,回国伊始便向周总理请求考察东北工业基地,以确定东北的工业基地发展情况。

周总理自然答应,而当钱学森前往哈军工参观时,中央决定安排一个人去接待钱学森,他就是陈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陈赓会负责这件事,一方面是因为当时他正在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院长,直接负责相关的军工研发工作,另一方面,也和陈赓乐观的性格以及灵活的头脑有关,更与中央对钱学森的重视分不开。

陈赓的性格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

1903年,当时的中国刚经历了八国联军的入侵,《辛丑条约》的签订也让中国进一步的陷入了巨大的危机中。

民不聊生、千里饿殍,也成为了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而这一年,陈赓出生于湖南湘乡泉湖村。不过他是幸运的,相比于其他同乡陈家略显不同,他们家已经有五代人从军了,可谓是军伍之家。

是以幼年陈赓便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就读于私塾之中。1915年,他考入东山高等小学堂,有趣的是从这里算毛主席也是他的师兄(1910年毛主席曾就读于此高等小学堂)。

1916年,由于国内形势变化,他决定 中止 学业,投笔从戎,加入了湘军的部队,参加了讨伐吴佩孚等军阀的战斗。

1921年,陈赓回到长沙,成为一名铁路局办事员,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积极参加爱国活动。

1922年,新文化运动方兴未艾,而毛泽东倡导开办了自修大学,作为进步青年的陈赓也进入其中,继而与毛泽东相识开始正式参加革命,并在当年入党。

1924年,是陈赓人生中的关键一年——他考入了黄埔军校,成为了第一期的学生,凭借勤奋和聪慧以及后来的赫赫战功,他也成为了“黄埔三杰”之一。

在学校期间,他和周恩来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山舰事件发生后,在周恩来领导下坚决同老蒋斗争。

四一二事变发生后,他开始积极投身武装斗争,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又经历长征的洗礼,到了抗战时期,他已经成为了全军的重要指挥员之一。

抗战胜利后没多久,解放战争打响。他带领部队从北边的山西一直打到了南边的海南岛,可以说是打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本以为国内战争结束后就可以全心全力投入生产建设了,结果东北亚局势突变,他又被委以重任带兵入朝作战,成为了彭德怀身边最重要的助手之一。

1952年,援朝战争尚未结束,为了让国内的军工产业能够尽快发展起来,毛主席给他安排了新的任务——回到东北主持军工建设事业。首要的工作就是培养高级军事工程人才,先打造一个专业化的培训机构。

他不负众望,仅用5个月的时间就让哈军工初具规模,成立了5个系,之后又陆续增加到了10个系,成为了当时亚洲地区基础教学设施最完善的军工技术学校。

但有了学校、诸多系还不够,正如梅贻琦所说:“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乃有大师之谓也”,要想哈军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关键是要有相关领域的高级科学家“大师”来引路。

适逢其会,钱学森历经千难万险归国,无疑让陈赓找到了心中的“大师”。钱学森作为空气动力学大家,对于导弹的研究助力可想而知。

而在听闻钱学森要访问哈军工,即便此前身兼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而鲜有露面哈尔滨的陈赓,也为此早早来到哈军工迎接。

11月25日,钱学森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考察,他第一时间迎接了这位大科学家。

这也让钱学森喜出望外,钱学森也对他早有耳闻,心中仰慕。为了便于钱学森开展工作,同时表达欢迎,陈赓亲自主持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并且在会上强调钱先生不是外人,对于钱先生,我们没有什么要保密的!”

期间,他陪同钱学森参观了学院陈列室内的武器装备,这其中不乏从抗美援朝战场中缴获而来的炮弹、轰炸机等。

而在看到一件苏军赠送的发射筒后,陈赓说“钱先生,咱们国家能不能自己造个导弹(其实这不仅与陈赓担任哈军工院长主持军工建造有关,也更与他亲身经历了抗美援朝,见过了美军的“带自动搜寻目标的导弹”有关)?

对此,钱学森明确表示能,其他国家可以造,为什么我们不能。

后来钱学森回忆起这件事,说他是国内第一个在自己面前谈及造导弹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当时中国工业基础很薄弱,专业人才也特别匮乏,虽然苏联方面派了一些专家来帮忙,但这些专家也是有所保留,有些资料是不给中国方面提供的。

为了早点培养自己的相关领域技术骨干,1956年10月8日,“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该机构专门研究导弹技术,钱学森任研究院院长,聂荣臻任主任。

为了给研究院补充人才,聂荣臻号召各大研究院把优秀人才送到第五研究院,但这件事遭到了不少人的反对。很多研究院的领导表示自己单位里就只有几个优秀人才,送走了原单位怎么办。

面对这一局面,陈赓却果断决定带头打破僵局,表态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愿意安排6名优秀教授去第五研究院工作,并表态如果研究院还有需求,再从明年毕业的新学员里选拔一批人才。

有人开了头,其他研究院也就不好多说什么,纷纷跟进,全力支持导弹事业的发展。

正是有了30多位优秀专家和143位优秀大学生的帮助,钱学森的“造导弹”工作才真正启动了。尽管后来经历了苏联专家撤走的事情,但陈赓始终克服一切困难帮助钱学森研究导弹,而钱学森作为一代大家也是功力了得,最终在通力合作之下,1960年11月5日中国第一枚导弹“东风一号”在酒泉成功发射。

而当时我国对于原子弹的研究,也同步进行。陈赓对此也是十分上心,奈何天不假年,1961年陈赓大将因心肌梗塞,治疗无效在上海病逝,年仅58岁。

对于,这位开国大将的去世,毛主席悲痛不已,亲自出席了他的葬礼。而这也是毛主席在建国后三次出席革命同志的葬礼之一。

陈赓的前半生投身沙场,后半生投身军工事业,为祖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值得后人永远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