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回答:因为人类婴儿其实是“早产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婴儿本应该在母体里面呆大约22个月才会出生,但由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带来的身体结构改变,迫使人类婴儿不得不提前降生,否认几乎肯定会遇到难产,这无论对婴儿还是孕妇都是非常不利的。

为什么说人类婴儿是“早产儿”呢? 这还需要从人类的进化之路说起。

人类起源于古猿,我们都知道猿类的骨盆通常都是非常宽的,宽大的骨盆意味着产道口更大,后代更容易出生。

在猿类朝着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经历了非常重要的直立行走阶段,直立行走也是猿类迈向人类的一个重要标志。

直立行走让人类完成了蜕变,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彻底解放了人类的双手,同时视野更加开阔。但直立行走也大大改变了人体身体结构。为了在直立行走的过程中保持更稳定,人类骨盆开始慢慢变窄,而骨盆变窄意味着人类女性产道口也会随之变小。

而如今的猿类和大猩猩等物种骨盆都很大,行走起来就会摇摇晃晃的,看起来非常不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产道口变小之后,就会迫使人类婴儿更早出生,否则如果婴儿在母体时间呆的时间过长,头围和身体都长得很大,将会不可避免地遭遇难产。大家可能都明白,即便是现在人类的怀孕周期,10月怀胎也会面临着一定的难产风险。

所以,身体结构的改变迫使人类必须做出改变,这就是进化的力量,人类婴儿必须提前从母体里面降生,是不是“早产儿”已经不重要了,保命更重要。

当然,这种进化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可以预见的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部分女性确实承受了难以忍受的难产风险,在这个过程中,绝大部分女性很可能都被淘汰了,最终留下来的就是10月怀胎降生的女性,而那些仍旧需要22个月才降生的女性最终被淘汰了。

当然,除了人类身体结构的改变整个因素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容量激增,这就意味着人类婴儿的头颅变得更大了,更大的头颅更不容易从狭窄的产道口降生了。

也正因为人类婴儿是“早产儿”,所以,刚刚出生之后的婴儿几乎什么都不会,只有基本的生存本能:吃饭和睡觉,这也是因为人类婴儿的大脑还远远没有发育好。

不过,人类婴儿的大脑也有其他动物不具备的先天优势,结构更复杂,脑容量更大,可以通过后天成长发挥其他动物无法匹敌的优势。而虽然动物幼崽刚出生不久就能走,但动物幼崽的大脑基本上从一出生就定下来了,后天很难有比较大的改变。

打个比方更能说明问题,人类婴儿的大脑其实就相当于五星级酒店的图纸,而动物幼崽的大脑就像是茅草屋。

茅草屋虽然简陋,但一开始就能当做庇护所,派上用场。而五星级酒店的图纸不可能当做庇护所,但是酒店一旦建成,就会完全碾压茅草屋。

其实人类和动物的这种区别,从进化的角度上也是能够说得通的。毕竟动物界的竞争是非常残酷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动物每天都要为生活和事物奔波,这就要求它们必须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否则很快就会被淘汰。

难以想象,如果动物幼崽像人类婴儿那样,出生一年之后才能行走,它们怎么可能不被淘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常看动物世界的人应该都对这样的场景非常熟悉。母狮带着幼狮捕猎,在此过程中,幼狮的腿不幸骨折残疾了!在人类社会,骨折通常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上医院很快就能治疗好了。

但是在残酷的动物世界就完全不一样了,母狮会怎么做呢?它们会抛弃幼狮,让其自生自灭,其实受伤的幼狮是不可能存活的,母狮当然也知道这点,但它为什么还要那么做?

母狮不爱自己的孩子吗?并不是,母亲对孩子的爱在所有物种中都是一样的,甚至比人类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母狮没有办法,它别无选择,只能抛弃幼狮,因为它知道,在残酷的大自然,它不可能带着受伤的幼狮存活下去,如果非要带着幼狮,它自己都自身难保。

于是我们会看到这样的场景:母狮最后一次亲吻了自己的孩子,然后万般不舍地离开了幼狮,幼狮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不知道自己的母亲为何要抛弃自己,拖着受伤的双腿艰难向前挪行,试图追上远走的母亲。

而母狮在离开幼狮的过程中,也是一步三回头,同时发出撕碎人心的怒吼声.......然后飞奔到远方,直到幼狮再也看不到自己的母亲......

动物界每天都会上演如此类似情景,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如此残酷。即便是那只是动物界,相信身为父母的我们看到此情此景,也会触景生情,同情那些被大自然抛弃的动物,甚至会流下眼泪!

而作为人类,拥有智慧的我们有充沛的食物,足够安全的庇护所保护刚出生的婴儿,让他们可以更好地成长,即使人类婴儿很脆弱,但父母完全可以保护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