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黄泉路”,那便是瓦屋山迷魂凼。用当地人的说法就是“人是竖着进去,最后都得横着出来。”

即便是对当地人来说,迷魂凼也是一片“人类禁区”,只要有人进入这里,最后都得迷路,如果得不到外界的援救,就有葬身于此的危险。

也正是因为这样,瓦屋山曾在明朝时被下令封禁,时间长达四百年。

即便是到了科技远胜古代的今天,瓦屋山迷魂凼依然被列为国内一级禁区,围绕这里的种种谜团也仍未破解。

这究竟是怎样一片神秘区域?在这里又都发生过什么样的离奇怪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迷魂凼的神秘传说

瓦屋山位于眉山市洪雅县和荥经县交界地带,区域面积约88平方公里,同时拥有着中国最大的一片原始天然林。

这里距离峨眉山风景区直线距离仅40公里,是一处足以和峨眉山争奇斗艳的绝佳风景名胜。

然而因为瓦屋山封禁时间太久,再加上山顶处有一迷魂凼,使这里知名度大大不如峨眉山。

但要说到神秘传说,峨眉山又显得稍许底蕴不足。

李白诗中曾云:“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瓦屋山的神秘传说最早可以追溯到神秘莫测的古蜀国。

据传说蚕丛作为古蜀国的开国君主,其爱民如子,事必躬亲,使国家日渐强盛,子民们尊称他为“青衣神”。

蚕丛去世后,人们为了不让他的灵魂受到打扰,特选在瘴气弥漫的瓦屋山为其修建陵墓。

最后陵墓修成,蚕丛顺利下葬,而那些知道蚕丛墓具体位置的人们也永远困在了瓦屋山的迷瘴之中。自此之后,便再也无人知晓蚕丛墓的具体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后相传在东汉末年,张道陵开创“五斗米道”,被奉为当今道教的祖师。他以宗教为基础,大量收纳信众,逐渐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民间力量。

东汉朝廷对日渐壮大的“五斗米道”自然要极力剿灭,张道陵毕竟不擅长带兵打仗,只能辗转各地继续发展信徒。

危困之际,他率领信徒来到了蜀地瓦屋山,张道陵观此地山高林密,又有瘴气滋生,是绝佳的藏兵地点,也可利用地形优势与敌军周旋,于是便带人驻扎在这里。

不久之后,朝廷兵马杀到,张道陵马上派人将追兵引入迷魂凼,他则在这里布下“八卦迷魂阵”。

地形、瘴气加阵法在这里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凡是进入迷魂凼的官兵都被困死在这里,数万人最终一个都没能平安走出迷魂凼。

张道陵去世后飞升成仙,却依然对这瓦屋山念念不忘,经常降下神通帮助这里的山民。

不知是何年岁,瓦屋山有巨蟒为患,吞噬牲畜,扰民不安,此时张道陵神魂下凡,帮助山民铲除巨蟒,还这里一片太平。

时至今日,瓦屋山仍留有“张道陵降蟒沟”的遗迹和传说。

此后上千年时光里,瓦屋山都是一片太平景象,虽谈不上物阜民丰,倒也算是无灾无祸。

眉山是宋朝大文豪苏轼的故乡,对于瓦屋山他自然十分了解,相传他曾和友人一起攀登瓦屋山,并留下诗句:“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不过根据诗文中看,苏轼攀登瓦屋山时应当为春季,此季节正是山上瘴气最厉害的时候,再加上张道陵的传说在这里久久流传,他当时应该并没有取道迷魂凼。

与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不同,瓦屋山历来与道教结缘。元末明初时,这里又来了一位后世传颂的道教真人,他就是张三丰。

在人们心中张三丰是道教武当派创始人,但其爱好云游四海,尤其是元末明初时,朱元璋和朱棣接连寻他而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张三丰云游至瓦屋山,见此地云雾缭绕,密林参天,正是一处难得的清修之所,于是他便留在了这里,开创“屋山派”。

