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强忍不舍搬出中南海,毛主席病重时:“娇娇怎么不来看我?”

2009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问起李敏的情况时,李敏的女儿孔东梅这样说:

“妈妈当年挺难的,她夹在外婆和外公之间,性格又不是很泼辣,既要为外婆豁得出去,又要顾及外公很多……妈妈很朴素,我从来没有见她戴过一件首饰。”

作为伟人的女儿,她无疑是合格的,可是作为毛泽东的女儿,她的生命中又有太多难以言说的坎坷,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常人难以接受的一切,就连父亲重病,她也只被允许探望三次,走近她的一生,我们会发现光环之外的悲痛和温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敏与毛主席合照

李敏这个名字寄托了伟人对于儿女最真诚的教诲,“君子讷于言,敏于行”,毛主席希望他的孩子是不说大话,勇于实践的人。

作为毛泽东的长女,很多人以为李敏是在父亲的身边长大的,其实并不是,李敏在14岁之前根本感受不到父爱这个词语的存在。

毛泽东对于她来说,只是一张挂在墙上的海报,只是礼堂上的一张大幅照片,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一代伟人……是很多伟大而又荣耀的光环,却不是父亲。

这其中的原因要从李敏的出生讲起。

1936年7月11日,中共中央党政军从瓦窑堡撤离到了延安,毛主席和他的妻子贺子珍住在一个十分破旧的窑洞之中,在这里,贺子珍生下了一个孩子,一个异常瘦弱的女婴。

当时条件艰苦,根本没有什么营养用品,就算是作为主席的孩子,也没有什么额外的补贴,再加上贺子珍忙于工作,身体虚弱,没有多余的奶水喂养孩子。

在那艰难困苦的革命年代,很多时候一个孩子的成长,只能够听天由命。

李敏生下来之后,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十分疼爱她,抱着孩子心生怜悯,十分心疼温柔地说道:“真是个可怜的小娇娇啊!”

周恩来邓颖超年轻时合照

娇娇于是成了这个孩子的小名,至于要取什么名字成为这个孩子的大名,毛主席一时之间也拿不定主意,后来觉得大家都叫娇娇,那就叫娇娇好了!

他想起了《西京杂记》中的一句话:“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这是一句极好的用来夸赞女儿家容貌的诗句,于是干脆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毛姣姣”。

革命工作日常艰苦,毛泽东和贺子珍夫妻二人根本没有时间照看一个年幼的孩子,于是他们决定将孩子寄养在陕北老乡的家中,等到革命胜利之后再接回孩子。

后来又由于工作繁忙,又将孩子送到了延安的洛杉矶幼儿园。

辗转几处,父亲和母亲这两个词语对于李敏而言,逐渐变得陌生,但幸好她遇到了最为善良的一群人,淳朴的老乡拼尽全力保护着这个革命党人的孩子,因此她得以健康的活了下来。

1937年九月的一天,贺子珍“赌气”出走,前往苏联,谁也不知道主席和夫人之间到底有了什么样的争吵,只是从那天之后,主席闭口不提贺子珍,曾经那样恩爱的革命伴侣,走到末路,说起来也是一种悲哀,大概是因为是事业心重的贺子珍不愿意做一个为人背后默默无闻的女人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敏(左),贺子珍(中)和孔东梅

然而,贺子珍在苏联的日子却并不好过,出走时她已怀有身孕,并在1938年5月生产,可惜的是,这个孩子但并没有抵挡住苏联恶劣的气候,在极度严寒的天气下患上了肺炎,没有多长时间就夭折了。

孩子的离世给了她一重击,后来又听到毛泽东在延安再婚的消息,这双重重击几乎将这个曾经跨过烽烟战火的女子摧毁的一蹶不振,她陷入崩溃之中,差一点自杀。

毛主席听到贺子珍因幼子夭折而陷入精神崩溃的消息之后,也是十分的震惊,主席心中也是痛苦的,那个夭折的孩子也是他的亲生骨肉,可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再沉浸在悲伤中也是于事无补,当下之急,是如何安抚贺子珍的情绪。

