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消息称中国科研团队在西北戈壁滩试验了天基轨道动能武器。140公斤战斗部以14马赫速度撞击地面,只砸出了3米多的坑。这份试验结果不仅证明了美国冷战时期提出的天基轨道动能武器概念完全不符合实际,也为我们指明了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的研究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文推演结果】

最近一段时间,一部名为《特种部队2:全面反击》的美国科幻动作电影突然成为了许多网友的讨论焦点。

理由也很简单,因为在这部影片中出现了一种名为“宙斯”,号称威力可以比肩核武器的天基轨道动能武器。并且为了向观众直观的展示这种破坏力,影片还特地让反派使用这种武器摧毁了英国首都伦敦。

【电影中出现的宙斯卫星】

在10年前影片上映时,“宙斯”以及其所代表的天基轨道动能武器就曾引起过不小的讨论。彼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这种轨道武器的破坏效果虽然不可能达到影片中所展示的那种水平,但也可能有不小的威力。如果被滥用,很有可能会打破现有的核威慑体系。

然而事实证明,当年的人们还是太高估科幻电影武器的威力了。因为就在前些天,有网友突然发现了一篇发表于2018年的《超高速长杆弹对岩石侵彻、地冲击效应理论与实验研究》论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文摘要】

论文中,科研团队专门模拟了一种140公斤钨棒以13.6马赫的速度撞击地面的场景,同时引用多种理论模型与相关试验结果,对撞击效果进行计算。

在经过了大量计算之后,团队最终得出了一个意料之外但又情理之中的结论:140公斤钨棒在以13.6马赫的速度撞击戈壁滩后,只砸出了一个深3.2米,半径为4.7米的“大坑”。别说是比肩核武器了,就连250公斤航弹炸出来的坑都比它大。

【俄军苏-34攻击机在别尔哥罗德误炸出的弹坑】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人们往往会将天基动能武器与陨石这种大自然的动能武器进行类比,下意识的认为前者是一种人造陨石。殊不知二者的动能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因为有木星、土星这种巨行星的存在,进入太阳系的陨石如果没有足够的速度,往往会受到这些星球的引力影响,脱离自身飞行轨道被吸引成为卫星。土星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但反过来说,那些能脱离木星、土星引力影响,与地球发生相撞的陨石,其速度往往超过了木土两星的第二宇宙速度。在配合地球环日轨道的环绕速度下,受到相对速度影响的陨石往往能够携带巨大的动能。

例如2013年的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中,来袭陨石就以每小时7万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携带了约50万吨TNT的能量。

【车里雅宾斯克陨石事件】

但天基轨道武器不同。因为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与动能势能转换公式,天基轨道武器的坠落动能来源于火箭将其发射到轨道高度时积累的势能。在纯粹的重力影响下,天基轨道武器能够释放的动能是不可能比送它上太空所消耗的能量还要大的。

更直白点说,这种武器的最大威力,不会超过运载它的火箭在地面上爆炸的威力。

正因如此,尽管天基轨道动能武器的概念早在冷战时期就已经被美国提出。但时至今日,仍然没有国家将其当作“可以比肩核武器”的战略战术武器。而我们也只能在一些科幻作品中一睹他们的样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虽然在普通人眼中,这场试验只是证明了所谓的天基轨道武器只是个噱头,完全不具备实战价值。但对于一些专业人士,尤其是高超音速武器专家们来说,这场试验则具有其他的参考价值。

比如说它告诉了我们,在研制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时,我们不能单纯的执着于速度。

因为科研团队发现,用于模拟的钨棒在超过一定飞行速度时,撞击地面后弹体会发生断裂与爆炸,导致其侵彻能力大幅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论文计算弹体在侵彻发生后明显变小】

这是由于弹体在撞击地面时,弹体前段会大幅减速,但后段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维持撞击前速度,与前段发生挤压。

这种挤压维持的时间很短,在速度不够快时,弹体可以凭借自身强度将挤压产生的能量转移到外界中。但当速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这种瞬时挤压产生的能量就会超出弹体承受的极限,进而引发弹体断裂与爆炸。

受制于这种特性,在研制新一代国产高超音速武器时,我们就不能单纯的追求弹体拥有更快的飞行速度。否则一个没搞好,新一代高超音速武器就可能成了空有速度,威力反而有所下降的大玩具了。

好在,早在2018年我国相关研究机构就做过类似的试验。尽管从时间节点上来看,这一实验可能与次年参加建国70周年阅兵的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没什么关系。但这也侧面证明了,中国并不只研制了东风-17这一种高超音速导弹。

【中国科研团队进行的宽域飞行器临空投放试验】

毕竟在今年4月份的五角大楼情报泄密案中,就已经有一份美军报告声称中国已经成功测试了平均速度达到8.6马赫、最大速度有可能超过10马赫的东风-27高超音速导弹。谁能保证2018年的那场测试,不是在为这种新一代高超音速导弹收集数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