不久之后,朱棣得知张三丰在此地开宗立派,便派人到此寻访,但却发现他与蜀王来往密切,不由得心生猜疑。

随后朱棣以“山中有妖”为名,下令将瓦屋山就此封禁,张三丰不得已离开继续云游天下,山上的宗教建筑也因年久失修而垮塌。

又过一百余年,万历皇帝在位时,瓦屋山附近经常有山民误入迷魂凼而就此失踪 ,加之当地山民盛传此地有妖孽作祟,故而万历皇帝下令从此彻底封禁瓦屋山。

随后清朝皇帝仍然继续封禁,瓦屋山便就此封禁四百余年。

政府设立的黄泉牌警示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旧时封建思想得以破除,越来越多的人出于各种目的而深入瓦屋山,尤其是闯到迷魂凼里,结果却发生了许多离奇事故。

离奇事故不断发生

建国后最早关于迷魂凼失踪事件是发生在1970年。

当时在瓦屋山上生活着一个猎户,一日他带着自己的猎狗到瓦屋山上去打猎。若按照原本的路线,他此行或许不会有什么危险,最多也就是一无所获。

然而进山后不久,前方突然起了大雾,猎人视线受到影响,不知不觉间就进入了本地人都谈之色变的迷魂凼。

这时他已经深入其中,再想走已经来不及了。

迷魂凼位于瓦屋山的东南角

他与猎狗只能一面劈砍沿途的荆棘一面艰难前行,最后猎人实在找不到路,便将猎狗放出去找路。

然而,猎狗身躯灵活,几下就消失在猎人的视线中。

最终猎人与猎狗也没能碰面,这一人一狗从此消失在茫茫迷魂凼中。

事情无独有偶,1972年春天,瓦屋山下生活的几个妇女听说山上盛产名贵中药材,便与同村另一个妇女相约进山,挖一些中草药卖掉来贴补家用。

由于草药都生长在密林之中,她们不知不觉之间便闯入了迷魂凼,结果迷路再也没能出来。

夜间家人见她们还没回来,顿时就着急地沿着山路寻找,可是依旧连人影都没见到。无奈之下,他们只能求助村长。

村长发动全村上百人上山搜索,这么多人在山上搜寻了三天三夜,却仍然没有找到。

村民们知道二人恐怕已是凶多吉少,于是便放弃了寻找,至今也未发现尸骨。

如果说猎人遇险是孤身一人,妇女遇险是因为迷失方向,那装备精良的科学专家呢?

1974年,洪雅县组织了一支野生动植物资源调查组,准备深入迷魂凼进行考察。

此前从未有官方组织的团队进入这片区域,然而本着科学至上的原则,队员们没有感到丝毫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这样科考队进入了迷魂凼,最初一切正常,他们也采集到了许多动植物样本。然而随着逐渐深入,仅仅一个小时后他们就发现迷路。

他们尝试了做标记等一系列办法,最后却发现一直在原地打转。

见实在没了办法,科考队只能利用“三点一线”的原理,拼力朝东北方向砍出一条直线道路,这才平安脱险。

1975年,洪雅县再次组织调查小组深入这片区域。有了上一次的教训,这次队员们都带上了专业指北针、登山镐、绳索等工具,可谓是全副武装。

这次进入迷魂凼比起上次来的确顺利了不少,一路上除了路比较难走之外也没遇到什么危险。

正当科考队员们信心满满,以为一定可以顺利完成调查任务时,他们却发现自己再次迷路了。

这时有队员拿出指北针辨别方向,却惊讶的发现指针竟来回乱摆,根本无法指示一个确定的方向,而其它队员的指北针也是这样,一行人顿时陷入了迷茫。

事情还是回到了跟上次一样的局面,这种境遇令所有人感到绝望,再像上次一样“三点一线”开辟出路也不可行,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补给,体力肯定跟不上。

