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国时期,天津开兴办新学之先风。当时的公立或私立学校大多设在华界,租界内鲜有私人出资办学。而“圣功女校”就是一所有着教会背景的设在租界里的学校,几经变迁,它成为了现在的“市五所”名校“新华中学”。

6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圣功中学”起初设在法租界。1914年6月28日,天主教会神甫李鲁宜、杨仁址与教友陈尽仁、英实夫等人在天津法租界义庆里租借校舍,面向中国儿童招生办学,定名“圣功学堂”,又名“圣功女学校”。“圣功”二字,出自《易传》:“蒙以养正,圣功也”。

到了1915年秋天,该校迁到海大道(今大沽南路)美以美会旧址。同年,夏景如出任圣功女学校第二任校长,这所学校得到迅速发展。1929年,又在英租界44号路(今河北路)黄家花园附近租校舍,改师范班为中学,定名为“天津特别市私立圣功女子中学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至1937年,“圣功女中”实行高中双轨制,初中三轨制,使得学生总数达到550余人,另有小学生300余人,学校校舍急需扩建。到1941年4月23日,经天主教会捐资和多方募捐,位于马场道陶园(今马场道99号)的新校舍破土动工,同年冬天搬入。

而1941年12月7日竣工的这栋四层青砖校舍,就是现在矗立在新华中学校园里的“圣功楼”。圣功楼落成后,学校学生人数快速增加到586名。

解放后,圣功女中的一部分迁至台湾,1967年更名为“私立圣功女子中学”,1979年更名为台湾省台南市私立圣功女子高级中学。留在天津的部分,1952年更名天津师范学院女附中,1956年实行男女混合招生。1958年后,先后改名为天津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天津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河北大学附属中学。至1973年,正式定名“新华中学”。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胡蝶,也曾在这里读书学习。1915年前后,胡蝶的父亲胡少贡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年幼的胡蝶随父母迁居天津,8岁时入“圣功女校”学习,养成了捧书阅读的习惯。(津401,2023.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