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问向往怎样的生活?

十个人里有一半脱口而出:想活在人间烟火里。

再问什么是人间烟火?

可大概统一为:各色人群往来、道路熙熙攘攘、虽喧嚣却不嘈杂、乱中亦有序,一日三餐皆能慢悠悠、皆由食物散发的香气串联。

接着问在哪里曾看到过这般具象的人间烟火?

答曰:泉州。

图/泉州临漳门

晨起散心,路过泉州水门巷的菜市场,吆喝、砍价、打招呼的声音不断从里面传出,脚尖正欲转向往里走,鼻尖却又被一缕焚香的气味吸引,追随着香的气息侧身一看,原来有一座观音娘娘的庙宇,视线再转向前,只见卖炸物的阿嬷正从油锅里捞起芋头和醋肉递给食客.....

这是友人给我描述的泉州,亦是我曾联想过的人间烟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视名嘴白岩松曾言:“泉州,是你一生有机会,至少要去一次的城市。因为别处有的,这儿也有,别处没有的,这儿可能也有。”

泉州,确是一座值得称道的城市。

图/西街钟楼

她是自豪的。古代海上丝绸的起点在这里,1400多年前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也在这里;闽南文化半壁江山在这里,中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也在这里。

她是喜悦的。经济总量曾连续二十二年居福建省首位,2021年时“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更是成为中国第56项世界遗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泉州东西塔

她有她的坚守。她从流逝的时光里顽强地留住古老的事物,同时又欣然接受这个时代的美好,让旧的纹理长出新的事物。

她有她的从容。这座城、这里的人都散发出一种能让人放慢脚步的迷人气质。

泉州,是一个让人愿意散步的地方。

无需目的无须计划,随心出发。或是为那大片的绿荫,或是为那耀眼的凌霄花,或是为那热闹的叫卖声,或是为那迷人的红砖古厝,或是为脚下的石板路刚被一场大雨冲刷过,掉落的刺桐花孤寂地躺在上面......

怎样都好,你的视线为哪样吸引你的脚步便可为哪样停留。

走过这座古城的大街小巷,一路走来,一路惊喜。

一脚踏入北宋年间的西街,茶馆古厝,楼宇林立。你会在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意识到,悠闲的泉州人,竟将厚重的历史酝酿得这般云淡风轻。

图/泉州峰尾古城

他们守着这座老城曾经的骄傲,但同时也不忘活在当下。老厝的风一如百年前那般清凉,街上的刺桐一如百年前那般守护着泉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泉州西湖刺桐阁

就这样闲逛着、闲逛着,久了,竟也能摸清这座城市如今的肌理。

你会知道花巷里有一家百年照相馆,不知跟多少老泉州人的童年照息息相关;你会知道傍晚的金鱼巷巷口座无虚席,南音演唱余音绕梁;你会知道县后街是一条“美食街”,一家又一家的食店,人来人往,而出了县后街往北,弘一法师的“晚晴室”寂静无声。

图/金鱼巷

你会发现文庙里有许许多多巨大的榕树,古老而茁壮的树守护着文庙,文庙又护着八闽之地的文化与史迹;

你会发现承天寺旁坐落着一所小学,一墙之隔,两种世上最干净的声音同时响起,孩童的朗朗读书声,僧众的念诵经文声,只觉不似在人间。

图/泉州府文庙

所以,如果你问我,游览泉州最好的方式是什么,我会回答你,散步去吧!

朱熹称泉州:“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

去泉州前,她“世界宗教博物馆”的名头如雷贯耳,说这里有佛教、道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基督教等多种宗教;说这里信奉的民间俗神之多、之讲究,几天几夜都讲不完;说佛祖、观音、关帝、妈祖等“各路神仙”在方圆一两公里内和平共处,往来信众熙熙攘攘,构筑着一方烟火不绝.....

图/泉州影像

话说着听起来尤为夸张,你也做好了准备,但当真正踏入这方净土时,初始的那几秒钟仍给人带来震撼与冲击。

寺庙、古迹、民居、街巷紧挨着,三步一庙、五步一堂。

某某公、某某姑、某某君、某某娘娘......挤满了泉州的穹顶,祝福着熙攘的人间。一年要准备多少次祭祀?数不清。一般什么时候去寺庙?想去就去。

图/老君岩老子石刻雕像

图/城隍庙

图/天后宫

小小的泉州,神明为何如此之多?

