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5月30日报道 英国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网站5月26日发表英国敦提大学教授温迪·亚历山大的文章,指出英国的大学应理直气壮与中国合作。全文编译如下:

我最近重返中国。我上次武汉之行是在新冠疫情开始蔓延的2020年1月,当时敦提大学在武汉有一个建筑方面的联合项目。3年过去了,受新冠疫情影响的一代跨国教育学生的学业还有很多有待修复之处。

除此之外,地缘政治也寒意凛凛。中美两国关系冷淡导致人们对中英教育联系的未来产生了疑问。该行业希望在英中关系方面采取连贯的战略,而最近的“战略模糊”对与中国伙伴建立了牢固关系的机构来说是一个挑战。

英国政府今年3月发布的更新版综合评估报告承诺建设开放、建设性和可预见的关系,包括增强对中国作用的了解、提高相关外交官员普通话水平以及对中国更深入的专业理解等。评估报告明确承认了高等教育在实现这些雄心方面的关键作用。英国外交大臣今年4月在演讲中令人欣慰地表示,孤立中国将是对国家利益的背叛,是对现代世界的故意误解。他说,在现代世界,“从气候变化到流行病预防,从经济不稳定到核扩散,任何重大的全球问题都无法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得到解决”。因此,在符合我们利益的情况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与中国接触。

教育部门可以尊重目前的分歧,同时也积极促成合作。高等教育在培育“全球公共产品”——和平、繁荣、应对气候变化和流行病——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这4个相互关联的全球挑战需要一个新的架构来应对。战后全球繁荣是由西方创造的规则和制度支撑的。没有中国,我们就无法为这些全球性挑战建立新的全球架构。

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特色是3项核心活动:招生、研究和跨国教育。

招生工作正在强劲恢复。尽管面临人口挑战,但中国仍是一个留学生输出大国,每年有超过10万名中国学生前往英国求学。随着毕业后工作机会的回归和其他留学生输出市场的崛起,中国在英国签证发放中所占的份额已经从疫情前的超过40%滑落到更可持续的20%。这应该能缓解人们对过度依赖的担忧。

科研是近年来最容易出问题的领域,也是最值得反思的领域。美中关系停滞已经在影响研究合作。然而,正当的国家利益不应妨碍合情合理的合作。《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杂志最近报道说,美国大学领导者担心,如果他们与中国开展合作,会遭到国家研究资助者的阻挠。英国采取了一种更加开明的做法,目前英国研究与创新署与中国已就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防止大流行病并即将就气候变化问题发出共同呼吁。如果不继续与中国同行合作,英国不大可能实现其成为科技超级大国的雄心。

中国的跨国教育涵盖了教学合作的方方面面。英国大学在中国拥有20多所联合学院和250个联合项目。这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历史。

在今天寒冷的国际氛围下,我们应该坚持到底,并深知教育可以为更美好的未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