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遭三人殴打,贵州毕节教师溺亡事件,越来越扑朔迷离了。

据报道,5月30日,记者在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采访时,遭到了数名不明身份人士殴打。这些人先是跟踪盘问,问记者“叫什么名字?是来做什么的?哪里人?”后面又拦住记者的去路,上去拳打脚踢。

这一插曲,有个很重要的细节,三人在打完人之后,还擦掉了门把手上的指纹。很明显,这就是有备而来,打人者还有反侦察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难道只是巧合吗?

让我们把视线拉回。4月13日,当地两名教师在河道中捡鹅卵石,水电站突然放水,导致他们被冲走溺亡。

这一事件本来就有重大疑点。第一,4月13日发生的事,5月才曝光,隔了一个多月,而当地官方通报要深入调查,是在舆论发酵后的5月28日,中间一个多月发生了什么?

第二,关于悲剧的诱因,家属和学校的说法打架。家属说,学校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安排老师捡鹅卵石,装饰美化环境,也就是说,这是一次职务行为。但学校方面表示,二人是私自下河玩耍,是个人行为。

职务行为和个人行为,对应的事件性质、严重程度截然不同,这一点毋庸置疑。

如果是个人行为,而水电站开闸放水,又没有流程问题的话,那只能是后果自负。但如果是学校安排的职务行为,意味着是一起责任事故,还有其他人员牵涉其中,而两位教师等于是迎合上级的“媚上”的牺牲品。

真相到底是哪一种,还有待进一步调查。说实话,让老师去河道里捡鹅卵石来装饰,确实有点大费周章,从常理上来看,合理性存疑。但既然是公共事件,在网络质疑声中,就应该接受监督,打开门来,让媒体调查清楚。

如果二人就是私自下河,没有什么隐情,没有什么上级检查的前因,那记者来调查,有什么好害怕的?正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公开透明恰恰是消除质疑的最好方式。

据最新报道,打人者已经到案,当地官方表示,会给大家一个说法。打人者是谁,谁指使授意的,目的是什么,这些问题必须交代清楚。

哪怕退一万步讲,打人行为没有任何授意,朗朗乾坤之下,发生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也应该严肃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很多人不知道的是,2022年,在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中,毕节市脱颖而出,位列榜单,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一个法治建设的示范城市,更不能也不该容忍如此公然行凶的行为。

不管怎么说,调查记者被打,这让教师溺亡事件更加诡异了。现在,当地陷入二次舆情风暴之中,要想平息质疑,必须调查清楚真相,而不是试图冷处理,用一些见不得光的手段,抵制外界的关注监督。

这里要再次提醒下,发生负面舆情事件,任何地方都应该想着反思问题,而不是排斥监督。有时候,越想掩盖真相,真相越是藏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