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的方言,将事情糟了叫作“倒灶”。比如“哈倒灶耶”(这下坏了)、“格人倒灶耶”(这个人出事情了)。

网上资料说“倒灶”一词起源于陕西关中的方言,也有称作“倒糟”的。

“倒”是坏了,“糟”是糟糕,连起来是糟了、坏了、不好、不妙的意思。“倒灶”的说法,泛指种种倒霉、麻烦之事。

方言的意思是,既然锅灶都倒塌了,自然是无法做饭,也就吃不成了,还不感觉倒霉吗?现实中属于贬义词范畴,常指一些不讲信誉,不讲公德的人,在公众心中的威望和地位下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台州是唐朝郑虔来教化的,作为以前的台州府,临海方言里保留的很多古语,与西安话里的好多词甚至发音、语调都有类似。如普通话的家里,两地都不说家里而说屋里。所以说“倒灶”一词起源于陕西关中的方言也是可能的。不过以前的家里都用柴灶,这么个吃饭的家伙倒坍了,可是要费功夫请师傅来砌回去的。不像现在,灶具坏了去商场买个新的就行了。所以这“倒灶”确实是大坏的事情。

说到“倒灶”,方言里有与其相连的“狗皮倒灶”(普通话作狗屁倒灶),意思却是不一样的。这个词的意思为:得了便宜又卖乖、厚颜无耻、损人利己、颠倒黑白,一般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人不豁达、做事不大气。另外一个俗语“大热倒灶”,意指很热门却出了意外,一般用来形容运动员或球队的。这里的“倒灶”倒有倒霉、坏事的意思。

“倒灶”一词确属古语,古书里就有用到:

汉扬雄《太玄经·灶》:“灶灭其火,惟家之祸。”后因以“倒灶”谓时运不济,倒霉。
元王晔《桃花女》四折:“敢是这老头儿没时运,倒了灶了。”
《西游记》二十五回:“行者笑道:你遇着我就该倒灶,干我何事!”
清吴芗厈《客窗闲话》“冯皮匠”篇,写武林人冯皮匠负了五吊铜钱的债,年关躲债到了紫阳山洞。没料到洞里已有一人端坐,绸袍缎袄。相问,方知是洋货行郭老板,因货发到四方郡县,年关伙计收银未归,而各方货商“坐取货价,需五十万金”,郭老板怕吃官司,也来躲债。郭卸下一只金镯,要冯皮匠去换了碎银还了债再搞点吃的到洞里。冯回到家中,其妻欣喜若狂,说,“久不举火矣,灶灰堆积。”于是夫妻俩忙着扒灰清灶。只因“卤莽从事,灰去而灶崩。”冯妻大叫,“真倒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