虽然他们再也做不成夫妻了,但多年的夫妻情义还在,毛泽东思虑再三之后,决定将女儿送到她的身边照顾,希望可以让女儿去慰藉一个母亲的孤独和不安。

1940年,小娇娇刚满四岁,懵懂的她还体会不到父亲与母亲的悲痛,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突然离开熟悉的地方,但她知道她去要去见一个对她十分重要的人——她的妈妈。

虽然不知道妈妈长什么样子,但她还是在朱德的女儿朱敏的照顾之下,前往了异国她乡,年纪尚小的她肩负着一个重要的任务,去治愈母亲心中的伤痛。

贺子珍

当一个刚刚四岁的小姑娘,粉粉嫩嫩,活蹦乱跳地出现在贺子珍的面前时,贺子珍那冰冷而又破碎的心,一下子温暖了,她用一种温柔而又慈爱的眼睛看着眼前的小女孩,轻轻地问她:“小姑娘,你来这儿干什么啊?”

一个脆生生的声音回答道:“我是来找妈妈的,我的妈妈叫贺子珍。”

贺子珍想起了那个她在延安生下的孩子,百感交集,她故意逗这个可爱的女孩子,问:“那你给妈妈带来了什么呀?”

小姑娘歪着头想了一会儿,然后用奶声奶气的声音说:“我给妈妈带来了娇娇啊!”

就这样,这个孩子成为了贺子珍后半生唯一的慰籍和温柔,就这样,毛娇娇留在了贺子珍的身边。

这一留就是数年,小孩子健忘,随着时间的推移,她早已忘记父亲的模样,虽然她时常在广播上、在报纸上看到父亲的名字,但她忘了,她的父亲,就是毛泽东。

1941年,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贺子珍和孩子在苏联的日子过得极不平静,可以称得上是饥寒交迫,甚至为了保护孩子们,贺子珍被保育院的院长诬陷为精神病,一度被关进了精神病院,那些痛苦又悲哀的日子里,娇娇只能学着独自长大。

李敏与贺子珍合照

直到1947年,她才终于和妈妈相见,在苏联受尽了折磨,母子二人谁都不愿意再呆在苏联了,于是她们随即动身前往日思夜想的祖国,对此刻的二人来说,故乡的一山一水都是那样的温柔,娇娇,终于如愿以偿的回到了祖国。

娇娇回国之后,被送到苏联学习的毛岸青,毛岸英兄弟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之中,毛主席将这两兄弟送到了贺子珍的身边,贺子珍对这两个孩子也是十分喜欢的,一直悉心照料,视如己出,三个孩子的关系十分的亲密融洽。

这个时候的娇娇虽然回国了,但并不知道她的父亲就是毛主席,是那个伟大的革命领袖。有一次在上学的二哥毛岸青指着教室墙上挂着的一张大幅画报说道:“娇娇,知道他是谁吗?”

“当然知道了,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她的声音响亮而又肯定,说完之后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一眼二哥,因为二哥从来不问这样莫名其妙的问题。

二哥点了点头,然后用一种十分坚定而又严肃的语气对着毛娇娇说道,话里话外都是自豪,“你说得不错,但他还是我们的爸爸。”

“不,我没有爸爸,你不要胡说了。”对于李敏来说,爸爸这个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语,母亲和周围的人从来没有提起过这个词,所以对于哥哥的话,她一直是半信半疑的,但看着哥哥坚定而又严肃的面庞,她又沉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泽东和女儿李敏

后来她问了熟悉的很多人,才确定了这个事实,虽然那个时候的她还不会写汉字,但还是迫不及待的用俄文歪歪扭扭地写了一封信给父亲,信是这样写的:

“毛主席:

大家都说您是我的亲生爸爸,我是你的亲生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有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你是不是我亲爸爸?我是不是您亲生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这样我才好回到您身边。”