用官方的话说是“信仰多元”,用泉州作家蔡崇达的话说是“因为人生需要解决的问题真多,一个神明,不够”,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人活着,总需要一种可以确定的东西,一份可以依赖的存在”。

图/中国香都泉州永春达埔镇,航拍工人晒香

于是:

每月农历廿六的开元寺勤佛,人山人海;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的承天寺灯法会,场面恢宏;

每年农历正月初九“天公”生日时,玄妙观香火缭绕;

每年农历正月廿九,美丽勤劳的蟳蜅女盛装出席,巡香拜妈祖

每年大年三十,关帝庙的香火旺盛到门口要停一辆消防车;

图/开元寺勤佛日-泉州影像

图/蟳蜅女

图/关帝庙

对于泉州人而言,神明既是无所不知、触犯不得的存在,亦像可以信赖、可以发牢骚的亲近长者。

陈晓卿赞其:“全国没有哪一个地方能像泉州这样有如此丰富的美食小吃”。

依山傍海的地形、多元荟萃的文化以及商贾云集的富庶,把泉州淬炼成了一方美食天地。

图/泉州洛阳桥

泉州,闽南人的舌尖圣地。

在厦门大街小巷贩卖的沙茶面、土笋冻,被漳州视为舌尖乡愁的卤面,填满潮汕日常的蚝烙、粿条、功夫茶......追根溯源,都能在泉州找到最初的印迹。

图/土笋冻

拥有541公里漫长海岸线的泉州,吃东西总脱不开一个“鲜”字。对于泉州人来讲,这口鲜首先就藏在开启一天的面线糊里。

猪骨和海鲜熬煮的高汤打底,糊而不烂的面线沉浮其中,配料自选,醋肉、大肠、猪血、鸡腿、卤蛋、海蛎、鱼丸......最后再放点胡椒和葱花提味,一勺子下去,满嘴留鲜。

与面线糊绝配的,油条是其一,醋肉是其二。

醋肉,泉州炸物界的顶流。将猪瘦肉混合陈醋和香料,腌制完成后裹上一层番薯粉,丢入炸锅中,炸透后色泽金黄,吃起来外酥里嫩,还夹带着一丝醋香味,让人欲罢不能。

醋肉能作配料入菜,亦能作零食单吃。

一碗面线糊写满了泉州游子的乡愁,一道姜母鸭也有道不尽的故乡情。

姜母鸭在泉州的位置无法撼动。顾名思义,这是姜和鸭一起成就的料理。经过酱汁的调和,被炖煮得烂软的鸭肉香中带点甜、以及生姜淡淡的辛辣,味道恰到好处。

以香菇、芋头粒、栗子、猪肉或鸡肉糯米等为原料的烧肉粽,亦是泉州风味的名片。

粽子糯而不烂,米粒松散,趁着热气,淋上灵魂甜辣酱和花生酱,独特香浓的口味,食之难忘。

泉州地处闽越,在历史上曾接纳过大批移民,至今仍承接着北方先祖的饮食风俗。

润饼就是一种比北方春卷更古老的吃法,它们同样薄如蝉翼,同样劲道,同样配料繁多,只是前者比后者多了海洋的味道。

除了这张饼,泉州与北方一脉相承的还有“元宵圆”

按说“南方包汤圆,北方摇元宵”这条定律四海皆准,可在泉州却乱了套,泉州是元宵的天下。不仅如此,泉州元宵的内陷融合了甜咸两味,加入了猪肉和葱头碎。

海洋与内陆、异域与故乡的奇妙融合在泉州比比皆是。

泉州人爱吃牛排,不过这种牛排可不是“油煎火烤、三五分熟”,泉州人吃的牛排是经过改良的“中式牛排”。

泉州牛排采用中式烹饪技巧,除了八角、当归、老姜、香叶等传统香料,以及一些中草药外,也加入了南洋传来的咖喱和沙茶。它不配红酒、不装档次,牛排半筋半肉、酥烂鲜香,配上清甜的牛肚汤,或是酸辣开胃的牛肉羹,能吃个肚圆。

若你嗜甜,泉州也能满足你。比如,泉州最地道的风味甜食,满煎糕

基础版的满煎糕,有红糖、花生碎和黑芝麻,进阶版的则加入了糖冬瓜,多了一层口感和味道。做好的满煎糕内似蜂窝,夹层香甜,趁热吃口感松软,放凉食用滑润弹牙。

泉州人的夏日离不开一道名为四果汤的甜品。

最初的时候,四果汤真的只有红豆、绿豆、银耳、仙草这四种食材。但发展到现在,各色的水果配上薏米、石花、红豆、冰沙,乃至当地的西瓜、杨桃、菠萝、草莓等等,仿佛把整个夏天里所有的清凉都盛进了碗里。

对了,还有一道石花膏,用富含藻胶和丰富矿物质的石花草制成的石花膏,又鲜又凉又Q弹。你要喜欢,里面也可以加入各种配料。

泉州,还有着太多太多的美食、小吃,还藏着太多太多的惊喜、感动,无论我选择哪些列举,都无法一一提及。

文章所描绘的,只是一半的泉州,另一半的泉州,只有你真正抵达了,才会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