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部苏联电影,叫《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具体讲的什么,因为并未看过,所以也就不知道。但大概是在世界历史的文化篇章里学过,所以记住了这个名字。

写作此文时,我想,如果以后拍电影,可以把“不”字去掉。

为何这样讲呢?

热搜上标题是,《俄罗斯首都莫斯科遭无人机袭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标题太过于温吞,实际上,按自媒体时代的搞法,应该是——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又双(叒叕)遭无人机袭击。

用正规媒体的标题,则该是“莫斯科再遭无人机袭击”,才算合格。

至于海外网旗下海客军事为何不在标题里表明被袭击的次数,而只说《俄首都莫斯科遭无人机袭击:建筑物受损 无人机被击落剧烈爆炸》,我就不去乱猜了。

反正,这不是莫斯科上次第一次无人机爆炸。

仅仅28天前,“克里姆林宫新闻处表示,基辅政权在5月2日晚试图用无人机袭击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克里姆林宫官邸,俄方及时通过电子战系统采取行动,使这两架无人机失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两相比较,第一次的被袭地点更为重要——甚至不能用更为——简直就是重要到无以复加——毕竟,那个地方住的,是数不清的俄罗斯农民、工人的儿子们用生命保卫的人。

第二次更胜一筹的地方在于,这次的无人机更多,而且——导致数栋建筑受到轻微损坏……没有人员受到严重伤害。

高楼顶部几层外墙的烧痕明显可见,具体炸了多少块玻璃好像一时也数不清——正如没有人员受到严重伤害,其潜台词是否为,有人受了轻伤甚至更重一点的伤害呢?

(截图自网络视频)

一个月内两次无人机袭击,莫斯科人或许可以相信防空系统能够将无人机打爆在空中,但相信了一次两次,能相信三次五次吗?

战场看似离自己几百公里,无论支持不支持所谓的特别军事行动都能置身事外——他们没有料到,无人机使得前线二字失去了含义。他们所在的地方,就是前线。他们既要为战场的儿子落泪,还要为后方已不安全的孙子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