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本文写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记叙化寿水库从建成,运行至八十年代末的管理过程。有删减。
内容:牛府、阿候、小陳、瓜车黄七、淡泊以明志、兵佬、輝、牧马先生。
(一)化寿水库建成
化寿水库位于玉林县蒲塘镇南部,以所在地化寿村命名。 历年来由于化寿水库水利管理工作成绩显著,多次获得全国、全区性奖励。1978 年被水电部评为全国水利管理先进单位,1958、1969、1970、1978、1983年先后5次被评为广西水利管理先进单位;1984年获自治区水电厅颁发的1984年度岁修成绩优异奖,并获奖金5万元;1986年3月获自治区水电厅授予 1985年度广西水电系统先进单位奖;1976年水库所的沙塘水管站被评为自治区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1986年度化寿水库获自治区水电厅授予水利管理一等奖;1988年获自治区水电厅评为水利管理先进单位。水库领导先后4次出席全国性的水利工作先进经验交流会。

库址建于郁江水系瓦塘江支流泗水江上游。集雨面积18平方公里,总库容1216万立方米,有效库容620万立方米,年复蓄能力1777万立方米。由容县专署水利科设计玉林县水利科周发初为施工技术主要负责人。1957年12月开工,工地设工程挥部,陈恭平任指挥长,陈秀雄、罗锡爵任副指挥长。民工以受益区为主,工日补助 0.3元。1958 年5月竣工。枢纽工程完成投资54.91万元,完成土石方11.91万立方米,至1990年,工程总投资155.34万元,其中水工建筑物部分119.4万元,总投工 75.8万工日。

1.枢纽工程
(1)主坝
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19.1米,坝顶长118米,坝顶宽4米。
(2)放水管
在大坝左端,型式为无压箱涵,闸门型式为梯级放水斜管,后在大坝左端小山增建1条输水隧洞。
(3)溢洪道 在大坝左端,为明渠式溢洪道。1964年加高溢洪道两边的侧墙,1968年又在溢洪道陡坡底板浇筑厚 10厘米的混凝土。
2.灌区工程
有主要干支渠13条、101.3公里。其中:总干渠长10公里,总干渠的石柜支渠灌溉0.1万亩。东干渠长22.4公里,有效灌溉面积2.46万亩;西干渠长9.1公里,有效灌溉面积1.01万亩;福联电灌渠道长5.24公里,新成西干渠下段长5.3公里。支渠有石柜、平塘、付旺、民安、永德,麻畬、合民、张榕、荷包塘等9条,合计长度54.6公里,灌区内结瓜工程是全市水利工程中最多的,共有小塘库1376座。天旱时还有新成水库水调入,做到“蓄、引提”结合,灌区结瓜小塘库每年可复蓄水2-3次。主库与结瓜工程结合运用,做到了以较少的库水灌溉较大的面积,灌区还积极开展园田化建设。渠道管理全面推行承包责任制。渠道及附属工程管理较好,很少有被破坏的现象。
3.工程效益灌区
分布在山心、沙塘、高峰、蒲塘等乡、镇及桂平县大湾乡。历年由于运用结瓜工程组成了“蓄、引、提”三结合灌溉网,用较少的水,灌较多的田。
4.淹没搬迁
搬迁点分散到7个村(大队)15个点,有搬迁队,也有从低搬高的库区队。
(二)化寿水库先进管理简述
化寿水库灌溉面积由原来设计的2万亩扩大到3.37万亩,超过设计的68.5%,每亩灌溉用水量310~360立方米,只相当于一般灌溉需水量800立方米的45%。化寿水库能够取得比较好的效益,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大力完善配套设施。水库工程于1957年冬动工兴建,1958年5月建成发挥效益。灌区包括玉林、桂平两县所辖的5个乡24个村。由于灌区没有大江大河,难以保证农田灌溉用水。当地政府和水利管理部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大胆实施“长藤结瓜”工程,积极引导灌区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投工投劳在水库主干渠下游修建了小(二)型调节库,山塘,每年可复蓄水2~3次。主干渠道与相邻的新成水库西干渠相连,灌区塘库相通,天旱时可把新成水库的水调入。灌区开挖有干支渠道 13 条总长101.3公里;其中主干渠长10公里;干支渠有24.5公里进行了三合土防渗。从而使灌区形成了“蓄、引、提”三结合的水利灌溉网,使得无论是渠道以的农田还是渠道以上的农田,是连片的农田还是小片分散的农田都能灌溉受益。由于主库与结瓜工程联合运行,并充分利用回归水,做到了以较少的库水灌溉较多的农田,因而使实灌面积远远超出设计灌溉面积。
(2)严格各项管理制度,管好水用好水。渠道清淤维修,是灌区一项长期的工作,在20世纪 60~70年代,坚持将渠道清淤按受益面积,落实到社、队。20 世纪 80 年代后,特别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化寿水管所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按照县政府和水利主管部门的要求,制定并实施了新的管理制度,按受益面积每年每亩收集渠道清淤维修费0.5元,实行渠道清淤维修“五定三包”责任制。“五定”是:定人员,渠道附近的农户为承包对象;定地段,每户承包 1~2 公里;定时间,每期承包 2~3 年,每年分上、下半年各维修一次;定质量,清淤符合过水断面规格;定报酬,根据工程的工作量,每公里50~200元。“三包”即:包渠道清淤维修;包渠堤无私耕滥种;包管护渠道和附属工程完好。
(3)科学管水用水。注重用水的科学管理,是化寿水库出效益的法宝。具体做法:
①结合农业生产,尤其是水稻栽培实行“簿、浅、湿、晒”的节水增产新技术,与当地人民政府和农业技术部门密切配合,制订和推广适时适量的灌溉方法。
②全面推行按田配水,按方收费,指标到队,用水时先报计划,核实用量,合理安排;做到专人开闸放水、接水、送水制度,有效地节约了用水,杜绝了浪费水和不合理用水的现象。
③加强对引水工程、抽水站的科学管理,充分提高抽水和引水的效益,做到放水和抽水、引水同步进行,相互配合,合理安排。
化寿水库实行科学灌溉,效益是显著的。1991年发生历史罕见的特大干旱,水库年初蓄水量仅410万立方米,全年降雨量只有900毫米,比正常年景少 30%。这一年,灌区全年用塘水量70万立方米,抽水量100万立方米,本库放水量498万立方米,实际灌溉面积2.9万亩,平均每亩用水量310立方米,创历史最好水平。据高峰、沙塘2个乡镇统计当年共增产粮食31.6万公斤。(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