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拜登上台后,美国政府便转变了特朗普时期的“退群”战略,积极寻求在各类国际组织中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其目的无非“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企图借话语权上的优势地位来攻击中国、遏制中国。但是,真的有许多盟友会响应美国的遏华主张吗?近期举办的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的部长级会议,便好好给美国上了一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欧盟贸易和技术委员会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在瑞典吕勒奥举行,据路透社报道,包括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韦斯塔格、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美国贸易代表戴琪以及欧盟委员会执行副主席兼贸易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都参加了。而这个所谓的技术委员会的历史并不长,是拜登在2021年拉拢欧洲时所建立的,宣称是要“通过增加美欧贸易和对新兴技术产品和服务的投资”,来维持美欧在技术和工业方面的领导地位。

从这个委员会的建立时间和建立目的上,大家也能感觉出其针对的对象,毫无疑问,其“最大敌人”就是中国。长期以来美方指责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并号召欧洲为了维护本国供应链的安全逐步降低对中国的依赖,于是在2021年这个委员会便应运而生。然而,现在的欧洲似乎对美国的这套忽悠已经颇感厌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透社在报道中表示,有六名参与本次会议的官员透露,与会的美方与欧方代表在中国问题上爆发了激烈的争吵,美方要求会议后的公报必须展示对华强硬的态度,而欧方对此坚决反对。起初,欧方只在公报中提到了三次中国,而且还是虚指,以“非市场经济体的经济胁迫”这样一个玄之又玄的超长复合词来代替中国;美方发现之后十分愤怒,进而又修改了公报,美方修改的公报里反复提及中国。不过,在最后阶段,欧方还是占据了上风,又把美方添加的这些词汇给删掉了。

围绕用词问题,美欧双方便展开了如此勾心斗角的博弈,可看出如今美欧对华态度的分裂。事实也诚然如此,对欧洲来讲,跟随美国遏华自己又能得到什么东西呢?供应链转移问题非旦夕之功,且转移供应链的成本(也即脱钩)的成本,美方又不会做出丝毫补贴,一如美方要求欧洲制裁俄罗斯却不管不顾欧洲能源价格上涨那样。美国政客可以凭借对华强硬来获取选票,欧洲图什么?

而这一点,早在会议开始之前中方就已经多次提醒了。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就表示,美国为限制中国发展、维护自身霸权,将经贸问题政治化,胁迫诱拉一些国家限制对华出口,严重冲击全球半导体产供链稳定。各方应共同反对美国的经济胁迫和霸凌行径,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确保全球产供链稳定畅通。中方的话说得很明白,美方是没听进去,但欧洲听进去了,这次的背刺就是再好不过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