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毛主席发表了一首著名的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以骄杨比喻牺牲的妻子杨开慧,以柳指代故去的战友柳直荀,既是表达自己对杨开慧的悼念,也是对所有为革命牺牲的英雄致敬。

可是,身在台湾的胡适看到这首词的时候,却十分不以为然,不仅认为词的情感太过肉麻,完全无法理解,还在日记里讽刺“没有一句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样的胡适,毛主席虽有些无奈,却并没有记恨,他与胡适分道扬镳多年,只是向来心胸宽广,始终记着当年新文化运动中胡适的功绩,还多次联系对方,希望他能回到大陆,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出力,可惜胡适油盐不进,不仅没有回去,还一直在外污蔑抹黑共产党。

其实,毛主席和胡适曾经还是多年的好友,那么他们的关系又怎么会变成这般模样呢?

两人的渊源还要从1917年说起,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其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更是成为了当时许多学生必读的刊物,一度引领思想潮流,就连当时的青年毛泽东也深受感染。

与此同时,年轻的胡适成为了北大的教授,也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有不少关于新旧文学的看法,让毛泽东也十分赞同。

不久之后,毛泽东应老师杨昌济的邀请来到北大学习,毛泽东欣然前往,只是他囊中羞涩,除了前往北京的路费后已经身无分文,与蔡和森等八人挤在一间狭小的房子里,睡觉时也只有一张炕,翻个身都得先和身边的人打招呼才行。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毛泽东勤工俭学,手不释卷,杨昌济还帮他在学校里找了一个图书管理员的工作,以此减轻生活的压力。

彼时的毛泽东还不是日后成就新中国的伟人,而是贫穷且地位低下,经常被人看不起,即使想要和风云学生们聊聊政治和文化方面的问题,也没有人耐心听他讲话。

不过毛泽东没有因此自暴自弃,依然经常独自坐在一旁看书,也会找机会去旁听一些教授的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第一次去听胡适的课时,就差点被赶出来,但他坚持想要听课,胡适也没有办法。

之后,毛泽东经人介绍结识了胡适,两人的交流才多了起来,毛泽东求知若渴,经常向胡适等一些教授请教新文化新思潮的问题,收益颇丰。

也是在北大的这段时间,毛泽东认识了李大钊先生,并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

那个时代,各种主义和思想泛滥,毛泽东想要找到真正能救国救民的理论和信仰,于是他放弃了自己准备多时的法国留学计划,离开北大,决心再去多看一看祖国与人民最真实的模样。

正逢五四运动爆发,回到湖南的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发声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行为,此时的胡适也很看好毛泽东,两人时不时便会互相交流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然而,就当毛泽东确立了自己的信仰和路线,加入共产党之后,一切就开始有所改变。

胡适本就胆小怕事,从来只主张思想文化方面的事情,不太敢公开且激烈地谈论政治,1927年,四一二政变爆发,大量共产党人与工人群众惨遭国民党的屠杀,但是,毛泽东仍旧坚持自己的思想路线,两人逐渐分道扬镳。

后来又发生了九一八事变,日军侵占了东三省,并且开始了残忍的侵华战争,毛主席主张国共联合抗日,要与侵略者抗争到底。

胡适却提出中国应当向日本求和,甚至还在自己的演讲中宣扬秦桧批判岳飞,并与汪精卫和周佛海组织了一个低调俱乐部,专门在里头表达投降日本,反对抗日的想法。

直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胡适又发报劝说毛主席放弃武力,向蒋介石投降,毛主席并没有回复这封电报,因为没有多久,解放战争正式打响。

之后,胡适也一直公开表示支持蒋介石政府,不遗余力地鼓吹国民党,抹黑共产党,甚至1949年前往美国居住后,还在异国不停地造谣抹黑中国,1954年,他就任“光复大陆设计委员会”的副主任。

光听这名字就知道是做什么了,有了蒋介石的支持,胡适更加肆无忌惮。

终于,大陆也无法忍受他的小人行径,开启了轰轰烈烈的批胡运动。

然而,即使胡适引起了众怒,毛主席依然认为不能定论胡适,毕竟是新文化运动作出过贡献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的大度和宽容非常人所有,他不在意自己的个人恩怨,一心只希望能有更多人来共同建设新中国,这也是毛主席没有下令枪毙许多留在大陆的国民党将领,而是让他们改造思想,为国服务的根本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