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北大学生吴谢宇弑母案二审宣判:法院驳回吴谢宇上诉,维持死刑原判。

法槌落下,至此,吴谢宇案只待报最高院核准即盖棺定论。掩卷之余,结局令人唏嘘。

7年前,这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读大三的学生,杀死了生母谢天琴,随后以出国留学为名骗取亲友144万余元,从此亡命天涯。一直到2019年在重庆机场被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中国著名学府的天之骄子,沦落到弑母诈骗的凶玩之徒,如果心理正常,似乎有违伦理纲常,也超出所有人的认知。

但要说其是为了帮助母亲免受人世疾苦,为何弑母后还能向亲友诈骗巨资,亡命天涯之际,还不忘挥霍享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留有三问:

1、在谢眼里,母亲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母亲和妻子,因为爱他而一直对其过于严厉,以至于他的任务就是每次以好的成绩讨母亲的欢心,以至于他上北大后,仍然每晚10点是他“最重要的事”,向母亲汇报其一言一行。

如此,一个正常的人怎么可能做出此等忤逆之举?这个孤本只能留待案后心理学家研究。

2、吴谢宇曾在两次庭审现场,哭着请求法庭给他一次机会,用余生来赎罪。法院认为吴谢宇作案时具有完全的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

但吴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一审认定,吴谢宇悲观厌世,曾产生自杀之念;律师也提交了申请精神鉴定的依据,包括吴谢宇有精神病家族史、作案动机模糊、行为异常等。只是未被法庭采纳。

是不是吴谢宇曾患有间隙性的精神病? 即杀人时,病情发作神志模糊,而后神智清醒“顿悟”才知反思悔恨?

3、吴谢宇在庭上称,“他们(父母)是我活着的意义”。吴母说,“爸爸妈妈养你不容易、我们不靠你还能靠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谢宇案,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吴的心目中,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觉得妈妈是绝对正确的,但确实在这个过程中性格慢慢发生了扭曲。

告诫天下为人父母,任何时候,都不要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

当然,正如福建高院指出,吴谢宇的行为“严重挑战法律,违背伦理道德,践踏人类社会正常情感,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罪行极其严重”。

吴做过的事、造成的后果是无法原谅的,但留待人们、留给这个社会的思考却是非常沉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