这是一封充满了童真的信,毛主席接到信之后,立马回信给了自己的女儿,他也已经好久没有见过自己的这个孩子了,心中的思念汇成了满是慈爱的文字,他迫不及待地写下了一封信,也迫不及待的期望见到这个女儿。

“看到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去苏联十多年,一直未见过面你一定长高了,长大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希望快快回到爸爸身边来爸爸请贺怡同志专程去东北接你了,爸爸欢迎你回来。”

十年的时光转瞬即逝,父亲还是当年的父亲,为国为民,一直在操劳着,为了革命的事业,为了共产党永久的事业,一直在忙碌着,而孩子却已经不是当年的孩子了,她长大了,一个娇弱的小孩,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

毛泽东和李敏一起看影集(1951年)

1949年的夏天暑假的时候,毛主席终于和13岁的娇娇见面,主席十分高兴地把自己的女儿介绍给了当时的几位中央领导,他说:“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洋宝贝,我的外国女儿。”

在毛泽东的介绍与鼓励之下,娇娇用蹩脚的中文向在座的每一个长辈打招呼,虽然那时候大部分的中文,她还听不懂,但每一个长辈都十分的喜欢她,那是她生命中最为快乐的时光。

那个假期结束之后,娇娇也到了上学的时候,毛主席一生都不愿意自己的子女,因为自己的身份得到特殊的对待,所以他要给女儿起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名字,于是毛泽东给她起名为李敏,至于毛泽东的女儿为什么要姓李呢?

这件事情还要从很早以前说起。

毛主席早年间在延安的时候有一个化名叫做李得胜,他觉得抗战一定会胜利的,革命一定会胜利的,于是就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也用这个姓氏给自己的两个女儿起了名字。

但似乎所有的家庭都避免不了这样或者那样的矛盾,李敏虽然和父亲相处得十分愉快,但和后妈的关系就显得不是那么的美妙了,终其一生,李敏都没有叫后妈江青一句妈妈,李敏一直不承认江青的身份,成为了扎在江青心里的一根刺。

1949年7月,毛泽东和女儿李敏在香山

李敏一直不愿意面对复杂的家庭关系,在1959年结婚之后,她和丈夫一直住在中南海最偏僻的院子里,能和江青少接触就少接触,但是江青却不会善罢甘休,她一直不喜欢李敏,无奈毛主席却对李敏和李敏的丈夫十分器重,这让江青心中十分不得劲儿,于是一直找茬,对他们一家冷嘲热讽。

1963年,因为忍受不了和江青一起生活,李敏强忍着对父亲的不舍,搬出了中南海。

李敏在和父亲提出搬出去住的请求时,毛主席叹了一口气,也没有阻拦,他知道原因,可是他没有办法解决这个矛盾,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主席无奈地叹了一口气,默默的说了一句:“手心手背都是肉啊!”

可是离开之后要想见父亲一面更难了,加上每次都有江青从中作梗,导致在主席重病的时候,身为毛泽东长女的李敏在毛主席重病时只探望三次,这是父亲的痛,更是女儿的无奈。

作为女儿,尤其是作为伟人的女儿,她原本应该在父亲的病床前尽孝的,就算是无力回天,也应该看着父亲了无遗憾地离开这个世界,然而李敏不能,其间有太多复杂的政治原因,有太多的无奈和悲哀,而这些苦楚,她只能默默的咽下来。

李敏参观毛泽东纪念室

从李敏夫妇搬出中南海之后,他们出入中南海证件被收回了,李敏要想再次见到爸爸,必须要先在门口联系,然后经过通报之后再能进去,层层严密的关卡之下,往往是等待大半天,最后也不过是一句“回去吧!”

毛泽东晚年的时候,重病缠身,身边的人大多数都被江青所控制,许多人都轻易见不到毛主席,李敏也只是见了三次。

第一次是在陈毅元帅去世之后,毛主席出席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追悼会结束之后,毛泽东看见了许久都没有见过的女儿,再见到女儿之后,他急忙走过去,紧紧拉着女儿的手:“娇娇啊,你要常来看我啊,你为什么不常来看我呀?”

