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于世,摸爬滚打,看见了人生百态,尝尽了辛酸苦楚。才发现,最歹毒的不过人心,最卑劣的不过人心,最悲凉的不过人心,最柔软的也是人心。
前情回顾
5月13日,安徽省岳西县三名母女溺亡的惨剧一经知晓,便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实在太惨了,已经超过了普通人的承受极限。
网友悲愤之余,都想知道,在这母女三人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悲惨经历,逼得她们走投无路之下,选择了这样一条惨烈的道路。

女子娘家人的相继发声,让部分真相得以还原。事发之前,王某的前夫储某准备卖掉两人共同居住的房子,而这套房子是在其前夫名下,并非两人的共同财产。
一旦储某将这套房子卖掉,母女三人将无家可归。王某作为一名全职宝妈,近年来一直带着两名身体不好的女儿,无暇抽身出去上班谋生。
王某和前夫的小女儿,是在两人离婚后生的。两人虽然在法律上已经不再是夫妻,然而却是事实婚姻,两人离婚后带着两个女儿,一家四口一直居住在这套房子里面。

按照娘家人的说法,王某是受到了前夫一家的欺骗和精神控制,轻信了他们。才会选择净身出户,一文不名,并且留下两个女儿归自己抚养。
储某卖掉房子的做法,无异于釜底抽薪,彻底断绝了母女三人的生路。

未解疑团
娘家人和王某朋友曝出悲惨内幕,声讨作为始作俑者的储某,将他的丑恶嘴脸扒了个干净,也留下了数个未解的疑团。
1、王某和储某因何选择离婚,两人离婚时,夫妻共同财产是如何划分的?
2、为何两人离婚以后,仍然继续居住在一起,并且生下了小女儿;两个女儿的抚养权到底归属于谁?
3、坊间盛传储某及家人重男轻女,一面和王某同居;一面在外寻花问柳,包养女人并且生下私生子,此事是否属实?

4、王某带着孩子溺亡原因,是否真如爆料中的那样,是由于储某要卖掉住所,赶走母女三人所引发的?
5、传言当晚10点多,女儿曾给储某打了6秒钟的电话求救,储某却没有及时赶去救助,此事是否属实?
6、传言有第三方介入,导致娘家人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回应,是否属实?
疑团虽然一个未解,然而随着王某和两个女儿的火化和下葬,这些疑团也彻底变成了失去依托的谣言,渐渐地烟消云散。
仓促的葬礼
母女三人溺亡后的5月19日,母女三人火化。三人仓促火化后,被葬在了东山公墓里。母女三人相邻而居,也算是遂了母女三人永不分离的遗愿。以后再也没有人能打扰到她们,也再无人能左右她们的未来了。
母女三人被安葬以后,娘家人也集体噤声,绝口不再提及此事了。这不仅诠释了无法言喻的无奈,也充分说明,这名可怜的女子,娘家确确实实无法为她撑腰。
生前她不能替自己寻个公道,死后亦无人能办到。真是可悲可叹可怜。
储某不再沉默,公开发文表达对孩子的歉意
母女被安葬以后,娘家人也集体噤声了。本以为事情已经尘埃落定,然而孩子的父亲却有些沉不住气了。
沉寂半个多月之后,5月28日,溺亡孩子父亲储某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篇题为《我的孩子们》的文章,言语之中充满了对孩子离世的遗憾和痛苦。
储某之所以敢出来大胆发文,面对普罗大众的质疑,大概是因为他已经获得了王某娘家人的谅解。
两家人目前已经达成了一致,决定将这件事情彻底平息下去,回归正常生活,所以他才会有如此勇气,出来面对各种质疑之声。

母女三人溺亡以后,作为一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我曾经流下了无数眼泪,对她们的遭遇充满了同情,对储某的狠心和绝情充满了愤怒。现在,看完孩子父亲的发文,难免再次落泪泪。
我突然感受到了这位父亲的痛苦和悔恨,不管他和前妻之间到底有多少恩怨是非,孩子是他亲生的,这是谁也无法改变的事实。
这两个可爱的孩子,他曾经亲过、抱过、爱护过,享受过父女间的天伦之乐。

人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作为两名孩子父亲的储某,他何德何能,能逃脱如此残忍的桎梏。面对两个女儿的离世,储某可以说是悔不当初。
所以,我愿意去相信他言语之间对孩子的忏悔、无奈和痛苦。
储某避谈对前妻的亏欠
从储某的发文中可以看出,他对两名孩子是有所亏欠并且充满歉意的。然而,他对前妻却并未表达任何歉意,这是比较令人寒心的。
他的发文中有一句:“可是到现在为止,我都不知道,你为什么用这种方式离开我。”

王某为何要带着两个女儿跳河溺亡,作为王某前夫的储某,他难道是真的一点都不清楚其中的缘由吗?
当王某伸手向他要母女三人的生活费、电费、甚至是女儿生病买药的费用,储某便对她施以脸色时;当他冷落母女三人,打算卖掉房子令她们无家可归时;当孩子呼救而他选择视而不见时......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他对前妻和两个女儿的亏欠。
想到这些,他就应该能理解来自王某内心深处的绝望和痛苦,也不难理解她最后为何会如此决绝地带走两个女儿了。

后记
王某母女三人的悲剧,不仅是她们自己的悲剧,王某娘家人的悲剧,更是储某及家人的悲剧,甚至是我们普罗大众共同的悲剧。谁也不想看到如此悲剧的发生,更不想亲身经历如此悲剧。
此时此刻,无论储某是否愿意承认,那都是他的悲剧,是他这辈子都难以面对的事情。
各种负面的舆论和责备的声音随着时间而淡去,记忆和痛苦会随着时间而淡去。然而,两个亲生女儿因自己的过分之举而离世的事实,却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而改变。
而痛苦和悔恨,也将持续其一生。这大概就是最令人痛苦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最悲情的地方。
我实在不想再对这名父亲加以更多的指责了,因为他现在所承受的痛苦已经够多了。当他年老时,再回过头来回忆这件事情,想必还会有更多的悔恨。

人们有责备的权利,当然也有选择漠视或者原谅的能力。
作为一名旁观者,甚至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我们的责备已经够多了。现在,对于一名丧失女儿的父亲来说,漠视或者原谅,其实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了。
我们唯有让时间将这样的伤痛冲淡,努力地去避免下一场类似悲剧,不断砥砺自己,在艰难曲折中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