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封建社会其实是一个君主专制渐渐加深的过程,但是君主制的加深也往往伴随着为了御民而实行的一些紧箍思想的措施。但是禁锢思想的措施并非是百害而无一利,他们在树立民族的脊梁上出了很大的力。

和民族的脊梁息息相关的其实是民族的性格,中国的民族性格里,对民族脊梁的形成起最相关的是"气节"一词。而"气节"的形成又和古代的一些思想有关。那些思想虽然在实施发布之初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封建统治,但是它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气节实在是出了大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对民族性格树立产生有利影响的思想

1.程朱理学

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非常的多,任意打开一本史书,都可发现一些有志之士,但是真正的使"气节"这一概念深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的还是应该算朱熹头功!

朱熹是中国北宋的大教育家,思想家,一个失败的语言学家!提起他人们往往都会不约而同的想起和他息息相关的"程朱理学",的确"程朱理学"是他最大的代名词,但是今人提起"程朱理学"往往第一个念头是"存天理灭人欲"。 这的确不假,但是"程朱理学"并不仅仅只有这一个条款,它还是有一些正能量的东西的。

比如:它要求人内修,对人的道德要求有很大的提高。其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等。更重要的是它提出了一个理想的人格,并鼓励人们向这个理想人格而努力,因为当时的社会氛围,它其实直接促使了民众因为对自身道德层面的高要求,直接提高了由百姓所组成的整个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德行、情操、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的民族性格!如:张载庄所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程朱理学对文人的影响

而程朱理学对文人影响深远的一个表现就是宋朝时期的士子极有气节的表现,比如宋末文天祥在面对异族侵略时,英勇拒降以身祭国,这都是受理学影响的原因。所以才会有《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的大无畏之诗。

比如明朝东林党不畏惧皇权,敢于以死明志!著名大才子杨慎在明朝"大礼仪"事件中,面对巍巍皇权表现出的英勇无畏。他听说朱厚熜坚持要称自己的生父为皇考,还廷杖官员,就约集同年进士检讨王元正等二百多人,激动地说:"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一群文人在金水桥、左顺门一带列宫大哭抗议。《明史》记载:"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

杨慎在七月十五被捕后,十七日被廷杖一次,死而复苏;二十七日又被廷杖一次,最后充军云南。杨慎的一生以绝世之才,却颠沛流离于边陲,不得重用,就是因为太有气节,面对皇权的不苟同,才被朱厚熜记仇记了一辈子!李贽在《焚书》中写:吁!先生人品如此,道德如此,才望如此,而终身不得一试,故发之于文,无一体不备,亦无备不造,虽游其门者尚不能赞一辞,况后人哉!这就是民族气节的表现!也是程朱理学的对中国古代的好的影响。

第二,程朱理学在清末被阉割

程朱理学真正被阉割是在满清的时候,只提对统治者的服从而不提"气节"。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吕留良在满清统治下的遭遇。吕留良是一个抗清战士,在兵败后开医馆,后来在康熙开"博学鸿儒"科时拒不应试。还通过评选八股文,宣传他严"夷夏之防"的政治主张,被清廷所不喜。这也就是《行略》中所说的"其议论无所发泄,一寄之于时文评语,大声疾呼,不顾世所讳忌。"最后在文字狱最厉害的雍正时期被剐尸,这对重死如重生的中国人来说实在是奇耻大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钱穆说:"如吕留良,乃于清廷设科取士之朱子《四书》义中大张民族主义,罹剐尸之刑。雍正皇帝颁《大义觉迷录》一书,昭示天下举子,尽人必读。乃不久,其书亦同遭禁锢,举国无一人能见。直至清之末叶,民间始再印此书,与吕留良书同获重见于国人。今人多能谈清廷文字狱,屡行文字狱者为雍正,而雍正御著书亦同受禁锢,此诚旷古奇闻。"

第三,顾炎武

顾炎武是明清交接时候的思想家,可能很多人对他不太熟悉,但是他的一句名言却是绝对的让很多中国人如雷贯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他的思想影响下,将天下兴亡的重任也分摊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不再是高阶人士和所谓的读书人的责任,而是每个国民的责任!

他的思想观点和"气节"有关的是"行己有耻",提出为人要用羞恶廉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而如果参考他的这观点的提出背景就更加可以感觉到他的无畏。此观点是清初时期提出的,当时清朝感刚刚入关,正是提出"易服剔发"的时期,很多人文人为了保命和前途,对清廷表现出了巨大的谄媚之心,寡廉鲜耻、趋炎附势而丧失民族气节,刘师培说"清代之学,迥与明殊。明儒之学,用以应世,清儒之学,用以保身。"所以顾炎武此话的提出就是在敲响警钟。

他在自己的《文集》中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将实学和人的行为联系在一起,开了清代重"考据"的先河。

第四,民族气节的体现

在清末面对列强的侵略,乃至后来的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在反侵略问题上所表现的"舍生取义"就是对"程朱理学"所提倡的气节最大显现。不管是大部分都是底层百姓组成的"太平天国"对列强的反抗,还是后来抗战时期的全民参与,比如著名的"百团大战",被誉为是"人民用推车推出来的战役",武艺不再表现这人民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所表现出的:气节,不投降,坚决反抗,才迎来了今天的新中国!"气节"真正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程朱理学真正做到了"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