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的就业报到证,曾经是大学毕业生必不可少的一个证明材料,大学毕业没有报到证,就业、落户口、档案接收等统统办不成。如今,这个曾经无比重要、曾经让许多大学毕业生大费周章地去开具补办的东西,终于要退出我国的历史舞台了。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联合印发《通知》,取消了就业报到证。

五部委的《通知》明确地说,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本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报到证和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五部委的《通知》要求,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高校要指导毕业生(包括结业生)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核实信息后及时报省级教育部门备案。高校毕业生到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时,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授权,提供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查询核验服务。
可见,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的建立,不仅取代了曾经存在多年的就业报到证的功能,甚至功能还胜出一筹,而且更加便捷。坦率地说,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后,不但要有一个毕业证、学位证,还要另有一个报到证,这种制度上的安排,本身就有叠床架屋之嫌。在当年档案管理水平较低的年代,也曾经发挥过实际作用。如今社会环境在变化,毕业生的就业也日趋多样化,再拘泥于当年的一个旧规则,除了徒增繁琐,已经没有多少实际的意义了。

回想当年,一旦发生档案中就业报到证缺失的情况,就需要毕业生联系自己曾经就读的高校,申请补办。其间或是通讯、或是返校,凭空增加了很多麻烦与开销。如今,报到证取消,不再发放,以前发过的报到证继续保存在档案里,如果发生丢失的情况,也无需再去补办了。也就是说,曾经发放的报到证,存于档案里,就像一个纪念品、一件文物,留着可作那段经历的一个证明,丢了也无关紧要,因为已经不存在实际的用途了。
就业报到证之所以被取消,不仅仅是实际用途减弱到如有似无的程度,还渐渐变成了毕业生在求职应聘中的一个障碍、一个累赘,有的人毕业时间稍长,不经意间弄丢了这个一时没用到的东西,后来要用的时候就费了工夫了,费时费力联系母校,十天半月难有回音。一边想要,一边拿不出,干着急没办法。实际上,学生的在校学习情况,学业完成情况,没有这个报到证,也尽可以查得到,又何须多费一遍事呢?
《通知》除了提出要建立毕业生去向登记制度外,还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明确了户口如何迁移,明确了档案如何转递衔接,明确了报到入职流程,明确了信息查询渠道。

就业报到证在取消的同时,官方推出了相互配合、衔接的一整套措施,既取代了就业报到证的功能用途,又规避了报到证曾经存在的一些弊端,可谓以新规取代旧政、以鸟枪换掉土炮,为毕业生就业求职扫除了一个障碍,提供了一些方便,相当于为社会节约了成本、提升了效率。
由于就业报到证本身存在的与时代脱节的问题,所以数年前就曾传出将被取消的传言。如今真的到了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一项崭新的规则取代了它,我们乐见其成!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