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去过高海拔地区,比如青藏高原、西藏、新疆等地?你是否曾经感受过那里的空气是多么的稀薄,呼吸是多么的困难,头晕是多么的难受?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高海拔地区的空气会这样,和低海拔地区有什么不同呢?

空气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呼吸,就无法生存。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分别占了78%和21%。其他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水蒸气、惰性气体等。空气是有重量的,它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形成了一层层包裹着地球的大气层。
大气层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我们生活在对流层内,这一层大约有12公里厚,占了大气层总厚度的10%左右。对流层内的空气温度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平均每升高100米,温度就下降0.6摄氏度。这就是为什么高山上总是冰雪覆盖,而平原上则相对温暖。

为什么对流层内的空气温度会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呢?这和太阳辐射和大气热力学有关。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所有能量的来源,它照射到地球表面,被水体、岩石等吸收后,转化为热能。这些热能又通过辐射、对流和传导等方式传递给周围的空气。因此,地面是对流层内空气温度的主要热源。
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辐射都能到达地面,有一部分会被大气层中的水汽、云雾、灰尘等反射或吸收掉。这些反射或吸收掉的太阳辐射就成为了大气本身的热源。在对流层内,越靠近地面的空气越容易受到地面热源的影响,而越靠近对流层顶部的空气越容易受到大气热源的影响。

当空气受到热源加热后,它会变得轻盈而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它会遇到更低压更稀薄的空气环境。这时候,它会膨胀并对外做功,消耗自身内能,并导致温度下降。这就是为什么上升的空气会变冷的原因。相反,当空气受到冷源冷却后,它会变得沉重而下沉,在下沉过程中,它会遇到更高压更密集的空气环境。这时候,它会被压缩并受到外界做功,增加自身内能,并导致温度上升。这就是为什么下沉的空气会变热的原因。因此,在对流层内,空气的温度主要取决于它的运动状态,上升的空气温度下降,下沉的空气温度上升。
高海拔地区的空气为什么稀薄,是因为大气压力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密度随着压力降低而减小,空气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空气变得稀薄。而空气温度为什么随着高度升高而降低,其实是因为太阳辐射和大气热力学的作用,地面是对流层内空气温度的主要热源,而越靠近地面的空气越容易受到地面热源的影响,而越靠近对流层顶部的空气越容易受到大气热源的影响,同时上升的空气会膨胀并对外做功,导致温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