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六号飞船的三名航天员已经确定,除了景海鹏出身于空军、朱杨柱出身于战略支援部队航天工程大学之外,还有一位桂海潮的身份很特殊,他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博导!而桂教授被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就是那副眼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戴眼镜,说明桂海潮的视力肯定达不到正常的空军飞行员标准,近视必然会造成视力下降。在人们的心目中,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几乎就是完美无缺,特别是眼睛得好。在飞行员的选拔过程中,视力好坏就已经是重要标准,就算是对视力要求比空军低的民航飞行员,也要达到裸眼0.7或以上,双眼远视力1.0或以上。

事实上由于飞行员选拔是优中选优,那些能过五关斩六将的人,基本上都会视力超好,1.0是小意思,1.5都很正常。这也符合驾驶飞机的要求,毕竟飞行员要观察远处的情况,没个好视力当然不行。

而我国第一、二批航天员又是从一大批飞行员中千挑万选出来的,都是佼佼者,眼睛更是好到不能再好,造成了大家心目中固有的概念。但神舟十六乘组中桂海潮教授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传统的观念,说明近视眼也能成为航天员,也能上太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现在人们阅读和看手机的时间过长,近视发生率明显上升,我国近视率已经达到了33%,其中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已达52.7%,相信在视力普遍下降的当代,戴眼镜也能上太空这件事,肯定会激发起大批人埋藏已久的“雄心”。

但另一方面,这也令人有些担心:航天员在太空中的任务是很艰巨的,又要开飞船又要和空间站对接,没准还得出舱搞太空行走,戴眼镜真的不影响工作吗?

奥秘就在于桂海潮的身份:他是一位载荷专家。我国的航天员分为三类,分别是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航天驾驶员顾名思义就是驾驶飞船的,负责操纵、控制载人航天器,虽然现在的飞船、空间站都能全自动发射、飞行和对接,但是谁也不能保证不出任何问题,一旦自动化的系统失效,手动操纵的能力就非常必要了。

因此对航天驾驶员的要求非常高,是从陆海空三军的现役飞行员中选拔的,视力这方面当然是绝无问题。在神舟十六乘组中,指令长景海鹏就是航天驾驶员,在当航天员之前就是一名空军飞行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航天飞行工程师的职责就与驾驶员不同,他们负责航天器操作、设备管理和维修,同时还要协助航天驾驶员工作。飞行工程师有点儿像飞机上的机械师,主要任务是维护航天器的正常运行,不过如果航天驾驶员出现意外不能工作了,飞行工程师也能顶上去驾驶航天器。

这样一来,航天飞行工程师就不一定非要从现役飞行员里挑选了,而是从航空航天工程及相关领域专业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中选拔。神十六乘组中的朱杨柱就是一位航天飞行工程师。

而第三类航天员就是载荷专家了,他们负责载人航天器上有效载荷的管理、操作、维修,承担空间科学实验、技术实验、生产加工、科学研究以及其他任务,在飞行期间还要负责载荷试验的监视、操作、数据采集和处理,以及设备的维修与更换、产品加工与管理,与载荷控制中心联络等。

说白了,载荷专家是利用飞船和空间站这个场合进行科学实验,以及一些产品的生产,所担负的任务重心不是驾驶和维护飞船,自然对飞行技术和身体素质的要求低一些。载荷专家是在从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的,即使有低度近视,也符合选拔标准。只要载上眼镜能够矫正视力,完成那些科学实验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之所以感觉以前的航天员都是飞行员,是因为一直到神舟十五号任务为止,我国空间站都一直处于建造阶段,历经多次发射和飞行,从无到有搭起了T字型的空间站构型,这期间对航天员驾驶操纵飞船和空间站的能力要求比较高,上去的也都是航天驾驶员。

但现在空间站在轨建造已经完成,进入了为期10年以上的应用与发展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维持空间站的正常运行,并且利用空间站进行各种科学实验,而这正是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强项。其中科学实验的任务就需要荷专家来支持。

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问天、梦天实验舱三个舱一共可部署25个实验机柜,还能外挂67个舱外暴露载荷支持设施,要利用这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单靠擅长驾驶操纵的航天驾驶员当然是不行的,需要各行各业的科学家来操作。他们不会是“职业”航天员,因此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不会特别高,更看重的是各自的专业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国外航天员中也有不少人是载荷专家,国际空间站运行20年来,有不少非飞行员、非军人的科学家作为载荷专家上过国际空间站。例如在2016年,国际空间站第一次进行太空DNA测序实验,就是由NASA载荷专家,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及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系,获得癌症生物学博士学位的凯特·鲁宾斯进行的。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于2020年9月完成了第三批航天员的选拔,其中包括7名航天驾驶员、7名飞行工程师和4名载荷专家。航天驾驶员的训练时间需要4年,但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训练时间比较短,只需要两年半,神舟十六号任务则是第三批航天员中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另外在2022年,我国还开展了第四批航天员的选拔,共选拔12至14名预备航天员,包括航天驾驶员7至8名,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共5至6名,其中载荷专家有2名左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我国还在港澳地区选拔载荷专家。

载荷专家候选对象需要有相关专业领域博士学位,并在相关行业从业不少于3年,年龄在30-45岁。载荷专家还需满足一定的体格要求,男性身高须在162-175厘米,女性则须在160-175厘米。

随着我国空间站的逐渐成熟,载荷专家露面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相信未来大家会看到更多戴眼镜的航天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