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子、天才少年吴谢宇用哑铃残忍杀母被捕后,他在狱中写下了一封忏悔信。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我从小到大都是第一名,最优秀的那一个。我总能让爸爸妈妈为我骄傲,可现在我就要以这么个最可耻的罪人划上句号吗?我不甘心啊!我才27岁,我真的还可以做很多很多事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吴谢宇

信件被公开后,舆论哗然。有人觉得吴谢宇真诚,有人却觉得他纯粹是为了脱罪:2023年5月30日,就是他故意杀人、诈骗、买卖身份证件上诉案公开宣判的日子。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吴谢宇的忏悔信并非“真忏悔”,《肖申克的救赎》里早就诠释过了:真正的忏悔,一定是觉得自己“无可饶恕者”,而非像吴谢宇这般,认为自己“不该如此结局”。

非常值得注意的是:通过吴谢宇的忏悔信,世人完全没有看到他对母亲之死的悲伤之情。实际上,吴谢宇杀害母亲后,曾花了21天时间处理母亲的尸体,期间,他也完全没有因为母亲的死,而有过任何悲伤情绪。

吴谢宇忏悔书

吴谢宇趁母亲穿鞋之际用哑铃杆砸死母亲谢天琴后,并没有马上离开,他住到了家附近的酒店。此后的21天里,仍旧住在案发地福州的他,每天都回到现场清理尸体。

处置母亲案发现场的过程中,他逻辑极严密,情绪异常稳定。

他先是将弑母的哑铃杆清洗干净装袋,然后用覆盖物将母亲的尸体包裹,用干燥剂、活性炭、冰箱除臭剂等,包了75层。完了之后,他还弄了一个和母亲尸体差不多的人体模型,用一模一样的方式包了75层。

到此,我们几乎可以将他对母亲的态度定义为:极为冷漠。

吴谢宇对母亲态度冷漠的背后,与母亲对他的严格且没有边界的控制有关。吴谢宇弑母案发生后,他的宿舍好友曾反映:

“吴谢宇大学时,每天都会和母亲打电话。他们的谈话内容都是一些极细的事情,包括超市买东西花了几块几毛,每顿饭吃了什么等等。每次考试完,他甚至还要和母亲在电话里对卷子的答案。”

远在北京时,母亲对他的控制尚且如此,上大学前,与他同住的母亲对他的控制,就更加严苛了。父爱的缺失,母亲的极严格控制,让吴谢宇极度压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天琴生前

极度压抑的人,往往会和为了“减肥”而“节食”的人一样,慢慢发展成暴饮暴食或厌食症。这种一定会爆发的“补偿心理”,极容易毁灭自己和他人。

母亲的强势,让吴谢宇不敢表达自己,不敢做真实的自我,他也不断压抑自己作为一名正常男性的性欲望。

这也是吴谢宇弑母后,骗走亲戚144万疯狂挥霍的内在成因。

弑母并处置完母亲尸体后,他以出国留学的名义“借”了亲朋144万。这些钱,无一例外全部被他挥霍了。挥霍的最主要两种渠道,一种是嫖娼,另一种则是买彩票。钱花光后,吴谢宇还曾在夜店做过男模。

如果足够细心,一定能发现:吴谢宇弑母后做的所有事,都与他之前的乖孩子、学霸等正面人设完全相反。

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吴谢宇用他的经历诠释了这个真理。

极度压抑的人,情感往往是畸形的,吴谢宇对母亲的冷漠,就是这种畸形情感的体现。

每一个被压抑的灵魂背后,都有一个强势的推手。吴谢宇背后的这个推手,无疑是母亲谢天琴。接下来,我们具体看看谢天琴在与儿子的相处中,是如何强势的。

谢天琴本人是福州教育学院第二附属中学的一名教师, 因为一直严格要求,她曾数次被评为“优秀教师”。谢天琴将这种严格延续到了对儿子的教育之中,在她的“严抓”下,吴谢宇从小成绩就优异。

根据吴谢宇的邻居回忆,吴谢宇完全是家长眼里的“别人家的孩子”,他每天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搬个小板凳写作业,写完作业也不会出去玩,他会安静地找个地方看书。

在邻居眼里,吴谢宇是个成绩好且礼貌的乖孩子,无论何时见到他们,他总会恭恭敬敬地道声“叔叔阿姨好”。

“懂礼貌、学习好、高自律,为人和善”是周围人对吴谢宇的评价,很多人在谈及他时,甚至会用到“完美”二字。

吴谢宇的确堪称“完美”,他三四年级时,别人还在看《安徒生童话》时,他就在看欧洲哲学史这类书籍了。他还可以和大人聊“凯撒大帝”,且聊得头头是道。

吴谢宇在班级人缘很好,永远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纪律。进入高中时,他的中考成绩是全市第二。进入重点高中后,每次大考,他都是年纪第一,且经常性甩出第二名20多分。

吴谢宇

吴谢宇的好成绩,让母亲谢天琴相当满意。可一味追求学习,从来不是吴谢宇自己想要的,他拼尽全力拿第一,纯粹是为了让妈妈开心,让妈妈骄傲。一直到上大学,“让妈妈高兴”还依旧是他活着的唯一意义。

任何事物发展到极致都会有相应“后遗症”,讨好母亲成为习惯的吴谢宇,在与人交往时,也不自觉地开始“讨好”。

吴谢宇的一位名叫高健的同学发现,有一天,他居然给自己发了一条“你好,在干吗?”的短信。看到这条短信后,高健莫名其妙地想:“怎么哥们一场,这么礼貌做什么?”

高健私底下和同学讨论后意外得知:在他收到短信的同一时间,还有十几个同学收到了同样的短信。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大学同学聊起吴谢宇时都说:每次和同学见面,不管熟不熟,他都会走上去,很热情地拍人家的肩膀,然后点头问好。可进一步的沟通,他似乎完全不会。

很显然。吴谢宇的人际交往,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而这,也是所有讨好型孩子共同的问题,他们没有自我,又如何交到朋友呢?

2012年,19岁的吴谢宇以优异成绩考入北大。当年,福州一中共有4人被北大提前录取,吴谢宇是其中之一。

北大求学期间,吴谢宇的成绩在外人看来依旧优异,他还多次拿到了各类奖学金。然而,相比以前的动不动就拿全校第一,此时的吴谢宇已“今非昔比”。

初高中时期,吴谢宇根本不用考虑人际关系,在任何学校:好成绩,尤其他这种堪称“天才”的成绩,不仅可以获得各种包容,还自带光环,走到哪里都是受欢迎的存在。高中时,他的一举手一投足甚至都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