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人的一生只吃多少饭是固定的,谁先吃完谁先走这是真的吗?

吃多吃少真的跟寿命有关系吗,老一辈人经常说谁先吃完谁先走,难道饭量大的人更快凉凉吗。

开始听到这个说法的时候我惊了一下,因为自己平时就有暴饮暴食的坏习惯。

记得有一天晚上,不知道是吃多了,还是吃坏东西了,肚子难受的厉害,为此大半夜还进了一趟医院。

因为这件事后来我还单独找了我们县城当地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夫。

他说传统的道家认为,食物是骨气,所以吃饭的时候用自身的元气化骨气,可以促进消化和吸收。

将食物变成自身的营养和物质,如果吃太多就会伤及到自己的元气。

后来我才明白暴饮暴食是非常伤害身体的,原来吃饭是有很大讲究的,所以你会发现以下几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平日少吃饭有益身体健康

德国科学家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关于动物研究发现。

把1000只小白鼠,分成两个组,一组小白鼠限量饮食,而另外一组不限制饮食。

研究结果发现,每天限制饮食的小白鼠,要比不限制饮食的小白鼠活得更久。

而且还发现限制饮食的时间越早,小白鼠细胞衰老就越慢。

美国人在猴子身上也做过类似的实验,得出同样的结论。

但是科学证明,少吃一点的确对身体健康有益,长期吃太饱,容易导致摄入过多的热量,很多疾病也会一拥而上。

二、吃饭也是大自然选择人类的标准条件

大自然制造了一种很奇怪的规律,要命的食物口感都特别好,治病的食物口感都特别差。

所以叫苦口良药,如果去中医药店,你会突然发现那个抽屉里,

好多我们平时认为没有用的,这个草的根,那个茎,这个种子,那个皮。

那些我们认为口感都特别差,难以下咽的全是治病的,非常奇怪。

可是饭桌上,鸡鸭牛羊鱼肉全都是要你命的,就像大自然中特别鲜亮的那些植物动物都可能有毒。

特别难看,特别难闻的,可能正好是营养价值最高的。

很多人管不住嘴巴,就是喜欢吃那些好的,不爱吃那些口感差的,让管不住嘴巴的人先走,就是大自然淘汰人类的一个办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吃饭是福报,浪费粮食就是在消耗自己的福报

在唐朝有一个宰相叫李德裕,根据《太平广记》记载,李德裕曾经向一位得道高僧去问自己的命运,高僧说,你即将走霉运,很快会遭到贬官,往南方去。

但是你还会再回来,因为你这一生注定是要吃够一万只羊的,但现在还差五百只,还没有吃够,所以你不用担心。

李德裕立刻就相信了,因为他以前曾经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来到了一个满山都是羊的地方。

放羊的人还对他说,这些羊是给很尊贵的人吃的,李德裕听了之后就放心了。

可是没有想到几天之后,下面的官员给他送礼来了,送的礼正好是五百只羊。

他非常害怕立刻又去问高僧,有人给我送了五百只羊,我不吃可以吗,养着它们行不行。

但是高僧说你不吃也不行,这个羊既然已经送给你了,他就已经归在你的命数当中了,你没有办法逃脱你的命运。

果然没多久,李德裕就像预言中说的那样被贬,而且死在了遥远的崖州,也就是海南三亚。

因此我们不难发现,人一生的饭量有定数,谁先吃完谁先走。

这句话所蕴含的哲理就是让人们吃饭适量,保持饥饿感,不要暴饮暴食,平时要节约粮食,不要浪费否则会把自己的福报丢掉。

如果人没有了福报,那么就离凉凉也就不远了。

就像两款同样的车型,一款当私家车开,可以开二十多年,而另外一款是当出租车开,可能六七年就报废了。

出租车几年的公里数比私家车几十年的公里数都多,每天在路上行驶。

人的脏腑也是这样,吃的多消化系统一直在不停工作,加大工作量来消化过度的食物,导致过度使用,脏器功能就会早早的衰退,提前进入报废期限。

所以每一餐还是少吃点,别把自己吃撑。

那么平时怎样吃才健康呢?

我为大家总结了几条经验,总体来看有以下几点。

1.每天吃七分饱。就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食欲已经下降了,但是胃还没有满,还能再多吃两口,但是如果停止不吃,也可以接受,这个就叫七分饱。

2.要细嚼慢咽,不要吃的太快。因为如果你吃饭速度太快,身体感知饥饿的速度,赶不上你吃饭的速度,很容易导致吃撑了。胃已经吃得很饱了,但是大脑还在说不够饱,还要继续吃。

3.改变吃饭顺序,可以先喝汤再吃菜然后再吃肉,最后再来吃一点主食。长期保持一个规律的进餐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我们每个人身高体重不一样,身体代谢不一样,当然饮食习惯也不一样,我们吃的食物构成更是不一样,所以七分饱可能才是最健康的生活方式。

大家说怎样吃才好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