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帖子中,我们知道,他是5月17日参加这项比赛的。17个人参赛,7个一等奖,这个一等奖的比例还是蛮高的。也正因此,他对一等奖充满了期待,因为自己不但有倾情的付出,还有完美的表现。

为了这个比赛,他足足准备了一个月,他比赛中的每一句话都经过细细地推敲,刻在脑子里。他坚持周一至周五每天练习两遍,就是为了保证这次比赛能拿到一个自己满意的成绩。这样的全情投入,还不能保障赛课的质量吗?

而在比赛的当天,自己讲完了之后,他还得到了主评委和首席专家的连连夸奖。这样的效果,还不能保证自己冲进一等奖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一等奖没有他。对此,他是失望至极。这时候,他开始反思为什么自己会遭遇这样的惨败。

因为他是当天的第13号选手,所以他有幸看到了自己前面的12位选手的比赛。而其中有一位,一看就没有做任何准备,因为他全程都是在对着稿子念。但是他却拿到了一等奖——这是不是有些滑天下之大稽了。

还有两位选手来自同一所学校,他们讲的也并不怎么出彩,也就一般般吧。而其中的一个,连课程结构都不完善,15分钟的竞赛课,她的导入用了6分钟、最后无课堂小结、无作业布置、无巩固提高。这样的课可以说连基本的程序都没有做到,能拿奖吗?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这两位教师也拿到了一等奖。这不是奇了怪了吗?

痛定思痛,这位教师就对自己为什么失败做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主要出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评委的问题。评委5个人来自4个学校,有两名选手参赛的学校来了2名评委。这也是为什么他们表现的差强人意,也照样能够胜出的原因。

其次,他来自农村学校,等级低了,就是出来比赛,也很难拿到一等奖。他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他发现,今年自己学校的初中和小学,拿的都是二等奖(因为评职称的需要县级赛课没有了三等奖),没有一个一等奖。

这还不是让他最震惊的,让他最震惊的是,他拿到文件的时候才发现一个天大的笑话。他们物理学科的比赛是安排在19日的,而文件上的事件却是18日。这也就是说,比赛还没有开始,一等奖就已经被人内定走了。而之所以要比赛,是因为程序的需要,他们都成了提线木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