除去一个伟人的光环,此刻的毛主席也不过是一个渴望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常来陪伴他,希望孩子们经常来看她,这原本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愿望了,然而要实现却是那样的困难,长子已经死了,剩下的孩子们分散各地,这时的毛泽东,十分的想念每一个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2年8月9日毛泽东同李敏、李讷、毛远新在香山听李讷讲故事侯波摄

李敏心中的委屈与痛苦,无法言说,她只能点点头,答应父亲一定会经常去看他的,一个多么简单的事情呀,可是要真正实现起来却是那么的困难,待到转身之时,只能泪流满面。

她注定无法向任何一个普通的孩子一样,在父母的膝前尽孝,甚至都没有办法去照料重病之中的父亲,只能看着父亲憔悴沧桑的容颜,默默的擦干眼泪。

虽然答应了父亲要经常去看他,然而李敏还是进不去中南海,没有办法,李敏只能任由思念绵长,默默的祈祷父亲安好,祈祷一切都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更多的时候往往天不随人愿,祈祷其实并没有什么作用。

主席最终还是病倒了,作为女儿,李敏知道自己父亲病倒的消息居然是通过电话,她突然接到了毛远新打来的电话,心跳得无比得快,隐隐约约的预感到了什么不幸的消息,果然,毛远新在电话之中说毛泽东已经病重,希望她赶紧回去看看。

李敏着急忙慌地前往中南海,这一次,她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拦,这对她来说似乎并不是什么好消息,她只能够站在父亲的病床前,看着还在沉睡之中的父亲,心疼的掉眼泪,想要做些什么,可什么都做不了。

她想要照顾爸爸,而江青并不愿意他留在父亲的身边,她的固执惹来了江青的白眼,江青态度十分强硬地对她说:“你呆在这里,主席出了什么问题,你负得起责吗?主席已经抢救过来了,你走吧,赶紧走吧!”

毛泽东的女儿李敏(左)和外孙女孔东梅

江青的话说得很重,李敏就算是百般不舍,也只能离开,作为一个女儿,她可以为爸爸负责,可是,作为一个普通人,她如何对主席的生命负得起责任?看得出爸爸的孤寂,可是她无能为力。

李敏第三次见到爸爸已经是毛泽东逝世的前几天了。

那天,李敏偶然在中央的一份文件之中,看到了关于毛泽东病情的消息,作为一个孩子,再也忍受不了思念,再也忍受不了对于父亲的牵挂。

她不顾一切地冲到了中南海,哭着请求见爸爸一面,悲痛欲绝的她似乎早已预料到了,这是她与父亲的最后一次见面,不管遭遇到了什么,不管有什么人阻拦他,一定要见父亲。

然而这个时候毛主席的身体情况已经十分危险了,经常迷迷糊糊的,听到是女儿的声音,他才使劲地睁开自己的眼睛。

在昏迷之前,主席紧紧地拉着女儿的手,说了最后一句话:“娇娇啊,你怎么不来看我?”

一直忍着的泪水,这一刻终于控制不住地倾泄而下,满腔的不舍,愤懑,委屈,悔恨与不安心底生长成一个关于悲痛的参天大树,外面的倾盆大雨还在下着,似乎也是悲悯一个女子的哀痛,但更多的是悲悯一个伟人的去世。

因为革命事业,毛主席一生失去了他的六位至亲,他的妻子,他的妹妹,他的弟弟,甚至是他最为喜爱的长子。

因为繁忙的工作,他甚至来不及陪在自己的孩子身边,享受天伦之乐,他也想做一个寻常的父亲。

命运无情地从这个伟人的身边夺走了太多太多的东西,无数人看到了她的光环,都不知道他所承受的悲痛。

他却将他的一生献给了祖国,献给了党,献给了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成就了新中国今日的盛世与繁华。

而身为毛泽东的女儿,李敏也势必会承受一些常人无法想象的东西,或许这一切早在这个孩子出生时就已经注定,她是“第一女儿”,她无法得到父亲的陪伴,可却能世世代代以父亲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