幸好有队员为了应急,随身携带一枚信号弹,就这样他们被搜救团队发现而脱险。

从此之后,野生动物调查小队再也没有踏足这片禁区。不过,面对瓦屋山这片自然宝库,依然有很多科考工作者前来秘境探险。

1979年,四川省林业局的一名专家带队来到瓦屋山,他早已听说过迷魂凼的诸多离奇事件,但依然决定到这里去看看,相信一定可以发现许多珍稀植物。

为了保证安全,他们还出钱找到了一位当地的向导带路,就此进入了迷魂凼。

结果自然是没多久就迷了路,身上用来指示方向的仪器也全部失灵,一行人同样是一直在原地绕圈。

就这样一行人一直走了三天时间,最后还是专家带队朝一个方向砍出一条荆棘路,他们才走出了这片区域,而他们出来的地方已经位于隔壁的荥经县。

1999年,国务院特聘大熊猫保护专家安德鲁·劳里博士来到瓦屋山,并准备进入迷魂凼探访大熊猫的踪迹。

与安德鲁一行人一同前往迷魂凼的,还有几位生活在瓦屋山附近的村民。

由于安德鲁需要采集一部分样本,所以队伍行进速度很慢,三天之后他们才行进到迷魂凼腹地。

为了保证安全,他们一路上都做了标记。随着时间过去,安德鲁一行人惊讶地发现,队伍再次回到了做标记的位置,他们也跟着迷路了。

这时安德鲁放出一只信鸽,希望信鸽能飞出去报信,但只见信鸽飞到空中盘旋了一会,却再次回到了安德鲁的手中。

安德鲁又在不同位置放飞了信鸽,然而结果也是一样。

而后还是随行的村民郑国治,用砍刀劈出一条直路,他们才得以脱险。

相比这次遇险经历,几个月后一位名叫郑明全的年轻科学家就没这么幸运了。

他也是和一位村民一起进入迷魂凼的,也同样迷了路。但最终他和村民走散,村民历经艰险走出了迷魂凼,救援人员3天后找到时发现郑明全已经冻僵。

迷魂凼里有太多的谜题,吸引着更多人不畏生死来到这里探险。

科学探险仍旧被困

2010年,由眉山市和雅安市联合成立了一只15人的探险队,其中包括植物学家、专业户外探险者、记者,甚至还有武警。

至于装备,自然也算是所有去过迷魂凼的人之中最好的,除了基础的指南针、开山刀、兵工铲之外,武器也没少带,GPS、手表、手机、对讲机等通信设施不少。

就这样,一行人浩浩荡荡向迷魂凼出发,看势头是一定要弄清迷魂凼里的诸多谜团。

进入迷魂凼之后,他们才发现事情似乎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首先面对的困难就是这里肆意生长的箭竹林。

箭竹是一种野生速生的竹类植物,生长速度极快,生命力顽强。

最关键的是这种植物只长到一米六左右,恰好能够阻挡人的视线。再加上箭竹尖端锋利,一不留神就会扎破皮肤。

所以在行进过程中,前方的队员只能一路劈砍来开辟道路。但是由于竹林太过密集,15人的队伍又拉得太长,数次发生队员失散情况。

科考队进入迷魂凼深处后,遮天蔽日的密林几乎让大家看不到天空的本色,不知不觉间黑暗笼罩了周围的环境。

更令人绝望的是,前方瞬间掀起一片白色的大雾,并很快将全部队员笼罩其中。大雾带来的致命问题就是视力受阻,让一众队员方向感顿失。

而后随着队伍的行进,忽然出现部分队员咳嗽、干呕等情况。

“瘴气!一定是瘴气!大家小心!”当下便有队员大喊道。

对于迷魂凼有瘴气的传闻,他们一直就知道,故而也做了准备,随即队员们纷纷戴上防毒面罩,咳嗽的情况便有所缓解。

然而随着行进,雾气越来越大,队员们身上、背包上都潮湿得滴下水来。

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生堆火休息休息都做不到,他们这才体会到为什么郑明全会活活冻死在这里。

随后探险队又艰难行进了一段路程,这时队伍中的女同志体力已经有所不支,队伍便停下来做短暂休整,同时做一下信鸽放飞实验。

就在放飞信鸽的时候,队员注意到他们的指南针已经受到影响,罗盘乱摆定位不准,就连GPS也无法确定他们的位置。

同时信鸽也无法顺利飞远,两只信鸽都是放飞不久后又飞回来。

最后,这支科考探险队在历经种种诡异事件后,当天沿原路返回,基本达到了科考目的,不过对于迷魂凼的种种谜团,依然没有真正破解。

围绕迷魂凼的种种谜团,事后专家也提供了几种解释,有地磁异常说、瘴气毒人说、视觉幻影说等等,但时至今日却没有一个定论来解释。

迷魂凼也就此被奉为“中国百慕大”,长期以来仍吸引着众多冒险家们前去探索,说不定在未来的某天,迷魂凼的谜团会得到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