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广西频道

五月的清晨,阳光明媚。在桂林旅游学院校园里,一群群学生正在辅导员老师和后勤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挥动各种劳动工具,在校园清洁责任包干区清捡碎石、清扫树叶、清理杂草;在图书馆里,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正在清洁图书、分门别类整理图书。……这是该校《公共劳动》课实践教学的场景。当前,该校正在开展第二届大学生劳动月系列活动,劳动主题班会、劳动技能比拼、劳动主题海报比赛、校内外劳动实践,系列活动促使广大同学劳动热情持续升温……

近年来,桂林旅游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谋划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建立了“五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劳动教育成为学校“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点。通过多年探索实践,育人成效明显。

融入大思政课程,价值引领促进劳动观念形成

构建系统的劳动课程体系,是形成劳动教育长效机制的关键。2018年,学校将学生参加“公益劳动”纳入了第二课堂成绩单。从2019年开始,公共劳动课写入学校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2020年,学校成立公共劳动教学部,由公共劳动教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以及任课教师组成课程组,负责课程的总体设计、开课及建设工作。

学校从2021级全体学生开始,将《公共劳动》课程建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类必修课,明确了学时和学分,构建了“理论+实践”课程体系,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全过程。理论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劳动观、劳动精神、劳模精神、时代精神的学习和研讨。实践教学围绕校内公益劳动、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劳动、社会实践劳动、专业实践劳动四个方面开展,并通过学校实践教学管理系统记录学生劳动过程。通过理论学习和劳动实践,促进学生逐步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融入日常劳动维护,文化氛围促进劳动热情升温

学校将每周周三定为“校园公益劳动日”,将每年的五月定为大学生劳动月。公共劳动教学部、党委宣传部、后勤管理处、图书馆、二级学院多方联动,全员参与促进校园劳动文化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划定校园公共责任区,由《公共劳动》任课老师即各班级辅导员组织学生常态化开展责任区清洁劳动;通过研发“劳动云超市”平台征集发布校内劳动任务,各班级结合实际,以班级为单位主动下单认领任务,班级齐心协力完成劳动实践,任课老师通过实践教学管理系统,全方位全过程记录学生劳动实践、劳动感悟,学生积累完成课程规定的实践课时,为文明校园创建积极贡献力量。自2021年11月以来,学校通过“劳动云超市”共发布劳动任务近600项,参与劳动学生达4万余人次。

学校围绕“为谁培养劳动者”“培养什么样的劳动者”“怎样培养劳动者”等关键问题,突出劳动教育中的思政元素,邀请校内外各行业各领域先进典型人物、榜样师生做客“榜样讲堂”,宣扬他们扎根本职、勤奋劳动、广结硕果的感人故事,进一步弘扬新时代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发挥榜样引领示范。

在桂林旅游学院,随着“校园公益劳动日”“大学生劳动月”“榜样讲堂”等特色活动的常态化,在学生群体中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劳动者,学校通过选树典型,在全校范围内评选“劳动之星”,正面激励大学生的劳动热情升温。“人人讲劳动、人人爱劳动、人人做劳动”的文化氛围已基本形成。

融入专业教学,持续实践促进劳动能力提升

学校立足自身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层次定位,注重将劳动教育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融合,在专业教育中浸润劳动精神。学校专业涵盖了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专业之间各具特色又存在紧密关联,劳动精神在融入专业教育过程中呈现出多元化的教学成效。

以学校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为例,该专业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立足于实操室、实验室,常态化开展课前工作服更换、课中专业操练、课后教室清洁等劳动内容。针对专业特征,设立勤工俭学岗、学生助理岗,参与专业实操室、实验室、仓库等专业教学场地的管理与运行,真正地让劳动教育不受课堂时空限制,增强学生对专业劳动的认知和理解。同时,学校各专业注重在专业教学中融入创新性劳动相关内容,以专业实验、科技竞赛、志愿服务等创新性劳动实践活动为依托,建构动脑思考与动手操作有机结合的专业教育体系,学生的专业劳动能力素养在持续实践中得到不断提升。在第25届世界奥林匹克烹饪大赛中,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孙健同学作为青年厨师队的队员获得银奖;学校文化与传播学院学生参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的演出任务,获文化和旅游部通报表扬。

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项目实施促进劳动成果落地

学校注重加强学科创新竞赛凸显劳动价值,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科技创新精神和职业精神。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挑战杯”、“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赛事平台为依托,组织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孵化各类项目,促进大学生劳动成果落地。

荣获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的项目《四时良膳——新中式药食同源火锅底料领潮者》便是最好的例证。在老师的指导下,该项目团队同学在开展大量社会调研的基础上,以“药食同源”为原理,聚焦当前火锅这一流行餐饮与养生理念的矛盾问题,通过不断实验、试销实现了生产。像这样的项目,通过产品研发促进学生创新性劳动成果真正落地,达到了服务社会的目的。

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全面统筹促进劳动素养提高

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管理。实施“马踏飞燕实践成长计划”,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深入基层一线、乡村等开展学习实践、文旅志愿服务等活动。学校有一万余名学生注册成为志愿者,他们依托社团、班级、小组等方式,立足校园、深入基层一线,大力开展旅游志愿服务,其中,大学生乡村振兴协会打造的“晨光-助力脱贫攻坚”项目荣获第四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学校每个二级学院均打造了“一院一精品”校园文化活动品牌。艺术设计学院创建的“创意集市”文化品牌,学生以传统集市的形式展现陶瓷工艺、首饰工艺、纤维工艺、金属工艺等劳动成品,形成可观赏、可出售、可定制的劳动模式。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完成了设计、制作、营销、讲解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动脑能力,劳动素养在润物细无声中,不断得到提高。该学院学生团队打造的“点染瑶族五彩梦”——手工印染艺术工坊获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

通过几年实践,桂林旅游学院探索出的“五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实现了学生劳动教育的全覆盖。该模式紧扣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与大学生成长规律,既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方式,又紧扣大学生所学专业,促进了专业技能的提高,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形成了一批可供借鉴和推广的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工作经验和做法。

下一步,桂林旅游学院将不断打造高质量大学生劳动教育体系,进一步推进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彰显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周红艳 林信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