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农民为什么没有选择躺平,而现在的人拼命去城里买房?

在当今田多人少的社会中,有一种现象:许多人决定离开自己的家乡,一路向城市进发,为了买房而疲于奔命。反观过去,农民似乎并没有选择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为何不选择"躺平"?

其实我们可以在《中国震撼世界》一书中找到答案。这本书是西方记者杰克·贝尔登在中国解放战争期间游历各地并收集平民见闻的记录。

贝尔登在书中记述了他在河南的一次访问,那里的农民正在热切地开垦一片多年未用的土地。这片土地在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援华物资和设备的到来,终于有了重新开垦的可能。

贝尔登在此处感到困惑:在抗战期间,由于物资粮食的严重短缺,农民们怎么可能有闲暇不去种植呢?这似乎与常理相悖。

他通过进一步的访谈发现,由于河南地区的自然条件极其恶劣,如水旱蝗灾频发,耕种本身就成了一项巨大的挑战。

这只是问题的一部分,真正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地方的生存压力远远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

当时,农民们除了要支付正常的地税外,还需要负担大量其他的税费,其中有些税收是随意设定的。

甚至连蒋介石都曾在他的日记中对这种情况表示过不满,他说每天都有人上门收税,一天一个新花样,如果没钱就会被罚款。

在当时的河南国统区,这种情况的严重程度达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

事实上,农民们需要缴纳的税收超过了他们种地的收入,换言之,他们种了一年的地,自己却不能保留任何收成,甚至还需要从自己的储存中挖出一些粮食上交。

贝尔登在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四川也见证了同样的情况。那一年,为了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蒋介石宣布了新的税收政策,但实际上农民们的负担并没有得到缓解。

尽管农民可能并不那么聪明,也不懂什么博弈论,但是当生存的压力达到了极限,他们不再需要过多的思考。因为如果不能交租,他们就会被投入监狱,所以许多河南的农民选择放弃种地。

他们心里清楚:种地不但要赔钱,而且还得劳累至极,一年下来却不能得到一粒稻米,如果不能交出粮食,甚至还会被送进监狱。那么他们宁愿选择躺平,就这样等待死亡。

毕竟,如果他们不再种地,那么就没有理由被抓去坐牢了。他们还可以节省一些力气去挖掘树根,如果运气好的话,他们甚至还可以找到一些食物,也许这样还能多活几个月。

这就导致了一个奇葩的情况:战场上的士兵们在缺乏物资的情况下,拼命的战斗,然而在后方,农民们却因为饿死而不再种地,他们选择躺平,等待死亡。

所以,当我们说“农民没有躺平”的时候,这确实是真实的,他们真的选择了躺平,而且一旦躺下,他们可能就再也无法站起来了。

然而,如今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近年来废除了农业税,这一举动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尽管有些报道过度夸大其词,称之为“奇葩的”和“人类从未有过的”税收。

实际上这种税收只是从1958年开始的,但这仍然是对中国税收政策的重大变革,因为中国是全球五分之一人口的国家。

废除的农业税类似于现代的房产税。这是农民根据耕种的土地面积和家庭成员数量支付的一项总额费用。就像房产税一样,这种税被广泛认为是不公平的,原因有二。

首先,税额的确定是根据粮食产量的代理值,而不是收入,这导致农民在丰收年和歉收年都要承受相同的税收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次,这种税收占据了农民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虽然平均农业税每家只有36美元,但考虑到中国农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约242美元(约占15%),这就是一笔不小的税收。

然而,到了2022年,中国农民的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增长到人民币20,133元,约合2955美元。

对于这个国统局公开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数据,各位怎么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可以解答上图的题目,说不定你的答案就上热门了。